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晟靖,盛耀莹,张 旭
(1.红河州林业调查规划队,云南 蒙自 661100;2.红河州林业工作站,云南 蒙自 661100)
红河州少数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郑晟靖1,盛耀莹2,张 旭1
(1.红河州林业调查规划队,云南 蒙自 661100;2.红河州林业工作站,云南 蒙自 661100)
民族医学是少数民族文明的一块瑰宝,保护民族药用植物资源,既可以防止野生资源严重枯竭,又可以减缓植物药用知识流失速度。红河州具丰富的植物资源,且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文章对红河州少数民族药用植物种类、蕴藏量、功用等情况以及金铁锁、云南重楼、三七等几种少数民族重点药用植物野生分布情况和人工栽培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针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数量、质量锐减的情况提出保护对策。
药用植物;少数民族;种类;功效;人工种植;保护对策;红河州
云南省红河州地处西南边陲,有辽阔的高寒山地。高寒山地是药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1],按照保护生物学原理,红河州应该划分为药用植物保护的热点地区。
因此,对红河州少数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既可以因地制宜地保护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又可以为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更是保护珍稀植物资源的前提。
红河州有9个少数民族[1]。目前红河州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源家底不清[2]。因文献资料较缺乏,对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状况难以准确掌握;对民族药用植物保护利用不重视;对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特色反映不足[3]。此外,还存在资源学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民族药材多来自野生采集、以个体行医为主,且不同地区的民族医生多采集当地所产药材使用,使得药用植物的名称、分类、分布等信息混乱[4]。
红河州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对药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不仅可以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状况,也可以为今后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且对红河州栽培产业的发展和传统医药知识的传承均具有重要意义。
经调查整理,红河州共有药用植物 2 182 种,归属于196科。其中蕨类植物34科 124种,裸子植物7科13种,双子叶植物131科 1 694 种,单子叶植物 24科351种,限于篇幅,名录略。通过查阅文献记载及与当地少数民族口头调查,少数民族药用植物共计267种,归属于100个科。
植物种类超过5种的科共计16个,分别是大戟科、芸香科、菊科、兰科、蔷薇科、毛茛科、小檗科、廖科、豆科、茜草科、禾本科、樟科、唇形科、伞形科、胡椒科、木兰科。其中,菊科共有18种植物被少数民族利用,包括满天飞、家艾、小鱼眼草、下田菊、滇苦荬菜等;其次,种类较多的是大戟科,共14种,包括重阳木、毛叶算盘子、黑面神等;茜草科12种,包括:白花蛇舌草、臭皮藤、红根根药等;豆科10种,包括小狗响铃、含羞草、粉葛、小叶三点金等;毛茛科9种,包括白头翁、黄连、大草乌等;蓼科9种,包括:虎杖、小红人、土大黄等;芸香科9种,包括:三桠苦、臭黄皮、飞龙掌面等;唇形科8种,包括薄荷、龙吉草、肾茶等;兰科7种,包括大仙茅、双肾子、白芨等;另外,蔷薇科、小檗科、禾本科、樟科、胡椒科和木兰科均有6种植物;还有伞形科包含5种植物。仅有1种的科有57个,分别是杜仲科、松科、藤黄科、延龄草科、秋海棠科、金虎尾科、萝藤科、番杏科、紫茉莉科、海金沙科、白花菜科、蛇菰科、车前草科、五香藤科、蓝果树科、马兜铃科、紫草科、虎耳草科、茶茱萸科、银杏科、金缕梅科、龙胆科、天门冬科、杉科、榆科、水东哥科、梧桐科、肾蕨科、骨碎补科、苏木科、水藓科、龙舌兰科、车前科、鸟毛蕨科、书带蕨科、桑寄生科、商陆科、秋海棠科、西番莲科、山茶科、鸭跖草科、水蕨科、凤尾蕨科、蕨科、中国蕨科、铁线蕨科、鳞始蕨科、蚌壳蕨科、阴地蕨科、七指蕨科、莲座蕨科、里白科、仙人掌科、石蒜科、三白草科、藜科和茄科。
