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的“地基”阶段,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而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使学生能够用所习得的数学思维习惯更巧妙地解决数学难题和预习未知领域的数学知识,这也是“建构主义”所认同的一种知识学习方法.由此看来,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这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本文先就小学的数学思维能力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当前我国小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
1—3年级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工具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具象思维,激发小学生的动手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此外,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受知识经验的限制,思考问题常常从一个角度出发,当面对需要多角度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常常表现得力不从心.再者,由于受单维度思考方式的影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常常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的特点,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将之前做过的案例生搬硬套,一旦遇到新题型就会显得不知所措.最后,小学数学学习阶段也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阶段.研究表明,这一阶段也是学生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加强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自觉性数学思维的缺乏
自觉性的数学思维指的就是学生在做完数学题目后自觉检查、验证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生由于接触数学学科时间较短,加之,天性好动,没有形成一种自觉检查、验证的数学学习的思维惯性.
(二)敏捷性数学思维的个体差异度较大
敏捷性数学思维指的是學生在面对数学运算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时的反应速度.在这一方面的思维习惯上学生间的个体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三)批判性数学思维的缺乏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常常会过度“迷信”书本和教师、家长教授的知识,缺乏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决断能力,常常缺乏一定的数学批判思维.
(四)灵活性数学思维的缺乏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常常存在着一定的数学思维定式,即在遇到问题时常常从所学的知识经验出发,将之前所学的知识要点生搬硬套到所遇到的问题中,要是遇到新的题目类型常常会不知所措,缺乏灵活思考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系统性数学思维的缺乏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常常受其单维度思考方式的影响,在遇到问题时常常习惯从一个角度出发,而没有一定的系统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在理解问题时也常常被问题表面现象迷惑,不能很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考虑问题不够系统全面.
三、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利用情境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加之好奇心重,枯燥的数学教材常常很容易使他们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通过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以小学三年级数学中奇偶数教学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让不同奇偶号学生组队的方式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开拓数学思维
当前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很大误区就是人们认为数学学习无用,这是因为教师在数学授课中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是片面地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引入相关的实际教学的案例,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数学作业形式,如,通过鼓励学生们记数学日记促使他们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拓展他们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开拓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育游戏”在学科教育中的应用在近几年开始受到教育界的追捧.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是以教师为主,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没有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而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形式.游戏的趣味性不断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自己所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在教学设计中引入“24点游戏”来培养学生们的心算能力以及反应速度,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中不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忠海.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3(7):37.
[2]冯运斌.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