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从顶层设计到课程推进

2017-03-09 19:12王岚
江苏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课程基地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摘 要】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的出台到校本化学生核心发展素养的研究,每一所学校都用思考与实践进行了独具特色的回答。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用课程改变学校,用课程发展学生”,从课程文化的建构到课程基地的建设,从校本教材的创生到实施途径的创建,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持续跨越。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课程基地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1-0014-02

【作者简介】王岚,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213164)副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

自20世纪90年代OECD开展“素养的遴选与研究”以来,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构建核心素养框架。2013年,中国启动了核心素养项目研究。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新鲜出炉。

核心素养整体框架的顶层设计与建构,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度形成了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

一、核心素养的校本建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需要每一所学校进行适切、适合、适应本校基础的现实转化。在建构校本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国际范围以及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有的因数”,也需要关注学校与学生个性发展诉求的“独有的因数”,需要在“公有”与“独有”中整合、融合并最终实现契合。

被誉为“少年硅谷”的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下文简称“铜小”)正是在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建构中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培养什么样的铜小人?怎样培养?培养得怎么样?是铜小管理者与教师常常自问的三个问题。

铜小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不是简单机械地复制与借用,而是充满个性地创生与建构。学校秉承“让师生得到应有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七大维度的铜小学生核心素养,分别是社会责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并建构了相应的二级指标体系。在这样的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从铜小走出的学子一定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质——这种特质是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国家标准基础上的有别于其他学校学生的鲜明的气质与独特的形象。

二、核心素养的实践落地

20多年来,铜小坚持用课程改变学校、用课程重塑文化、用课程发展学生,不断发现课程的价值、放大课程的价值,并让课程的价值持续增值。因为,在铜小人看来,如果说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那么要回答“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其答案一定蕴含于课程。一所学校究竟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这所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怎样的课程服务、课程选择与课程体验。

1.孕育“人人在创新”的课程文化。

课程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铜小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课程的含义。课程已然成了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全部学习与生活体验。

在铜小,人人可创新、人人敢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在创新。创新设置课程、创新开发课程、创新实施课程、创新评价课程。而这样的课程文化,流淌在校园的时时处处,充盈于课程的方方面面,浸润于师生的灵魂血液,成就了师生精神的幸福归依。

2.建构“东方硅谷”的课程基地。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观花项目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学校、南京市星光基地学校,铜小坚持以课程项目建设为契机,20年如一日把课程基地建设成为“东方硅谷”学习中心、儿童创造研究中心、项目课程体验中心、课程改革推进中心、课程资源建设中心,并发挥积极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铜小的“东方硅谷”课程基地,是极具生长性、发展性与延续性的。20多年来,岁月更迭、人员交替,初衷不变、宗旨未改。在铜小人看来,童年是极具幻想性与创造性的。一个人童年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成年后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因此,铜小努力“让儿童回归童年,让童年回归金色”。铜小人致力于重新发现儿童的创造性、生长性与独特性。在实践中研究,在田野里生长,在社群中分享,在创造中改变。从五大基地到N个基地,从六大科技室到N个室,基地的生长,同步体现的是教育理念的生长;基地的发展,同步展示的是课程建构的发展;基地的创新,同步表达的是教育实践的创新。

3.创生“智慧云梯”的校本教材。

“社会责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这七大核心素养从校本构建到校本实施,课程是重要的途径。而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中,教材又是重要的载体。铜小在课程研究之路上,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构建了师生发展的校本教材“智慧云梯”。

校本教材的编著与实施体现了全员创编与人人研究。系列校本教材《铜小科技》《小小科学家》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从核心素养校本表达的视野出发,每个年段围绕“七大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究。

校本教材的编著与实施体现了系统研究与持续创新。比如《铜小科技》2007年暑假就进行了第四次的校本修订,在保持教材原有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植儿童生活的环境背景、根植儿童生活的时代背景。而这样的改版与修订,自《铜小科技》诞生以来早已成为一种常态。常思常改,常改常新,从1.0版走向X.0版本的过程,是对于儿童核心素养研究的发生与发展,是对课程校本建设的持续与深入,是对基地专题研究的思考与思辨。从目标体系到内容体系,从操作体系到评价体系,《铜小科技》越来越贴近铜小学子的学习与生活,越来越有力地引领着铜小学子的创新与实践。

校本教材的编著与实施体现了智慧启迪与创造培育。校本教材的编著是一个教学相长、且行且优的过程。校本教材的编著,不仅凝聚着校本教材研究教师团队的智慧,也凝结着一批批参与校本教材学习与体验的学生的才智。儿童究竟需要什么?儿童究竟喜欢怎样的教材?什么才是好的学习项目?怎样的校本教材才是儿童需要并喜欢的?在一次次对话中,在一条条建议中,《小小科学家》日臻完善。《小小科学家》真正成了铜小学子的《小小科学家》,铜小学子也真正成了铜小的“小小科学家”。

4.创建“教学做合一”的实施路径

提高学校生活品质的核心在于重构学习生活。学校与学校最大的不同,不是校舍、不是环境、不是奖牌,而是提供不同的学习生活。铜小的学习生活是让人充满期待的,是令人不斷回味的。因为,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都是与研究结缘的,是与创造相约的,是与当下链接的,是与未来牵手的。

双百工程,让童年与自然亲密接触。“一百种动植物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促成铜小学子人手一张动植物研究课程单,可以独立研究、可以组团开展、可以实地观察、可以村落走访、可以网络学习、可以对比试验……不同的课程载体、不同的学习方式,带来的是多样的学习体验与研究成果。而这样的过程,是“教学做合一”,也是“玩思创一体”。

双百工程只是铜小“教学做合一”课程实施的一个缩影。从课题到课程,从课程到课堂,理念改变就会催生实践改变,实践改变必将带来效果改变。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体建构,是一种实施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少年硅谷”这所离“世界”最近的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始终走在变革与突破的路上,不仅走出了江苏、走向了全国,也走向了世界。<\\Ysc01\d\江苏教育\2016年\2016江苏教育管理\管理12\KT1.TIF>

猜你喜欢
课程基地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立足课程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活动化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推进人文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