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油田X287区长8油藏见水规律浅析

2017-03-08 05:11宋传娟
地下水 2017年1期
关键词:试井含水水井

吴 越,宋传娟

(1.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甘肃 庆阳 745000;2.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甘肃 庆阳 745100)

镇北油田X287区长8油藏见水规律浅析

吴 越1,宋传娟2

(1.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甘肃 庆阳 745000;2.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甘肃 庆阳 745100)

通过对镇北油田X287区长8油藏地质及开发现状分析,进一步认识受裂缝控制井的见水特征,对主向井控制含水,提高侧向见效程度;根据裂缝方向,对相应的水井进行调配、通过合理上提泵挂,控制产液,减少生产压差等措施,达到改变水驱方向,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的目的,为油田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镇北油田;见效见水;治理效果

1 地质概况

1.1 区域构造地质背景

镇北油田X287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西南部,属西南沉积体系,三叠纪时受西南物源控制,形成了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沉积物,经过长7期湖盆的扩张后,开始收缩,到长3期湖盆收缩较快,其沉积环境从大面积的水下沉积演变为水上沉积,直至深湖相消失,全部演变为浅湖相的沉积。侏罗纪时,由于盆地的整体抬升,该地区大面积缺失长2、长1地层。

1.2 地层划分

对比原则:在区域标志层的控制下,依据电性曲线组合特征,参考地层厚度及局部标志层划出油层组,进而根据沉积旋回、岩性变化划分出小层。

区域研究表明,延长组地层按沉积旋回、岩性组合,在该区分布范围广,厚度稳定,特征明显,区域标志层K1 (“张家滩”页岩)300~350 μs/m)、高自然伽玛(大于200 API)、低密度(2.1~2.3 g/cm3)的特点。根据局部标志层长8顶凝灰岩(低电阻、低自然电位、低密度、高时差、高自然伽玛),结合地层厚度和次一级沉积旋回将长8油组进行细分,自下而上长8分为长82、长81,油层主要分布于长81小层。油藏埋深2 237 m。

1.3 储层特征

岩性特征:长81储层岩性为灰绿色、褐灰色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颗粒呈次棱状,颗粒间呈线状接触,薄膜~孔隙型胶结为主,填隙物以铁方解石为主,平均含量3.8%,次为绿泥石和水云母。

物性特征:平均渗透率为1.802×10-3μm2,平均孔隙度为11.06%。

油藏埋深:平均油层中部深度2 237 m。

储层厚度:长8平均砂层厚度15.9 m,平均油层厚度10 m。

孔隙类型:长8储层平均孔径52.57 μm,属中孔低渗储层。

1.4 流体性质

原油性质:长8储层原油性质较好,地面原油具有低密度(0.854 8 g/cm3)、低粘度(7.03 mPa·s)和低凝固点(17.43℃)的特征。地层压力17.69 MPa,饱和压力8.25 MPa,体积系数1.23,气油比78.038 m3/t。

地层水:总矿化度51.2 g/L,pH值6.0,水型CaCl2。

2 开发及见水现状

2.1 开发现状

截止2016年2月,动用含油面积13.8 km2,动用地质储量669.66×104t。2016年2月油井开井100口,日产液水平170 t,日产油水平100 t,含水41.5%,平均动液面644 m,水井开井43口,日注水644 m3,平均单井日注15.0 m3,月注采比.01,地质储量采油速度1.67%,地质储量采出程度3.81%,地质储量采液速度2.02%,可采储量采油速度9.26%,可采储量采出程度21.19%。可采储量采液速度11.25%,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11.74%(见图1)。

图1 镇287采油曲线

2.2 见水现状

长8油藏主向见水23口,占主向比例25.9%,占总井数10.9%,目前已转注5口,间开5口,与见水前相比,日影响油量16.7 t。主向见水是影响三叠系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

