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养老医疗+养老护理”新商业模式研究

2017-03-08 07:15摘编自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研究
上海保险 2017年2期
关键词:上门养老保险养老

摘编自《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研究》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养老保险+养老医疗+养老护理”新商业模式研究

摘编自《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研究》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一、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及商业保险的角色定位

(一)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根据国家人口统计年鉴,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达1.3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10.06%,按照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我国已完全进入老年型社会。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老年人依然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在未来20年间将有约4.2亿40至59岁人群步入老年化,成为新的老年群体。因此,我国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为养老行业发展提供了需求基础,而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将推动养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1.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是指对老年人提供生活起居、医疗护理、精神关怀等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养老产业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养老服务、养老金融、养老地产等。其中,养老服务居于养老产业体系的核心位置,是养老产业的基础。养老金融、地产、用品等产业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养老服务。

综合来看,养老服务的模式分为三种:(1)居家养老,指老人居住在家中,需要时接受上门养老服务;(2)社区养老,指将服务设施引入社区,老人可在社区内接受日托、护理等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指老人入住养老院等机构,享受专业化的设施和护理服务。这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又有所交叉。

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采取的是居家养老模式,主要由家庭成员承担养老护理责任。在社会化的养老模式中,机构养老是主流模式。根据《2014年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全国各地养老机构入住人数约300万,仅占全部老年人的2%。此外,我国大部分养老机构是由政府建设和运营的,民营养老机构只占28%。

2.养老服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养老+”

“养老+”是养老服务产业链的延展,是包括了老年护理、老年医疗、老年金融(养老保险、护理保险、医疗健康保险等)、老年地产、老年消费、老年文化娱乐、老年学研究,老年保障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新型社会养老观念等在内的养老生态圈。“养老+”生态圈可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层:指满足老年人最基本需要的、直接的养老服务,包括养老护理(如长期护理等)、养老保险(社保、商业保险等)、老年医疗(健康、就诊等)等养老基础服务。

延伸层:指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之上的更高需求,包括老年消费(各类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消费品)、老年娱乐、老年精神慰藉、老年金融(如住房反向抵押等以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的金融服务,及对养老产业提供支持的金融服务)等。

图1 “养老+”生态圈

环境层:指支持养老生态圈良性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如必要的政策支持、老年科学研究、与时俱进的养老观念(社会文化、舆论环境)等。

“养老+”生态圈主要涉及如下领域:

(1)“养老+”医疗

随着老年人需求的多元化,“养老”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衣食住行和医疗护理,需要养老服务项目涵盖所有的养老服务内容,如紧急救助、康复医疗、健康管理、远程医疗、家政服务、精神慰籍等。此外,上门护理服务、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利用移动医疗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更及时有效监测和管理等,都是未来针对居家养老可能出现的服务形态。

(2)“养老+”金融

金融服务将成为整个养老产业发展的助力器,创新型养老金融解决方案将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其中,养老保险制度将在“十三五”期间迎来大的发展,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会使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3)“养老+”政策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到 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这意味着,上述三种养老模式将共同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未来会受到更多的重视,社会化的上门服务将助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同时,市场化投资、专业化运营也将推动打造多元化的养老社区模式。

(二)商业养老保险的角色定位

1.养老保障的“三支柱”体系

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由三根支柱构成——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是由政府开办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强制性养老计划。1997年起我国就建立了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2004年开始实施,但十余年过去,其覆盖率仍然较低,发展缓慢。截至2014年底,仅有7.33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数2292.78万人,累积基金7688.95亿元,就业人员覆盖率仅为6%,年金计划在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2.商业保险公司迎来发展机遇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是商业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年金产品和储蓄型寿险产品。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起步较晚,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份,参与度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1.5份以上的水平。同时,由于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替代率持续下行,且企业年金(第二支柱)基本缺失,商业养老保险将成为现有养老保障体系中重要的补充。国务院在保险业“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推动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发展”,并在《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强调,“推动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优化保险资金使用”,体现了政府对快速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态度。保守假设,如果未来商业养老保险能额外提供5%的替代率,则对应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量为每年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2015年寿险行业全部保费收入的25%。

