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伟红
打造高效科学课堂
文︳冯伟红
从平时的科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效果迥异。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科学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科学课堂呢?
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情境化下的科学学习能避免科学探究的枯燥,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肌体,也会产生一个适合学生探究并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我们可以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
例如,“瓜果交易会”:昨天我们观察了瓜果,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瓜果,让大家尝尝,吃前我们应该先干吗?(学生:洗手)今天在实验室我们就用老师的消毒液消毒吧。学生开始用碘酒消毒,却发现拿瓜果的手越来越脏。不是说消毒液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被这种现象所吸引了,接着就开始自主思考与探究。由于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这节课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科学课要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体验性学习,使体验性学习在教师引导下成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教学“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一课,为了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师设计了三个实验,让学生综合运用看、摸、听等科学常用方法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
实验一:拨动拉伸后的橡皮筋。学生一人拿起手中的橡皮筋拉伸,另一人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当橡皮筋发出声音后,用手按住,出现了什么现象?
实验二:拨动钢尺。学生模仿刚才橡皮筋的实验进行操作。
实验三:敲击音叉,借助乒乓球感受和用手感受其振动。引导学生从多次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橡皮筋、钢尺和音叉在发出声音和不发出声音时的相同点,从而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是一门让学生在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素养的学科。但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其中内隐的科学思维才是它的灵魂。因此,在课堂上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研究摆的秘密,推测可能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实验中,教师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师生讨论后,要求学生让桌上的摆来回摆动10次,分别记录好时间。学生分组实验,汇报测量结果,发现每组的时间不一样。
师:为什么摆动的速度不一样呢?是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预测了三个因素:摆锤轻重、摆绳长短、摆幅大小。教师让学生选择可能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并提问:要探究某一因素对摆的摆动速度是否有影响,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对比实验法)我们要控制的因素是哪些?预测结果会怎样呢?学生思考后分组实验验证。
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原因—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使得探究高效而不失科学性。
(作者单位: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