红河州少数民族常用药中,大戟科植物可以用于胃病、骨折、感冒、妇科炎症、月经不调、产后血虚、癌症以及肾炎、皮炎、肠炎、肝炎等炎症;芸香科植物可以用于感冒、风湿、气管炎以及月经过多等妇科疾病,并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菊科植物可以用于肾炎、肝炎等炎症,以及出血、感冒、湿疹、拉肚子、风湿、小儿高烧、胃病和经血过多等疾病;兰科植物可以用于风湿、肾炎、糖尿病、神经衰弱、伤口流血等疾病;蔷薇科植物可以用于月经不调、感冒,具有解毒、化痰、消炎止痛的功效;毛茛科植物可以用于治疗风湿、肺结核、感冒、湿疹和月经不调;小檗科植物可以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具有解毒、消肿、抑制肿瘤的功效;蓼科植物可以用于风湿、气管炎、结石、肝炎以及月经不调、痛经、妇科炎症等妇科疾病;豆科植物可以用于乙肝、小儿高烧、感冒、肝炎、肾炎和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并具有强筋骨的功效;茜草科植物可以用于贫血、气管炎、感冒、风湿、肠炎、胃炎、乙肝以及痛经等妇科疾病,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禾本科植物可以用于湿疹、结石、糖尿病、肾炎和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樟科植物主要用于骨折、风湿,其中肉桂还可以用于感冒咳嗽;唇形科植物可以用于清热消肿、消食、感冒、肾炎和妇科,并具有明目的功效;木兰科植物可以用于肾炎、风湿、食积气滞、腹胀便秘、风寒咳嗽以及妇科和皮肤疾病;伞形科植物可以用于头痛、月经不调、高血压,具有强筋骨、清热、健胃的功效;胡椒科植物可以用于治疗气管炎、胃病和风湿等疾病。
红河州少数民族利用的267种药用植物中,使用全草或全株作为药材的植物有126种,占所有植物的47.4%;使用根部作为药材的有64种,占24.1%;使用茎部的有35种,占13.2%;使用叶的有47种,占17.7%;使用树皮的有22种,占8.3%;使用花、果实和种子的有19种,占7.1%。
1)草果(Amomumtsao-ko)
在红河州,野生的草果主要在金平、绿春、元阳、石屏有分布,其他地区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生境类型丰富,山坡、林下、田埂、疏林地、混交林和坡地均有分布,土壤类型有红壤、黑壤、赤红壤、棕壤;在4个区域的每个样方中,该植物鲜重平均值分别达3.19 kg、2.27 kg、3.11 kg、和0.98 kg,蕴藏量分别达到63.6 t、58.1 t、59.9 t、30.4 t。
草果作为药材,最早记录于《本草品汇精要》中。以其干燥成熟的果实入药。草果的果实种子含有较高含量的挥发油。草果精油中的1,8—桉油精和反—2— 十一烯醛是草果主要的香气成分,也是草果主要的药用成分。1,8—桉油精具有驱风、镇静、抗菌、抗病毒、杀灭寄生虫及发汗作用,而反—2— 十一烯醛具有平喘、祛痰、抑菌的作用。苗族民间医生使用草果对产后腹胀的产妇进行治疗,在促进胃肠排气方面有明显作用。
2)金铁锁 (Psammosilenetunicoides)
野生的金铁锁主要在个旧和红河有分布,其他地区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生长环境有沙地、石缝和灌木丛下,土壤类型有黄棕壤和红壤。在2个区域的每个样方中,该植物鲜重平均值分别达0.34 kg和0.17 kg,蕴藏量分别为3 t和1 t。
金铁锁为苗族习用药材,首载于《滇南本草》中。金铁锁主要的入药部位是根。金铁锁根部的皂苷类物质(浦湘渝)和环肽类物质(丁中涛)是金铁锁主要的药用成分。苗族用金铁锁为主药,辅以七叶莲、透骨香,佐以五花血藤等,制成药剂,对肌肉性炎症有明显的抵抗作用,可用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痛、创伤出血、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
3)云南重楼 (Parisyunnanensis)