二、养老服务模式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成熟的上门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美国的养老产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尝试,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投资和运营模式。这里分析两种对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有参考价值的模式,分别是上门养老服务提供商模式和REITs投资模式。

美国养老保障体系包括OASDI(联邦老年、遗属和伤残人保险信托投资基金)、雇主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在美国,个人退休储蓄与保险投资主要有两类:一是以退休养老为目的的“退休储蓄账户”,这是一种具有税收优惠的退休储蓄计划,该账户的存款只能在年老时方可提取;二是以家庭或个人为主体进行的保险投资,即向商业保险公司定期缴纳保费,购买人寿保险或养老保险。美国的保险市场十分发达,国民保险意识较强,因此,美国人购买商业保险养老也是极流行的投资方式。

1.上门养老服务提供商,服务居家养老:AFAM公司

在养老产业发达的国家中,由规模化的服务提供商提供上门养老服务,包括日常起居服务或医疗护理服务。Almost Family(AFAM)是美国最早提供家庭护理医疗服务的规模化供应商之一,成立于1976年。

AFAM向老人或病人提供两类医疗护理派遣服务。第一类是专业的上门医疗护理服务(Visiting Nurse,VN),由相关持证人员上门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主要是面向有慢性病的老人或者术后恢复的患者。AFAM的护士、治疗师等为不同的老人或病人提出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疗养建议并上门提供护理服务。第二类服务是个人照料服务(Personal Care,PC),由半专业辅助人员向老人提供家政、备餐等生活化照料服务。

AFAM是“养老金融+服务”的模式,其主要收入并不直接来源于被护理者,而是来源于保险计划的支付。老人或病人向政府或者商业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加入了相关的保险计划,当需要医疗护理服务的时候,通过保险计划来支付服务费用。AFAM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运营较为灵活,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毛利率较高。其轻资产运营模式使得其业务模式可以在不同地区被广泛复制。2015财年,AFAM的净收入为5.32亿美元,VN(Visiting Nursing)服务覆盖14个州,有180个运营中心;PC(Personal Care)服务覆盖6个州,有69个运营中心,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为股东创造了良好的回报。

AFAM“上门提供养老服务”的方式使得老年人更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成为可能,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了保障,让老人在家也可获得护理和照料服务,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安全性,也让居家养老变得更适宜。

2.“地产+金融平台”:REITs模式

REITs是房地产证券化的重要手段,可以将流动性较低、非证券形态的房地产投资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而进行交易。传统的REITs指专门持有房地产、与抵押贷款相关的资产或同时持有这两种资产的一种封闭式基金。这种投资工具于1960年由美国国会批准设立,目的在于使普通投资者能够以小额的资金投资于资金规模需求巨大的房地产行业。在REITs出现以前,投资者只能从房地产市场(而不是股票市场)上购买房地产。然而,随着 REITs的出现,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交易就成为了可能,因为它们以公司或信托的形式出现,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了REITs股票,就相当于购买了房地产和抵押贷款。

REITs有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净出租模式,即REITs公司把养老、医疗物业租赁给运营商,每年收取固定租金费用,而所有直接运营费用、社区维护费用、税费、保险费等均由租赁方承担。这种模式下,收益风险较低,但也只能收取固定收益。另一种模式是委托经营,即REITs公司将旗下物业托管给运营商,运营商每年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但不承担经营亏损的风险,也不获取剩余收益,所有的经营收入都归REITs公司所有。委托经营模式下REITs要自担风险,但由于可以获取剩余收益,收益空间更大。在养老REITs中,净出租模式占主流,但委托经营模式或许能在市场环境较好时贡献更多的利润。

REITs模式十分灵活。从投资角度来说,可以投资于养老社区、护理院、医疗办公楼等多种商业地产,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产生符合分红要求的现金流组合;从融资角度来说,持续、稳定、可控的收益为REITs提供了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可以通过增发、债券融资、可转债融资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灵活的投融资及运营模式,让 REITs模式成为养老地产投资商的主力。

