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科技文化建设

2017-03-09 03:32:32怀
关键词:科学技术强国理念

杨 怀 中

(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科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3)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科技文化建设

杨 怀 中

(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科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不仅管全局、管根本,而且管方向、管长远,为当代中国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站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高度,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科技文化建设,就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把科技文化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不断开拓科技文化建设的新境界,努力为世界科技文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科技文化;科技文化建设;新发展理念;科技强国;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新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不仅管全局、管根本,而且管方向、管长远,为当代中国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科技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当代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科技文化建设不断上水平、上台阶。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今后5年是我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阶段,这个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结构优化、模式转变和动力再造的“新常态”,也是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理念和战略。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1]党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事业,把科学技术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的重要构成,积极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在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1]。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具备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和能力。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号召、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号角并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1],这个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内涵,把科技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相连。这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前所未有,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正迎来又一个春天”[2]。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13亿多人民的热切期盼。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和全球创新格局大调整的新形势,“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们有信心和能力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3]。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抉择,而科技文化建设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必需的良好氛围和深厚土壤。科技文化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发展依托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科技文化,不同的科技文化表征着不同的科学技术传统和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影响和制约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然要求建设科技文化强国,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技文化,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在客观上要求科学家、技术专家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1]。

科技文化源于科学技术实践,一旦生成又影响和引领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和创新需要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呼唤科技文化的振兴”[4],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然要求加强科技文化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出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科技文化在推动科技发展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伟大实践中的战略价值、不断增强科技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且努力塑造符合新常态特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适应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需要的现代科技文化。

二、切实把科技文化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实践呼唤新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科技文化建设必须落地生根,切实把科技文化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任何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开创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源自于发展实践的呼唤,鲜明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期、新常态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我国国情以及响应人民期盼,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理应成为新时期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

习近平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1]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不断优化,科技发展战略日益完善,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再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文化也在迅速成长。今天,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面对世界科技竞争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1]。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能没有科技文化力量的支撑,世界科技强国也一定是世界科技文化强国。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迅速,在不断提升人们科技认识的理性水平和思想境界的同时,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文化建设的步伐,但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科技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正如有学者所说:“中国要想在新世纪世界科技文化创新大赛中成功实现逆袭,成为世界科技文化强国,必须从长远着眼,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有科技发展水平出发,以改革释放科技文化的创新活力,加快提升各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科技文化创新的政策生态系统。”[5]

科技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贯彻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全过程的战略任务。“科技文化是一种积累,是一种沉淀;科技文化建设远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6],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战略目标以及突出的战略重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必须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实践需要出发,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提高全社会推动创新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营造科技文化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的环境氛围以及进一步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文化基础。

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实践需要,把科技文化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科技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国内与全球视野相统筹,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融入科技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积极推动科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科技文化以助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三、不断开拓科技文化建设的新境界

当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文化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并迎接挑战,科技文化建设要有新思路。有学者指出:“在能够被称为世界性大国的国家里,中国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按照‘大国’的思路来制定自身包括科技发展战略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7]科技文化建设也必须按照“大国”的思路来谋划,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不断开拓科技文化建设的新境界,这既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背景下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科技文化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崇尚创新,着力打造科技文化建设新动力。创新也是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体现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技术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审视中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勇敢地肩负起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责任,就必须着力打造科技文化建设新动力,在传承优秀传统科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科技文化创新发展,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客观需要。

注重协调,积极倡导全面系统的科技文化思维方式。协调发展是“新常态下的老问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8]。对于科技文化建设而言,注重协调、坚持协调发展,就要努力做到:其一,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科技文化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系统,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其二,协调科技文化与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系,切实把科技文化建设作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其三,促进科技文化内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强化优势,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科技文化体系。

倡导绿色,牢牢把握科技文化发展的生态化方向。新发展理念强调把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技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大力发展绿色科学技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技思维方式、强化保护生态环境的科技价值观念、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牢牢把握科技文化发展的生态化方向、努力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科技文化可持续发展助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厚植开放,努力拓展科技文化合作交流的国际视野。科学技术的精神之花不可能完全独立生长,它只有在深厚的文明传统根基上、在世界不同国家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就要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同时,努力拓展科技文化合作交流的国际视野、积极吸纳世界科技文化之精要,要“坚定不移地把开放学习和提升实力统一起来,增强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提高参与制定全球创新治理新规则的话语权,为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9]。

