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的政治信仰

2017-03-09 18:52张文杰
祖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践价值特征

摘要: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阶级特征和时代特征,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坚持的政治信仰。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 特征 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生产理论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而精神生产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造精神生产理论时吸收了德国早期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和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斯特、萨伊、施托尔希等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艺术、道德、哲学等精神产品的需求欲望也愈来愈强烈。“社会上还有一些发明创造,是来自各类思想家的智力。例如,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仔细的观察周围一切事物,利用自己的智力把事物结合起来,他们虽然没有生产制造任何实际的物体,但是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物力之间的联系。”从亚当·斯密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对精神产品的评价。他认为精神产品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结果,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精神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汲取实践的检验、提炼,并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从人类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已经超越了“人的依赖性”阶段,但远未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阶段。这就需要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能力的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精神生产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向前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与科技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又高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时代特征。

第一,相对独立性。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的实现是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列宁曾强调“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同样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起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过程,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在不断发展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为新的社会主义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的理论指导可以变革社会的生产关系,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改造社会,改革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可以为建设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使社会的上层建筑适应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马克思经典学家就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这进一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发展作用的,可以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要通过思考分析、定论等精神活动,调整生产者和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完成生产的目的。可见,社会主义的精神生产是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的整个过程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没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

第二,科学性。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观点在《神圣家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剩余价值论》中均有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精神生产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错误的精神生产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消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之一,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正确的发展方向,巩固了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壮大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以及经济实力,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是经过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的,是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符合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

第三,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区别于唯心主义思想家和一些旧唯物主义家的一个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活动不是虚拟的脑力劳动,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意识活动的最高级的阶段。它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精神产品,使社会意识获得了物质载体,具有了劳动客体的性质,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根据马克思主义对精神产品的分类,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产品应该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可以和主体相分离的社會主义社会的精神产品,他们直接取得外在于主体的物质形式,人们的思维、理想、理论等通过纸张、光盘或多媒体等物质载体上,人们的伦理观、宗教信仰通过各式各样的图腾和仪式表现出来,并通过建筑、雕塑、舞蹈、画板等载体表现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第二类是不能与主体相分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产品,他们可以通过活动主体本身的一些客观行为表现出来,比如教师的讲授,电视演员的表演,外科医生的治疗行为等等。通过以上两类精神活动,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便获得了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形式,从而更好地将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传播出去,加快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多次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第四,人文性。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生产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是为全社会的人民群众服务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解放全体人民。”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的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马克思从人的角度考察精神生产的意义,他认为精神生产是“全面生产”的一部分,是“不受肉體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的生产,是人的“真正的生产”,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生产。

人类的实践活动不仅需要简单地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于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暴露出来的弊病,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虽然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存在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它在推动精神生产大众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将原来的少数精英人士的文化垄断打破,使精神文化的产品惠及普通民众,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先天的优越性。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我国的精神生产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生产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深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平衡经营性文化产业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发挥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重视培养从事社会主义社会精神生产的优秀人才,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要在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洋为今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也是习近平给文艺界的六句箴言之一。习近平提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陷入低俗和扭曲的旋涡中无法自拔。我们应该明白真善美才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应该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市场效益,使其具有思想性、艺术性与市场性。

马克思曾这样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此,我国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文化艺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的综合素质,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注入新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应当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划入到政治信仰的理论高度,指导社会主义社会的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刷馆,1974.

[2]郭正红.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3]列宁.列宁全集[M].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张文杰,学生,法学硕士在读,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价值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论王阳明民族观的当代启示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