3.养老地产社区REITs:Welltower公司

Welltower是美国典型的养老地产社区REITs,成立于1970年,最初投资于专业护理院,后拓展至养老地产领域,是全美第三大养老及医疗类REITs公司。截至2014年末,公司物业总投资额228亿美元,在 1260处物业中拥有权益,包括养老社区、护理院、医院、医疗办公楼等。

Welltower采取“净出租+委托经营”模式,投资范围包括护理机构、独立活动养老社区、CCRC养老社区、医疗办公楼和医院等,覆盖养老地产到养老服务的全产业链。作为养老投资REITs,Welltower近来年扩张速度极快,总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逐年增长,2005年到2014年间,总资产由29亿美元增加到250亿美元,年化增长率达 24%。其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的REITs迎来了快速发展。Welltower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了多次融资,扩大了资产规模,通过“净出租+委托经营”的模式进行物业投资,获得稳定增长的营收。

(二)日本:发达的上门养老介护服务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按照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日本于1970年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比中国早了30年。鉴于中日两国在生活习惯、文化氛围等方面比较相似,日本的老龄化应对措施对中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日本养老产业发展历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产业的转折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主推公立机构和福利设施养老,这个时期,日本建立了大量的公立养老机构。1970年起,日本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公立化的养老福利机构开始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日本政府在1973年曾试图大幅提高社会福利,建设养老机构来保障老年人生活。但是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给政府财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难以长期持续。1982年,日本颁布了《老年保健法》,改变了政府对老年人福利负有完全责任的理念,从政府层面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的建设,让养老从一个“政府事业”真正变成了一个“市场产业”。这时候,养老才开始真正变成一个“产业”,这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类似的。

19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社会福利士及护理福利士法》,提出要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大力推行“介护福利士”也就是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这也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1997年,政府颁布了《介护保险法》,规定40岁以上的老人须缴纳护理保险年金,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等量的资金,来支持护理保险模式的运营,使得日本人在进入老年需要护理服务时,可以通过护理保险来支付养老护理服务的相关费用。《介护保险法》的发布,提高了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效率,同时也推进了上门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时至今日,日本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经过60多年的建设,日本已经建立了较为立体化的养老金支持保险体系(包括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和介护保险)和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包括公立养老机构、私立养老机构和上门养老服务模式。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完成的养老“产业化”,让更多的市场化力量进入到养老产业中,提高了养老服务的效率,同时增加了养老服务的供给,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2.公立养老院饱和,养老社区和上门养老服务分担养老压力

日本的养老服务模式同样包括两种模式:依托地产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模式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直接提供的上门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在日本,需求最高的服务是上门养老护理服务,也就是所谓“介护”服务。

在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家庭规模缩小、护理长期化重度化的情况下,日本政府针对高龄者护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于1997年制定并公布了《介护保险法》,目的是对那些需要在洗澡、排泄、进食等方面进行护理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技能训练、看护及疗养等综合的、多样化的服务。介护保险的推出成为日本养老市场的转折点,它将养老与护理进行了有机的统一,是医养结合的典型案例。

就保费标准和赔付额度而言,40岁以上人群可以开始缴纳介护保险费;40至64岁的人群由政府承担50%、个人和单位承担50%;65岁及以上的投保人由政府和个人各承担50%。具体来说,根据收入水平的不同,介护保险将人群分为6个等级,收入最低等级的投保人只需缴纳标准保费的50%,收入最高等级的投保人需要缴纳标准保费的150%。65岁以后如果有护理需求,可以在评估后接受护理,个人只需承担费用的10%,其他90%由保险给付。根据个人身体情况不同,保险将老人分为7个等级,从轻度到重度分别为:需要支援1到2年,需要介护1到5年。根据等级的不同,其月度支出上限也不同,需要支援时费用为每月约5万至1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0.3万到0.7万元),需要介护时为每月约17万至4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0.9万到2.3万元),超出部分自费。

