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倩东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城市社区支持农业规划研究
——以青岛市上庄村为例
戴倩东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提高,对于生活品质要求也逐渐提高,社区支持农业在我国快速发展。这种新兴农业为城市市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有机果蔬,并且提供了亲身耕作的机会。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新的耕种模式,吸引了在外打工者返乡耕作。由此可见,社区支持农业是新时代下双向共赢的新兴农业模式。
上庄村;更新设计;社区支持农业
上庄村,一个有山有水有树藏在城市中的村落,满村的杏花吟诵着“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然而这样一个静谧美丽的小乡村,却因为没有产业支撑逐渐变成空心村,我们试图通过社区支持农业的运营,找到并发掘它的潜力,全面更新村落。
上庄村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便利,通过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高速公路与青岛市区密切联系。距离青岛市中心区直线距离约31公里,经海底隧道到达青岛市区仅需1小时。西侧邻近疏港高速,距离流亭机场约1.5小时。
自然资源丰富,地处珠山风景区东北处,山水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文化底蕴较为丰厚,教育资源充沛,山东科技大学、致远中学和上庄小学环绕周边。
上庄村占地6.26平方公里,共有446户人家,1462口人。本地居民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老人在家务农。村落的选址基本符合理想的村落选址模式,地处山脚下,可有效防止冬季冰雪风寒,较高的地势又可防止河水的泛滥。
上庄有上千亩优质茶园,荣获“山东省优秀产品”的帝源茶业、鑫磊苑茶厂让上庄茶名声在外。山泉水质优良,是较好的饮用水源,依山泉建设了小珠山清明泉饮料有限公司、小珠山山泉水厂。农业方面以种植茶叶、花生为主,且因地势原因,其农田呈梯田状。
在进行调研前设计首先明确了一个观点:我们所做的乡村设计,服务对象是常被忽视的村民。村民总是被忽视有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村民属于一个相对较为松散的集体,没有统一的发声很难得到重视。第二,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极度的不自信加上我国精英话语权的现实情况,使得村民不敢发声。
作为设计师,要对上庄村进行更新设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做一个归纳和引导的人,做一个理解和创新的人。尽量减少自己的主观臆测,通过更新设计让农村变得更像农村,而不是将设计化作个人炫技的工具。
实地调研是进行设计的前期工作,只有深入了解,亲身测量,才能产生有理有据的设计。调研主要采用两种方式:问卷访谈式和实地勘察式。通过问卷访谈对近五十户村民的调查走访,了解现居村民的想法和需求,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情况、村落发展潜能认识、村落建设需求。通过实地勘察,测量村民现居房子,并对土地占地、资源情况进行考察。
3.3.1 竞争优势
气候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有明显的海洋气候特点。生态资源丰富,辛安河流贯穿村落,为其提供良好的自然水资源,因此土壤肥沃,农作物产量较高。自身已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基础,包括四季乐农家乐、桃源山庄等小规模农家乐。
地方政府关注度较高,在《青岛市黄岛区辛安街道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中就提出打造以上庄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形成黄岛新的名片。
3.3.2 竞争缺陷
道路系统较为混乱,缺少规划和分级,导致狭窄的路上常常因为一辆车的停放变得堵塞。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依照现有条件,完全不足以承载发展旅游业所需要的接待职能。现有住房大多建设10年以上,房屋生活设施较为落后,许多地方需要修缮。村落空心化较为严重,青壮年多为外出打工,缺少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村落凝聚力较弱,村民的大局意识亟待提升。
通过对以上条件分析,我们总结发现,上庄村虽然有一定的自然优势,但由于缺少特点以及区位较偏,仅靠旅游业振兴村落显然不可行;同时产业较为单薄,知名度不高,依靠现有茶产业、山泉水产业激活村落也较为困难。于是我们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村落的新产业模式,以此提供就业提高吸引力,以点带面,全面更新乡村。
