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小云
围绕“小”字做文章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文︳莫小云
小学生作文的突破口在哪里?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几年以来,我始终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发现生活中的小感动。学作文要两眼盯住生活,用心挖掘生活。我要求孩子们在生活中多几个“心眼”,这样生活中的美就会像泉水似的涌来。一个学生在练笔中说“我”在上学途中和一个背着小男孩的妇人等公共汽车。小男孩说:“妈,你累吗?要不要我自己站?”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父母不知背了“我”多少次,“我”却未细心体贴过。
2.摘取记忆中的小片段。暑假命题作文《暑假中的一件趣事》令许多学生咬笔尖。为什么亲身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却一件也写不出?暑假年年过,但学生缺乏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于是,我让他们开小口子:操场上与伙伴们的激烈球赛,炎炎夏夜与小伙伴捉萤火虫,上树掏鸟窝,资江河边捉蜗牛、抓螃蟹等,透过一件件小事展现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3.记录小想法。孩子们总有许多充满稚气的奇思妙想,如果写下来,将意趣无穷。有学生看到白茫茫的雪,突发奇想:可不可以挖个洞,把雪埋起来?于是就有了《埋雪》:“我召集两个要好的伙伴,找锄头的找锄头,找瓶子的找瓶子,分头干起来。我用找来的啤酒瓶装满一瓶雪,放到挖好的坑里……”这就是孩子们的生活情趣!
在大多数学生心里,作文“写了”就“完了”,“写完”就万事大吉。其实,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在修改中“一步一回头”,才能收到“步步高”的效果。
1.擦亮“文眼”。新颖别致、紧扣中心的题目很能吸引眼球!如写“妈妈的爱”,《妈妈的爱》和《孩子,早点回家》两个题目都紧扣主旨,《妈妈的爱》给人感觉空泛、模糊;《孩子,早点回家》从题中就能感受到妈妈实实在在的爱。两相比较,孩子就能理解“好题文一半”的道理。在此启发下,孩子们写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好题,如《一把倾斜的雨伞》《关怀的目光》《万能的药水》《母爱,滋润心田》《一杯清凉的泉水》等。
2.独特选材。我常给学生讲:不会作文的人,人家写什么,他也写什么;会作文的人,人家可能写什么,他躲开,选别人不写的内容写,选自己独有的材料写。如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后,学生写命题作文《这次真难忘》,许多孩子都写了文艺汇演活动,大同小异。唯有文娱委员选材很独特。她写自己和各班文娱委员给乡敬老院搞了一次慰问活动,将她们搞卫生、演节目的过程写得具体细致,将老爷爷、老奶奶的高兴劲儿写得惟妙惟肖。
3.刻画细节。好的细节描写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同写买毛笔:“他仔细地选了一支心爱的毛笔”和“他在毛笔柜台旁,右手抽出一支毛笔拿在手上,左手取下笔帽,将笔尖伸到舌尖上舔了舔,润开笔尖,在左手掌心上轻轻地书写着,边写边点头道:‘嗯,这支笔不错!’”两者一比较,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细节描写的作用。
(作者单位:邵阳市大祥区城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