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光辉 杨 柱 唐东昕 龙奉玺 陈启亮 王雪雁 苗翠影
【摘 要】 土家族人民经过千百年来不断的实践和积累,逐步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土家族医学。笔者主要从土家族医学的基础理论、病因病理、治疗与养生方法等方面,对土家族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进行初步探讨,使土家族医药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土家族医学;基础理论;病因病理;治疗方法;养生方法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3-0006-0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Basic Theoretical System of Tujia Medicine
RAN Guanghui1 YANG Zhu2 TANG Dongxin2* LONG Fengxi1* CHEN Qiliang1 WANG Xueyan1 MIAO Cuiying1
1.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25,China;2.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02,China
Abstract:Tujia people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continuous practice and accumulation, and gradually formed its unique Tujia medicine. The author from the basic theory of Tujia medicine, etiology and pathology, treatment and health methods in these areas, the basic theory of Tujia medical system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study, so that Tujia medicine can better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Tujia Medicine;Basic Theory;Etiology and Pathology; Treatment;Health Preserving Means
土家族醫药是土家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以及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防治疾病的经验,医疗方法和用药经验,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土家族医学基础理论
土家族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土家族对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认识,“三元学说”为土家族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
1.1 三元学说 土家医在“三生万物”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创立了“三元学说”的基础理论,并以此来阐释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部位与生理功能[1]。
上元:位于人体之上部,脏腑组织器官主要包括脑、心、肺。其生理功能是统摄人体的气、血、神、志,在三元中位于首位。脑,居于颅骨之内,主神,具有统帅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不仅受脑的支配,与气、血、精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气机顺畅、血液充盈、精气旺盛则大脑得以滋养,神志清灵,精神振奋。心,位于左胸肋骨中间,具有调控血液运行的功能,是人体气、血、精输布的重要枢纽。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气、血、精的充养,才能得以维持。肺,位于胸内两侧,具有调控呼吸的功能,肺通过喉管与气管之间的不断更替开合,使自然界中的清气与人体内之浊气交换不息,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中元:位于人体之腹部,脏腑组织器官包括肚(胃)、肠、肝。其生理功能为储存与消化水谷,化生水谷精气。肚,位于上腹,主食物的受纳与消磨,是储藏饮食水谷的仓库。肠,位于脐腹,主水谷物的消化与吸收,为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肝,居右肋后方,是人体营养物质的发源地,具有化生水精、谷精的功能。水精与谷精能濡润十窍、筋脉、肢节,提供三元所需的营养物质。
下元:位于人体之下部,脏腑组织器官包括腰子(肾)、尿胖(膀胱)、养儿肠(子宫)或精脬(睾丸),其主要生理功能为排除人体代谢的余水以及生成人体生殖之精。腰子,位于腰椎骨双侧后方,主孕精的生成,为人体繁衍之本源。女子的养儿肠,为胎儿孕育之所,男子腰子生成孕精储存在精脬内,与女子的孕精在养儿肠内结合,便能有子。尿脬,位于少腹内,是储存尿液的主要场所,具有排出人体余水的功能。三元,是人体组织结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三元内脏中能产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物质——气、血、精,且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均受三元内脏的支配[2]。