社区支持农业(CSA)于1960年代六兴起于欧美和日本,而直到2003年我国的社区支持农业才开始萌芽,2006年开始迅速发展。社区支持农业是指城市居民中重视健康或者爱好农业的人,打破传统的三级产业链模式,直接与农村的农民联系获得健康有机的食物。那些生活在城市里面有健康意识的和一部分爱好农业的人,投入资金到农场里面来,从而获得有机农产品。
社区支持农业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为基本原则,生产过程始终采用有机耕种的模式,确保农产品的天然无污染。这种模式的兴起体现了大众对绿色、健康生活的重视,对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渴求。
我国最早研究CSA模式的石嫣博士在2011年统计出我国的CSA模式已覆盖20余个省份,出现80多余家CSA农园。截止目前虽没有最新的科学统计数据,但根据各地新闻报道可以推测,CSA农园在稳步增长。
根据CSA模式的发起者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小农合作社发起、政府发起、NGO发起等。根据CSA模式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注重社会参与、注重资源带动、注重亲子关系等多种模式。同时由于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成本、时间成本等因素,其针对服务群体大多为中等及以上收入群体。
青岛市的社区支持农业2008年首次出现在北宅街道,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目前运营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已发展十余家,包括青岛市北宅街道、洋河镇开心农场、青岛超银学校农场、青岛绿元素乐活园等。
“北宅我有一块地”活动曾在青岛掀起一阵农业热,北宅街道对本地区的农民土地进行整合,通过土地出租的方式吸引城市市民参与农耕活动,获得有机农产品。主要运营模式以参与者耕种为主,农民管理为辅,随着市民对健康的重视,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土地价格也在短短五年间上涨了一倍多。
现实情况证明青岛的社区支持农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岛市现有的CSA模式农场规模在50亩到300亩之间分布,考虑到“上庄项目”的实验性,我们决定先选取100亩的耕地用做CSA农场的初期探索。以30平为一个出租单位,约可容纳2000户左右的家庭。
根据“环城游憩带”理论中指出,100公里是城市开展休闲农业活动一个分水玲,因此我们将消费人群定位为整个青岛市。具最新统计数据可知,青岛市有920万人口,黄岛占到171万,计算可得我们的样板需求客户比例仅占到黄岛市的0.35%,占到青岛市的0.065%。在青岛这样一个中高消费城市,这个需求样本具有一定市场潜能。
根据众多文献研究中关于每户家庭租用土地面积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希望租用的面积是20到40平米,基本上是半亩的面积。于是我们科学地将这100亩地以30平为一个单元进行分割。经过市场价格调研,将家庭年租金的预估在2000元左右。
结合成功案例可以采用会员制的盈利模式。将租用土地的资金用来支付土地管理费用,耕种所得农产品费用按成本加农民管理费计算。
“CSA盒子”模式提高农场运营吸引力,其内容包括定期的蔬菜瓜果配送、节日活动、农耕体验等,并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上庄村CSA模式进行推广宣传。
在上庄村推行“1+N”模式。“1”指核心产业社区支持农业,“N“指以社区支持农业吸引游客,借此推动多个微文化、微产业的建设。
在结构上采用“一轴两心”的布局模式,以南辛安河的主流为主轴,对河道进行清污、美化,建设滨水步道,以此作为引领游客的主要路线。两心分别包括文化中心和产业中心。文化中心自村口历史上留存的革命抗战纪念石为开端,沿主轴向西分别经过图书中心、养老社区、民宿中心、时光纪念;产业中心自主要产业CSA沿主轴向东分布经过农家乐、学农园、茶叶采摘园。
社区支持农业拉进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产业链的缩短大大提高了社会效率。这种模式契合了当今大众在物质水平提高后对于生活品质更高层次的追求,是一种结合了生态经济与市场经济双重优点的社区经济。结合上庄村的实际情况,发展社区支持农业将为村落注入新的活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是新时代下的发展新机遇。
[1]贺雪娇.社区支持农业(CSA):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7):43.
[2]沈旭.CSA—可持续农业的另一种市场体系[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23(5):22~24.
[3]徐建陶,杨琳,王静芝,等.社区支持农业概述及在上海的发展[J].上海农村经济,2012(5):15~17.
戴倩东(1994-),女,汉族,山东聊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