日本和我国文化氛围相似,其养老模式很值得借鉴。比如养老服务“产业化”(让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的建设),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还有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设(包括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培养)。同时,从日本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来看,养老产业的市场化进程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推动,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化亟待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未来,我国养老产业建设的重点不应是公立养老福利机构,而应是上门养老服务和养老社区,同时扶植相关的供应商和运营商的发展。此外,还应当重视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只有具备了体系化的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上门养老服务才能获得迅速发展。

三、国内保险企业介入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

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目前存在两种基本模式:一是依托于养老地产的养老服务模式,是重资产运营模式,如商业化养老社区;另一种是由第三方养老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包括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是轻资产运营模式。

(一)重资产类型

保险企业资金流动性充裕、负债久期长,非常适合长周期、低流动性的养老地产投资,同时保险业务本身与养老服务产业的客户群也高度重合,拥有众多优质老年客户,销售的协同效应十分明显。此外,国家政策也非常支持保险企业进军养老产业,“新国十条”就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配套政策也会逐步落地。

表1 介护保险服务介绍

1.养老地产发展概述

依托地产的养老服务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包括日常起居服务、社交服务、护理保健服务、医疗服务等,具有系统性、全面性。但养老地产的建设要经过较长的周期,同时我国老年人观念上的转变也需要一定时间。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养老地产的基础。

起居服务和社交服务:起居服务包括帮助老年人解决年老体弱的困难,如室内外的清洁卫生、代购生活用品等,解决老年人起居生活上的一些基础问题。现代养老地产如商业养老社区在提供起居服务的同时,还会创造条件,让老人有更多社交空间,如建设社区俱乐部等。

护理和保健服务:保健服务指定期上门进行身体检查和其他保健服务,包括小病或不严重的慢性病上门治疗等,有重病可以及时送医院。对于老人而言,保健是一项长期的服务,关注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和生活状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防范风险。依托养老地产的养老社区内会有老年护理保健设施,让老年人能在社区内享受相应的服务。

医疗服务:养老医疗服务包括一系列的上门体检、诊疗、监测、医疗急救等服务,针对有不同疾患的老人建立档案、监测观察、提出诊疗方法。养老医疗服务需要依托机构或者社区与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向老人提供医疗服务。随着养老信息化的推进,未来,居家养老的老人也有望通过互联网记录身体状况,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根据国家政策的指引,医养结合是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趋势,使老年人居住在相关养老社区,便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目前国内保险企业进军养老地产的情况如表2。

2.案例解析:泰康之家“燕园”

泰康之家“燕园”社区位于北京昌平新城南邵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4亿元,共能容纳约3000户居民,2015年6月一期已开园入住,二期将于2017年开业。

燕园养老社区引入国际流行的养老模式,并配备专业康复医院和养老照护专业设备,可供独立生活老人以及需要不同程度专业照护服务的老人长期居住。燕园社区配建1万平方米的二级资质康复及老年病医院,总投资2.9亿元,有2个标准手术室,114张病床,可以为社区老人和周边居民提供老年病和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慢病管理、临终关怀等全过程医疗护理服务。对外则通过康复医院与知名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合作,与国际一流医院建立国际医疗直通车转诊服务。对于老年人而言,第一需求是存活,因此必须满足30分钟黄金急救时间的要求,社区签约了“999”急救车驻场,可及时响应紧急医疗救助需求。

燕园社区内有一家二甲综合医院,将现代化智能科技融入专业服务,力求在医疗、护理、通信、生活起居方面为住户打造一个安全、高效、专业的服务环境。燕园社区的周边医疗资源丰富,除了自建的泰康康复医院,社区周围30分钟左右可以到达的医疗机构多达6家,更有丰富的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娱乐资源。

在收费模式方面,入住者需缴纳入门费和月费。入门费指入住养老社区所必须缴纳的一笔可退还的押金,缴纳入门费方可获得泰康养老社区的入住资格,此外还包含了社区设备、设施使用的押金,及应对可能突发健康事件的大病押金。入门费的收取标准为20万元/户,入住前一次缴足。如果购买了泰康“乐享新生活”养老年金保险,且已缴保费达200万元,即可免去入门费,直接获得保证入住权。