1.2 气、血、精三元物质理论 土家医认为,气血精三种基础物质滋养着人体的各组织和器官,保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据三元脏器的功能正常,而这些脏器功能的实现又以气血精为物质基础。如果气血精三者不能正常化生,则各个组织器官的基本功能均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只有气血精三者化生有源,随天、地、水三元不断地循环转换,才能为各个组织提供营养,以保证各个组织器官功能的实现。
气、血、精既可以相互影响,又能相互转化,三者经心气的作用由经脉灌注于全身,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1.3 十窍 关于人体的孔窍,土家医概括为十窍,其中有九大窍和一小窍,即眼耳鼻各二窍、口一窍、肛门一窍、尿孔一窍,以及皮肤上的汗孔,共计十窍,也称为十孔。按与三元脏器、三元功能的关系,也可分为上、中、下三元[3],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元孔窍包括眼、耳、鼻;中元孔窍包括口、皮肤汗孔和肌肉、肛门;
下元孔窍包括尿道口、外生殖器。
1.4 肢节 土家医将肢体分为手肢(上肢)、脚肢(下肢)和腰肢(躯干)三部分。土家医对肢节的命名十分特殊,上肢尺桡骨称为钳杆骨。手部十指分别为:土地佬指(拇指)、鸡公指(食指)、中指、黄鼠狼指(无名指)、重(chong)指(小指),主要功能是持物及协助劳作。脚肢由大腿、小腿和脚板组成。大、小腿之间由克膝佬串联,其主要作用是行走和维持站立。腰肢由背膀、腰杆和下腰组成,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的正常姿势。
1.5 筋脉 筋脉遍布于人体各个部位,是沟通天、地、水三元的独特系统。具有协调人体上下、内外、表里、运载气血精、濡养躯体等功能。筋脉包括筋和脉两个部分。土家医将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肌腱称为筋索,肌腱间的筋膜称为肉皮筋,将神经称为麻筋,三者共同构成筋将各个肢节联合成一个整体。脉通常指血管,分布于手脚及颈部的静脉,由于颜色发青,土家医便称之为青筋。在体表能触及跳动但不易捡到的动脉,土家医称之为索筋。索筋主动,能将各种营养物质输布全身各个器官;青筋主静,能将各器官的杂质带出,保证人体的健康。
2 病因
土家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有诸多因素,概括起来大致有:毒气、饮食、劳伤、情志等方面。
2.1 毒气致病 大自然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由于自然与人体相互统一的关系,人体内的各种物质也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而发生改变,运动变化过程中各种物会质释放出不同的能量,这种能量被土家医称之为毒气。由于各种毒气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这种状态的均衡失控,人的身体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4]。土家医毒气学说认为毒气是致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子,为百病之首,万恶之源。毒气的形成途徑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变化;二是感染外界邪毒之气;三是素体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体内有毒废物无法代谢蓄积成毒。“毒气”大致可分为风、寒、水、湿、火、热毒六大类。土家医根据其属性,又将其化分为阴毒、阳毒两种。飚火毒、青热毒、嗖风毒属阳毒;污水毒、雾湿毒、冷寒毒为阴毒。由于各类毒气的自身属性不同,其致病特点和侵犯部位也各有差异。
2.2 饮食致病 土家医十分注重饮食,饮食是人体营养的源泉,饮食有节则机体营养充足,饮食失节,则疾病随之而生。
若饮食过量,则脾胃难以运化,导致中元虚衰,脏腑受损一类的病症。若长期嗜好某种味道的食物,不食或少食其他味道的食物,五脏功能则会偏盛或偏衰,某些营养也会过剩或缺失,引起瘿瘤、夜盲、佝偻、脚气等病。
2.3 劳伤致病 土家族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武陵山区地势险峻,在日常生产劳作中极易发生损伤。土家医将劳伤大致分为外劳与内伤两大类。
外劳主要包括:①劳作中的跌打、扭伤、金刃割伤、骨折、冻伤、烫伤等;②蛇虫毒物的咬伤,武陵山区山多林密,雨量充足,气候温和湿润,十分适合蚊虫、毒蛇、蜈蚣等毒虫生活,因此对长期在外劳作的土家族人来说毒虫咬伤也是较为常见的导致外伤的原因之一。
内伤包括:①劳力过度导致筋骨劳损,气血壅塞不通而导致的病症,如腰痛、关节痛等;②房劳过度,气血虚衰而导致的四肢无力,头晕目眩等。
2.4 情志致病 土家医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事物产生影响,因此情志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而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面性,若人的情志变化有度,喜怒有常,悲哀有节,便会心情舒畅,身心安乐。若情志活动失常,七情过极,便会损脑伤神,使心志失常,脏腑受损,从而引起一系列情志疾病,如癫狂、百合病、郁证等。
3 病理
土家医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对一些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过程有了一些大致的认识,总结出了自身独特的病理认识,他们认为疾病的病理变化不外气血与冷热的失调。
3.1 气、血失调 气不但是营养物质,也是导致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是因病气侵犯人体所致,而病气又可分为体内积聚之废气和体外邪气二类。若体内废气排泄失常,蓄结于内,便产生病气。土家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气旺则体温正常,呼吸有节,脏腑功能正常,气衰则身体发冷,四肢无力,脏腑功能失调[5]。
血的病理主要包括血亏、血瘀和出血三种。血亏与血虚都是指上元之心、中元之肝、下元之腰子功能受损导致,人体血液生成不足,血液减少,血的濡润作用便会减退[6],临床表现为爪甲干枯,头面晄白,四肢无力等。血瘀是指由多种原因,致使血液在筋脉中流行不畅或从脉道溢于体内所引起的病理表现。