表1 XX油田X287井区长8油藏历年主向见水井统计

3 见水方向识别

为了对暴性水淹井和含水上升较快的井实施有效的增产措施,达到遏制含水上升、稳产甚至提高原油产量的目的,就必须搞清注水井注入水的推进方向及油层在纵向上的连通情况,为油田实施增产措施提供依据。目前判断见水方向常用的方法是脉冲试井法、动态验证法、注示踪剂法以及裂缝方位测试综合法四种。

3.1 脉冲试井

脉冲试井是多井干扰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一口井中产生脉冲方式的流量变化,而在周围井中记录压力变化,基本单元应包括两口井,前者多为注水井,称为激动井,后者多为生产井,称为反应井。利用脉冲试井理论解释版图,对压力反应曲线进行解释,可以求得两井间的流动系数和储能系数。

截止目前,共在3口油井9口注水井上实施脉冲试井,应用效果较好。

通过对3口注水井进行激动,从脉冲对应关系看,X85-52井与X84-53井对应关系比较好,与X86-51、X86-53井对应关系不明显,在干扰信号上没有见到明显激动信号。主要有以下特征:1)X84-53关井120小时后在X85-52井压力出现明显波动,2)X84-53井激动时,注水量上提,在X85-52井上压力一次比一次有所上升,两个激动周期也比较明显;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X85-52井的来水方向为北偏东方向的X84-53井,该井关井120小时后压力出现明显波动,说明这两口之间存在有比较明显的裂缝沟通;脉冲信号滞后时间为20~30 h。

X79-50井见水时周围对应2口注水井:X78-49、X80-49,X79-50井04年9月13日投产,X78-49井04年5月27日投注,X80-49井04年5月27日投注,投产投注时间基本上为同步注水,X79-50井05年12月10日见水,见水时X78-49井累注14 157 m3,X80-49井累注13 017 m3,X53井累计注水15 863 m3,X80-51井累计注水14 313 m3,05年5月结合测压(30.12 MPa)对X78-49、X80-49两口井进行脉冲激动,判断X79-50井见水方向。

从脉冲信号对应关系看,X79-50井与X80-49井之间对应关系较好,与X78-49井对应关系次之,说明X80-49井与X79-50井之间有裂缝沟通,而与X78-49井之间有连通性,X79-50井含水上升的主要来水方向为X80-49井。

3.2 适应性评价

(1)根据脉冲试井解释结果,判断见水方向主要呈现北-东、西-南向,天然裂缝的走向主要为北偏东,且北东向以角井见水为主(NE78°-80°),见水方向与鄂儿多斯盆地区域天然裂缝走向基本一致。

(2)根据激动压力相应时间,可初步判断裂缝沟通能力。根据测试的结果看,X85-52与对应水井之间的压力响应时间短,存在明显裂缝段。

3.3 动态验证法

随着见水井的不断增加,需要采用一些简便且经济的方法,动态验证法就是一种通过对见水油井对应注水井调整注水,观察油井动态变化而判断见水方向。动态验证是,截止目前动态验证8口(X78-52、X87-50、X85-52、X162-29、X217-14等)。

X87-50井6月30日含水上升,邻近注水井X86-51井2007年7月3日-8月28日停注观察56 d,停注15 d后X87-50井含水下降,在此后的36天内含水由61%↓52%↓46%↓28%↓20%;8月28日恢复注水,11 d后含水开始上升,由18↑25%,43 d后含水上升到85%。

4 见水见效规律浅析

4.1 主向井见水规律

X218区投产以来含水始终控制在10%以内;X221区第9个月含水突破30%,第22个月含水突破60%;X53区见效后很快见水,反映了人工缝与天然裂缝沟通,投产第11个月含水已突破30%,投产第18个月含水突破50%。

