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述脉,石彩凤,张迎迎
(市北区镇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021)
在临床中内科疾病是很常见的疾病,内科疾病的种类也比较多、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很容易引起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等的不良情绪,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是不利的,严重的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1]。因而,缓和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临床治疗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临床治疗工作中会采用心理干预的护理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选择由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80例,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46~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2.3)岁。80例患者都经过医院的诊断为内科疾病。其中有34位患者为高血压,20位患者为糖尿病,17位患者为冠心病,9位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与疾病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品进行治疗,并且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仅添加了心理干预,主要包含了:社区医疗工作者通过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的饮食与运动,并加大患者自我检测干预的力度。不断完善患者的病历资料,留下患者的通信方式,每7天要随访一次,并且要连续随访3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焦虑、抑郁等的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治疗效果,好转的标准定为:焦虑情绪改变为安定,抑郁的情绪也有所降低,心情也愉悦起来,患者可以感觉到温暖,可以生活自理,对于治疗疾病有着足够的信心。
使用SPSS 18.0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工作,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测与t检查来进行两组之间的对比,P<0.05表示差异明显有着统计学意义。
在进行干预之前,对照组出现不良情绪的比例为54.72%,观察组出现不良情绪的比例为58.32%,两组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进行干预之后,对照组出现不良情绪的比例为40.63%,观察组出现不良情绪的比例为17.48%,两组患者有着很大的差别,并且有着统计学意义[2]。
在进行干预之前,对照组SAS评分为49.82±8.12,观察组SAS评分为50.52±8.13;对照组SDS评分为49.53±7.52,观察组SAS评分为50.11±8.06,两组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在进行干预之后,对照组SAS评分为40.23±4.45,观察组SAS评分为27.61±6.41;对照组SDS评分为40.72±6.12,观察组SAS评分为28.12±5.62,两组进行比较,两组的差别比较大,P<0.05有着统计学意义。
社区医疗干预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稳定患者的病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并不是单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而是增加心里疏导等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选择了由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进行了常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及干预措施。经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SAS评分、SDS评分等并没有明显的差别[3]。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所降低,也提高了对治疗的信心,并且与对照组的差别比较大,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与干预之前都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降低的比较多,这就说明,社区医疗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弱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消除患者焦虑及抑郁等的不良情绪。
总而言之,社区内科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不良心理情绪,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变患者的心理情况,减弱患者焦虑、抑郁等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社区医疗的满意度。
[1] 徐燕妮.强化心理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7)∶182-183.
[2] 胡祥国.心理干预在心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5(2)∶77-77.
[3] 付 文,曹日芳,何晓燕,等.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及情绪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1)∶1633-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