表2 国内保险企业进入养老地产情况表

月费包含房屋使用费、居家服务费用等,须按月缴纳,因选择的户型不同,房屋使用费和居家费用各不相同。

“保证入住权”要求达到社区入住年龄(女55岁,男60岁)且保险产品的缴费期已届满,已缴保费总额不小于200万元。保证入住权免入门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二选一)提交正式入住申请,通过评估之日起18个月内,实际入住养老社区。“优先入住权”要求应缴保费总额不少于200万元,需要入门费20万元(相当于是需要交纳20万元的押金,入住后可以抵扣各类费用),投保人的父母及投保人配偶的父母在其本人入住养老社区通过评估后,获得优先入住权,但需要自行支付全部各类费用。

泰康人寿与养老社区对接的养老保险产品本质上是传统分红保险,被保险人投保了分红保险后能够享受公司的分红,实现财富的增值和保值;同时泰康人寿把养老社区的入住权利作为该产品的附加服务赠送给客户,主要是针对缴费能力在200万元以上的客户,锁住高净值人群。

(二)轻资产类型

1.上门养老护理

上门养老护理服务,是指由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直接到达老年人家中,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包括洗衣、备餐、家电维修等日常照料服务,输液注射、体检等保健服务和摔倒、急性病等突发情况的救助服务。上门养老护理服务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医疗护理,提高居家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1998年在上海成立的安康通有限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养老服务型企业之一,拥有超过20万名老年人客户。安康通以自主运营的居家呼叫中心、自主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专业化的家庭服务团队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安全报警、健康管理、生活信息咨询、上门维修、取药、陪诊、家政、定时提醒等服务。其在云呼叫系统的基础上,同步开发了一系列终端硬件产品,包括远程呼叫终端、烟雾报警器、人体感应器等,来分析老人的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和过往病史等指标,并利用远程医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出完善的健康管理平台和服务方案。公司的营收主要来源于硬件销售和服务费用。

当前,我国的上门养老护理服务产业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服务的专业化不足。根据国际经验,上门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是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而国内的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日常照料服务和紧急救助服务,服务产品的种类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供给存在严重不足。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在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等级认证,掌握不同种类技能的从业者会获得不同的证书。而我国目前护理方面的专业人员供给严重不足,技能水平也参差不齐。根据《中国老龄蓝皮书》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我国养老机构中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456人,康复医院中卫生技术人员14599人,执业卫生技术人员总共不到30000人,专业护理人员缺口极大。人才匮乏正成为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掌握优质人才的企业将率先获得发展。

预计政府未来会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养老服务人员的认证机制,加快人才的培养速度。

2.机构养老

我国的养老产业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绝大部分老人并无法享受到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依赖财政支持的公办养老机构仍占据机构养老服务的主流地位。从本质上看,我国的养老机构以福利性和公益性为主,具有投资大、见效慢、利润低、风险大的特点,需要政府将其作为公益性、福利性事业和产业给予扶持。

根据2014年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结构化问题,一些养老机构人满为患,另一些则门可罗雀。市场上处于两端的高端养老机构和设施简陋的低端养老机构较多,需求量最大的中档养老机构所占份额较低,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大量中等收入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公办养老机构,包括政府兴建的老年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服务中心等都是非营利机构,这些机构缺乏市场化的调控,存在着资源分配失衡、对财政拨款依赖过大等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样单纯依靠财政补贴来发展的养老产业显然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的,并且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不应由政府来完全包揽。因此,我国这种依靠财政的养老产业模式亟待改变。

表3 泰康之家“燕园”住宅费用价格表(元/月)

未来,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将成为发展主体。只有市场才能敏锐地捕捉到老年人的各种养老服务需求,并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来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养老服务。养老机构的双轨制发展环境明显不利于健康发展,需要着力发展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同时改革目前的公办养老机构。未来,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将逐渐成为养老机构主体,养老机构市场化、小型化、专业化、社区化、连锁化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猜你喜欢
上门养老保险养老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上门可行 诊疗不可
养老之要在于“安”
生意上门
美上门:“爱美丽”是个刚需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