基础架构的发展与企业选择

2017-03-09 08:13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7年8期
关键词:基础架构虚拟化数据中心

IT基础设施的发展

1.服务器硬件的标准化和商品化

现在X86架构的服务器产品早已标准化和商品化,因为他们几乎具有同样的架构,从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完全兼容,区别仅是容量的大小和性能的差异。批量生产、非定制、成熟度高、维修维护成本低、互换性强。

由于硬件是基于标准的,存储或网络可以根据需要轻松地交换组件,这有助于降低成本和复杂性。与定制产品(或某种特定结构的产品)相比,可以绕过某些专用技术壁垒,从根本上防止成本失控,其优势十分明显。

2.软件定义的成熟

管理程序的出现,使虚拟化统一管理成为可能。Intel持续发布具有大量核心的处理器,充足的计算性能正在通过使用强大的软件工具来提交,这些软件工具正在逐步地替代以前仅能在硬件中处理的功能。这个变化很重要,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定制硬件是昂贵的。当前,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技术正在兴起,SDDC在数据中心配置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同时还有助于降低总体成本。

3.超融合架构的出现

传统的数据中心基本是采用SAN存储结构,数据集中存储,所有应用产生的数据读写都集中到SAN的读写控制器,而这个读写速度与各服务器的处理速度经常是不相匹配的,有时相差2-3个数量级,严重影响了系统总体性能的发挥。性能上的下降,I/O在存储控制器上存在瓶颈,即使将固态硬盘放置在阵列中,也不能从根本上缓解。

SAN结构的集中存储架构扩展不灵活,比如在需要时要购买容量,扩容升级过程繁琐,需要iscsi,FC,NFS等专业技能,管理工具五花八门,不能整齐划一,统一管理,这就催生出了超融合基础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HCI是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终极技术途径,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最优的效率、灵活性、规模、成本和数据保护。

超融合架构将虚拟化计算和存储整合到同一个系统平台。简单地说就是物理服务器上运行虚拟化软件,通过在虚拟化软件上运行分布式存储服务供虚拟机使用。存储虚拟化在主存储和物理存储中创建了一个抽象的层,模糊了个体存储设备的特征。

企业选择

超融合架构的发展趋势就是企业云。若企业(或组织)具有确定的,例行的,甚至是可预测的具体业务,那么选择超融合架构的基础设施是最适合的。由于是本地运行,所以相对于公用云具有安全可控性,在性能上也更有保证。对公有云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当然,部署了超融合架构和具备了企业云功能尚不能划等号。只有满足工作负载可管理性、自动化和用户自助服务等内容,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满足自动配置和用户自助服务时才能将其视为私有云或企业云。没有这些功能,只能算是高度虚拟化的数据中心,虚拟化只是私有云的一个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基础架构虚拟化数据中心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自由流收费下的联网收费结算中心基础架构设计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智慧高速+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基础架构浅析
我国云IT基础架构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IDC发布云计算IT基础架构Q4跟踪报告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对基于Docker的虚拟化技术的几点探讨
浅析虚拟化技术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