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军(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基于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视野下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
□黄友军(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创造出来的,其凝结了世世代代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因子,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体育文化的内涵得以丰富,展示出了少数民族的精神和生活风貌。文章围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基本特性展开,分析其在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发展对策,以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进一步传承。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都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无论是生活、教育还是体育文化都有传承已久的方式。在当前我国的社会快速发展,“先进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促进力量。文化的重要性不断彰显,日益成为国家凝聚各民族的重要源泉并成为了大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子。
1.1、各民族体育文化的共同特性
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但也具备一定的共性,民族文化的共性突出的表现在民族性上。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备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并借此反映了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斗争方式和宗教信仰。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各民族在生活生产中,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文化沉淀,伴随着民族间的斗争和民族文明的发展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逐渐的变化和丰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在传承民族信仰和传授生存技能的基础上展现民族精神面貌的重要载体,是各族人民进行友好交流的主要方式。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竞技体育相比,前者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即民族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是体育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所以它具有民族、地域、多样、娱乐等民族文化的相同特性:
1.2、少数名族体育文化具有的差异性
不同民族体育文化在某些方面是共享的,但是由于民族的地域性和生活风俗习惯以及独特的宗教信仰,各少数民族间的体育文化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的区域特性,并在民族性因素的影响下展现出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形态。比如,以地域性来讲,我国的南方气候温和,水资源充足,河流总多,少数名族的生活娱乐形式以水为主,多以游泳,赛龙舟等水项目为主;而北方地区,地域辽阔,草场丰富,以擅长骑射和射箭为主;而东北由于气候寒冷,总是白雪皑皑,迫于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人们的活动项目主要是冰雪活动。各个民族间的特有体育文化,还是以自身的生活环境相关,体育项目形式也丰富多彩。
1.3、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特点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体现出了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日常方式、精神价值面貌和思维方式,其凝结了各族人民的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民族文化的具体化载体。在传承过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渐渐的形成了以各种劳动生产为基本的娱乐文化,和以教育为目的的民族传统文化,其内涵逐步丰富,外延不断延伸。
(1)言传身教。
传统文化中的技艺类项目便是体育的雏形,所有的体育活动项目都是向人们传授技能和方法,采用的方式是言传身教。言传身教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其是一种高效率的民族体育传承方法,其能够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实践中,传承传统文化,并在家族中形成典型。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劳动漫画师,他们将体育运动项目绘制出来,以方便人们学习和锻炼。迄今为止,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都成为了展示其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2)宗教祭祀活动。
宗教祭祀活动,在每个少数民族中都具有,对于少数民族的同胞而言,宗教祭祀活动意义重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不容亵渎的。虽然祭祀活动是一种民族仪式,是其文化的组成因子,但其也是民族的象征。信仰、图腾等都是其具体的文化形式,民族语言、文字是表达其民族观念的特定符号,体育文化活动在祭祀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仪式活动的主要内容。
(3)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
无论是建国初还是改革开放,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是高度重视的,并在其文化传统上投注了较多的精力和财力。各少数民传统体育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重视和发扬,比如各届少数名族体育项目运动会。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族人民在体育运动会中挥洒热情,欢声笑语,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1、过于注重竞技性
我国的民族体育基本上都植根于群众,大部分都流传于乡野,带有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和自身的文化特征,让各民族的同胞有了各自民族文化的主要承担载体,并将各民族融合在了一起,为当前民族的大融合奉献了力量。随着西方近代体育的推动,现代化的竞技性体育席卷全球,举国上下积极表现以奥运体育发展观并造成了大众体育长期发展缓慢和民族体育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这种过于注重竞技性的体育文化不仅影响了民族自身的体育发展,忽视和民族体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且亵渎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内在要义。
2.2、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内涵