3.2 冷、热失调 土家医认为,身体冷热的平衡是保证人体健康基本条件。若由于各种原因打破了机体原本的冷热平衡,则脏腑机能便会出现偏盛或偏衰,进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冷的病理:若冷犯上元,则心肺受冷,出现心痛、咯喘稀白痰涎清水等;中元肚肠受冷,则运化功能受损,出现腹部刺痛、完谷不化、呕吐清水等;若下元受冷,则见腰膝冷痛、手足厥冷、带下不利等。
热的病理:若热袭上元,则见心肺热症,表现为胸闷、喘咳、鼻翼扇动、口唇溃烂等;若热袭中元肚肠,往往出现食多消瘦、大便干结或下痢脓血等。
4 治疗方法
土家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大体可分为药物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其中外治法将“针、刀、水、火、药”融于一体,是最具土家族本民族特色的治疗方法。
4.1 药物治法 有汗法、泻法、赶法、止法、补法、温法、清法等[6]。汗法指采用麻黄、桂枝等发汗药物使邪气随汗液而排出;泻法指采用泻下利水的药物,如大黄、茯苓等,是郁结与中、下元之邪气随二便排出;赶法指使用祛风、除湿、化瘀药来清除体内外感毒气和内蕴邪气;止法指运用收敛性的药物来治疗出血、大汗、崩漏等;补法指运用人参、当归等补益气血药物来补充三元阳气亏虚,滋补气、血、精;温法指采用附子、干姜等温热类药物来温养三元脏器,以祛除体内寒邪;清法指采用栀子、黄连等苦寒之药,以清泻脏腑火毒。
4.2 外治法 在土家族民间由于劳作损伤十分普遍,而外治法对治疗外伤疗效十分显著,且操作起来简便快捷,是土家医经常采用的治病方法。其方法主要有拔罐、麝针、瓦针、爆灯火、药浴等[7]。
5 养生
5.1 精神养生 土家人能歌善舞,在经过繁重的体力劳动后,歌舞便是土家族人民放松身心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土家族民歌婉转悠扬,唱词简单通俗,能陶冶人的情操,极大的舒缓因劳作而疲惫的心灵,使人心身畅快,精神振奋[8]。而花样繁多的土家族舞蹈,则是土家族人民,放松身心,锻炼肢体的最好方式。其中最普遍的便是摆手舞,它包含了浓郁的土家族民族气息与生活气息。摆手舞节奏明快,要求手脚配合默契,动作协调沉稳。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凝聚人心[9]。
5.2 运动养生 为了增强体魄以适应繁重的劳作,土家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运动方式。如耍石砣、打飞棒、爬竹竿、打汆子、射箭、打陀螺、打鸡以及土家族武术等[10]。这些体育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及三元功能协调,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预防疾病的目的。
5.3 饮食养生 武陵地区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湿润,十分适合中草药的生长,有着“华中药库”之称,盛产多种名贵中草药。土家族人长期在外劳作,对各种草药的药性颇为熟悉,因此也会将一些具有补益功效的药物采回,与一般食材一起制成具有滋补功效的药食,这些亦药亦食的菜品,营养丰富、滋阴助阳、补益三元,长期服食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11]。
土家医还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变化,合理搭配饮食,选用既有营养价值又有预防保健作用的食物进食,促使人体气、血、精生机旺盛,三元脏器功能健全,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6 小結
土家族医药拥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简便的治疗疗法和具有特色的养生保健手段,是我国传统医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注重整体,回归自然的传统医药更能迎合现代人的养生治病观念。笔者从土家族医药的起源与形成及其基础理论体系、病因病理、治疗方法、用药特色、养生手段这六个方面,对土家族医药基础理论体系进行总结归纳和初步探讨,希望能通过本文,让土家族医学能够为更多的人所知,使土家族医学得以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田华咏.土家族医药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67-69.
[2]曾楚华,袁德培,胡玉萍.土家医“三元学说”探源[J].河南中医,2014,12:2291-2293.
[3]洪宗国.土家医三元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37-40.
[4]符开春,龙俊吕.毒气病简谈[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05:57-58.
[5]洪宗国.土家医唯气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45-48.
[6]林宏乐,郝玉琳,万里,等.土家医气血理论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0:1-2.
[7]田华咏.土家医外治法研究(续完)[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01:25-26.
[8]齐创.土家族文化精神与土家养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01:74-75.
[9]陈艳丽,赵敬华.由摆手舞看土家医学养生保健[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03:78.
[10]刘小华,黄鑫:湘西土家族体育养生文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06:678-679,689.
[11]石爱华.试述土家族人的养生保健特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7,06:373-374.
(收稿日期:2016-11-23 编辑: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