推进共享,让科技文化建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民众。新发展理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科技文化建设,就要把惠民作为科技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努力提升科技文化助推社会发展的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共享科技文化发展带来的实惠。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浓厚氛围,“响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全面增强科普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需求”[10],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四、努力为世界科技文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用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能力意味着对我国科技文化资源的深度开掘、科技文化发展潜力的极大释放以及科技文化发展空间的多维拓展,必将带来科技文化建设水平的巨大提升,进而催发当代中国科技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国不仅要努力保持科学技术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新方向,还要把自身的经验和理念与世界各国交流分享、丰富世界科技文化宝库以及与世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和共享性特点,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以跨越国界、跨越地区进行转移和转让,这为科技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可能。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科学技术也日渐全球化: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更加频繁、科技信息共享更加迫切、科技人才跨国界流动更加显著、科技成果评价标准更加统一。与之相应,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科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代意义上的科技文化生成于近代科学技术实践,因此它源于西方,而中国近代以来存在科学技术落后、科技文化匮乏等事实,但在世界科技文化的宝库中,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辉煌灿烂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是依照自己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独特传统,其鲜明特质就是它的实用性、政治伦理性、技术经验性、整体性以及直觉性等。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也有自己的缺陷、也有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分,我们必须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科技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科技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充实其更加鲜活的内涵、推进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需要我们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进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解读与理论架构,需要我们在国际科技文化的博弈中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科技文化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科技文化建设既不等于回归传统,也不是要照搬西方的科技文化模式,而是要立足于中国科技文化传统、吸纳西方科技文化精要、积极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并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科技文化体系,这既是提升国家科技文化软实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民族科技文化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科技文化的战略意义上强调“科技文化自觉”和“科技文化自信”,摆脱对西方科技文化“标签”的依赖,创建属于自己的科技文化品格和理论形式,这是因为:“文化的价值在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即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独特的文化质地,就缺少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因。”[11]

科技文化建设是一种国家战略,必须立足于国家、从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一要从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高度清醒认识开辟中国特色科技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要从文化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上切实把握中国特色科技文化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和形式;三要从国际文化竞争大视野中审视中国特色科技文化发展道路的战略价值和实践意义。概言之,坚持科技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弘扬优秀传统科技文化为切入点并以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根本,着力打造中国特色、铸就中国风格、形成中国气派。

综上所述,“新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价值,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蕴含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传播着中国的发展哲学”[12],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中国特色科技文化也应该是世界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世界科技文化的共同价值、传播着当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品格。一部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明的巨大财富,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中国科技文化的伟大复兴,也一定能够走向世界、影响世界,为世界科技文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1]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科技奖励,2016(6):16-21.

[2] 万钢.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J].科协论坛,2016(8):4-6.

[3] 柯正言.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N].人民日报,2015-10-28(7).

[4] 杨怀中.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93-96.

[5] 侯强.论新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及其对策[J].学术论坛,2016(2):133-137.

[6] 杨怀中.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30.

[7] 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三个重要遵循[J].国家治理,2016(24):23-27.

[8] 李抒望.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小康[J].四川统一战线,2015(10):25-27.

[9] 冯之浚,方新,李正风.塑造当代创新文化践行五大发展理念[J].科学学研究,2016(1):1-3.

[10]刘延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J].中国科技产业,2016(7):11-14.

[11]张红明.论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建设理论的民族性建构[J].清江论坛,2013(1):38-42.

[12]颜晓峰.新发展理念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N].经济日报,2016-05-05(1).

[责任编辑 周 莉]

2016-10-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2BZX028).

杨怀中,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科技文化与科技伦理研究.

G122

A

10.3969/j.issn.1009-3699.2017.01.003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强国理念
《晋控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同煤科技(2024年1期)2024-05-12 15:11:52
《晋能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同煤科技(2023年5期)2023-11-29 05:35:40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9:08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2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