民族体育是集体育和文化属性于一体的独特存在物,其既能够帮助人们健身,又能够为人类提供竞技和娱乐的方式并传承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其他载体的民族文化。在民族体育的属性认知上,由于重视度和理解度不够,没有对其文化属性进行正确认知,从而使得其在传承中过于注重体育形式,而忽视了对其内涵的弘扬。随着人们对体育文化认知的不断深化,在国际非遗保护潮流的影响下,大量的民族体育项目渐渐得到国家法规和政策层面重视,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加以传承和保护,扩大民族民间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2.3、传承后继乏人
发展和传承,自然而然是离不开人才。中国的国情,促使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到大中城市去需求发展的机会,在大城市强势文化的熏染,渐渐的淡化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专项体育的人才就更加少,致使传统体育文化无人继承。加上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专项措施和相应对策出台,使他们逐渐放弃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重要的是在教育方面,没有落实文化传承,没有履行文化传承义务,也没有真正发展其使命。
根据时代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得到国人的重视,古人遗留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必须要有相应的办法保护和传承。
3.1、正确应对体育全球化的冲击
西方的现代化竞技体育带动了体育世界的相互博弈,但是对于我国民族的体育项目来说,所涉及的项目有限,因此,大力发展自我的民族体育,不要被国际的体育文化所牵制。而应该立足本土,立足中国元素大力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点并将其与经济发展想结合起来,科学运用市场机制,拓宽其发展渠道开辟其发展的新模式,即体育文化的市场运营模式。另一方面,国家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把体育文化的宣传提升一个强度,提升其宣传的层次和高度,扩大其宣传面并提高民族体育的社会地位。具体来说,可以把民族体育引入到学校,开设兴趣班,专项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学生素质教育和特长考核的重要内容,注重民族体育文化的人才培养。在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时还需要广泛发展社会教育,综合利用当前社会的各种文化传播形式和传播介质,通过开展体育文化专题讲座的方式来推广普及民族体育文化。
3.2、政府部门的主导,构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机制
政府在文化发展中居于重要的领导地位,其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和传承的倡导者,而且是相关保护机制的主要建立者。政府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的注入,民族体育文化会缺乏传承的动力,并且会逐渐走向枯竭。只有强化了政府部门的作用,民族体育文化才能够在详尽的资料中得到体现,其存在形式才会多样化,其内在精髓才能够被表现出来。在经济发展新时期,需要从立法层面来加大对民族体育文化保护机制的建设,增强保护机制的法律性和权威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机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我发展、相传和保护的机制。
3.3、密切结合学校教育,发扬民族传统体育
教育的内在要义是传道受业,教育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基本形式。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经过实践证明之后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学校中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指定课程的安排下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民族价值观的传递,强化学生对此的文化认知。在体育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偏重并让其感受特定民族体育文化的趣味性和独特性,进而形成正确的民族体育文化价值观。
3.4、加快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创新
现代旅游的内容丰富,包含的内容众多,其不仅涉及自然景色,还囊括了人文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自然景色旅游项目的同时也需要主动开发一些特色的民俗旅游,并借助这些民俗旅游来宣传、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尽可能的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并形成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形式与传承方法。同时,要强化创新,在了解世界其他地区民族文化保护的经验上结合本民族的实际,探寻本土化的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方式,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3.5、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也日益走上了和谐化发展轨道,其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还要尊重自然条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其和谐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守着自己现有的谈出路是不现实的,同样,完全西化,完全没有中国少数民族自己的元素,无疑全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是坚决不可取的。经济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形势会主导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形式,为了实现二者的共赢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措施。
在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视野下传承民族体育文化,需要正确认识并应对体育全球化的冲击、发挥政府部门及其相关机制和教育的作用,加快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创新并实现其和谐发展。
[1]谭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的探究——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6,(13).
[2]杨绍昌,胡俊.全球化视野下民族体育文化危机与传承对策[J].搏击(体育论坛),2014,(11).
[3]李德祥,何银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云南哈尼族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10).
[4]胡玖英.少数民族妇女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8).
[5]朱忠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6]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G85
:A
:1006-8902-(2017)-06-SY
黄友军(1963-),男,籍贯:广西靖西,副教授,教育学学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