通过分区开发历史数据分析可知,由于注采政策的不同,导致见效、见水以及递减规律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变化均遵循三个阶段:初期递减阶段,这一阶段油井见效具有明显的滞后期,这一时期产量递减的;见效稳产阶段,一是注水见效后产能上升幅度大,二是注水见效后单井产能增加幅度小,三是油井见效增产幅度不明显,但产能基本保持为拟定,四是油井见效后很快见水并快速水淹,产量快速下降;后期递减阶段。

表2 XX油田镇287井区长8油藏历年主向见水井统计

4.2 见水原因分析

(1)微裂缝发育是含水上升的主要因素。从含水分布图可知,见水井主要分布在主向,裂缝及微裂缝的发育,导致含水上升。

截止目前X53区主向见水14口,平均见水周期531 d,南部见水周期为328 d,北部见水周期为749 d,见水比例60.87%,日影响油量40.6 t。

(2)不同井网部署是造成含水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X53区井网480×180 m,与X218区相比,井距偏小,排距偏大,是造成主向早期见水的重要要原因;X221区井距520×140 m,主向见水但侧向见效程度较高;X218区井网520×180 m,由于不断优化注水技术政策,未出现新增见水井。

(3)吸水剖面不均是异常见水原因之一。2016年共测试吸水剖面26口,其中吸水剖面不均、出现尖峰状吸水的井10口,部分井对应油井含水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4)累计注水量与含水上升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长8油藏注水井平均单井累计注水量1.15×104m3,最高累计注水量4.16×104m3,由于裂缝的存在,主向油井已进入见水期。累计注水量与含水分布图对应关系上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对应不明显。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1)做好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研究是制定见水治理技术的保证。

(2)脉冲试井方法可以有效的判断见水的主要方向,是相对有效的方式之一,技术工序相对简单,费用较低,经济效益较好是下步判断见水的主要方向。

(3)动态验证法判断见水方向使用有限,因生产因素中影响因素过多,判断的准确性偏差,还需要其他测试方式来完成对见水方向的判别。

(4)裂缝发育油藏可采用堵水调剖进行治理,建议后期实施油井或水井堵水试验。

(5)加强受裂缝控制的三类井分类治理,对Ⅰ类井实施转(油井转注)、堵(水井堵水),对Ⅱ类井调(平面调差)、堵(堵油井),对Ⅲ类井实施措施改造。

(6)加强注采调控,由于长8裂缝发育,合理调整注采比例,可以避免暴性水淹油井,减缓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

5.2 建议

继续抓好“注水”和“控水”两个环节,确保油田稳产:(1)见水方向识别。脉冲试井2口:X160-31、X156-31。(2)见水井堵裂缝,降低含水,恢复储量控制。油井堵水1口:X87-52。(3)继续开展“平面调差”,改善地层渗流状况。平面调差4口:X156-31、X158-29、X164-30、X89-44。(4)调整平面渗流状况,提高水驱效率。平面调整3口:X212-17、X212-19、X214-21。(5)剖面调整,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剖面调整5口:X214-17、X214-19、X86-49、X155-32、X163-31。(6)根据压力分布细化分区注水技术政策。

[1]段毅,张胜斌,郑朝阳,等.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安组原油成因研究. 地质学报.2007,81(10):1407-1415.

[2]郭正权,张立荣,楚美娟,等.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前保罗纪古地貌对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 古地理学报.2008,10(1):63-71.

[3]王春宇,张志国,李兆明,等.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 地质力学学报.2007,13(1):70-77.

[4]郑希民, 宋广寿, 王多云, 等.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8 油组厚层非均质砂体的沉积学解剖[J]. 沉积学报.2003, 21(2): 272-276.

[5]王成玉,韩永林,王秀娟,等.西峰、镇北地区长8沉积相再认识. 理论研究.低渗透油气田.2005.9(10),3.

2016-09-28

吴越(1993-),女,山西平顺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P618.13

B

1004-1184(2017)01-0173-03

猜你喜欢
试井含水水井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水井的自述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土洞施工中含水段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乌龟与水井
反褶积试井技术在计算低渗储层渗透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