野生云南重楼主要在个旧、金平和河口有分布,其他地区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存环境有林下、草丛、树脚、石缝、和灌丛中,土壤为红壤和黄壤。在3个区域的每个样方该植物鲜重平均值分别达0.81 kg、0.33 kg和0.19 kg,蕴藏量分别为10.5 t、4.7 t和2.9 t。
重楼以“蚤休”之名最先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后以“重楼”为正式药名记载于《滇南本草》中。云南重楼主要的药用部位是根茎。滇重楼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甾体皂苷、黄酮等药用成分。云南重楼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止血、抗肿瘤、腮腺炎、扁桃腺炎、喉头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4)铁皮石斛 (Dendrobiumofficinale)
野生铁皮石斛主要在绿春、金平、屏边和泸西有分布,其他地区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存环境为岩石的表面和阔叶林的树枝上,极少发现依附土壤生存的铁皮石斛。在4个区域的每个样方中,该植物鲜重平均值分别达2.05 kg、1.76 kg、0.99 kg、1.01 kg,蕴藏量分别为3.1 t、1.0 t、1.3 t、0.4 t。
铁皮石斛作为药材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民间称作“救命仙草”。铁皮石斛以其茎加工炮制入药。主要药用成分为种类丰富的铁皮石斛素,及其他一些苯类衍生物。红河州哈尼族将其与生黄芪、白芍配伍,有益气养阴,健脾和肝的功效;此外,还用于肝阴肝血不足,妇女月经涩少或经闭,唇舌色淡等症状。
5)滇龙胆 (Gentianarigescens)
全株高30~50 cm。须根肉质。主茎发达,有分枝。茎生叶多对,叶卵状矩圆形,野生滇龙胆主要在建水、石屏、蒙自、个旧、绿春、屏边有分布,其他地区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境有荒坡和云南松稀疏林下。土壤类型有黄红壤、红壤腐殖土、红壤、黄壤、红粘土和黄壤腐殖土。在6个区域的每个样方中,该植物鲜重平均值分别达0.93 kg、0.56 kg、1.24 kg、0.47 kg、1.63 kg和1.70 kg,蕴藏量分别为2.8 t、2.1 t、4.7 t、1.3 t、5.4 t和6.6 t。
滇龙胆以地下肉质须根和茎叶入药。滇龙胆草为提取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的主要野生药用原料之一,是中国药典上龙胆药材的原植物之一。研究表明,龙胆苦苷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降压等疗效,对保肝、健胃、利胆有很好的功效。
6)三七 (Panaxnotoginseng)
野生三七主要在建水、泸西、弥勒、个旧有分布,其他地区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境有林缘和灌木丛下,土壤类型有红壤、砂壤、黄壤、红壤腐殖土。在4个区域的每个样方中,该植物鲜重平均值分别达0.68 kg、1.05 kg、0.31 kg、0.86 kg,蕴藏量分别为4.2 t、9.7 t、3.5 t、6.3 t。
三七用于治疗疾病,最早记载于《医门秘旨》一书中,多以其肉质根入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结三七有行血化瘀的功效,民间将三七配柴胡、白芍,用以治疗妇科疾病。建国以来,随着三七皂苷等化学成分的发现,用三七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硬化及预防癌症的药用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掘。
7)白芨(Bletillastriata)
野生白芨主要在泸西、个旧、屏边和金平有分布,其他地区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境为灌木丛下、疏林地下、岩石边和林地下,土壤类型有棕壤、红壤、赤红壤和红棕壤,在4个区域的每个样方中,该植物鲜重平均值分别达0.51 kg、0.78 kg、1.08 kg和1.17 kg,蕴藏量分别为20.1 t、17.8 t、23.2 t和28.5 t。
白芨作为药材,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以干燥块茎入药,其中所含的粘液质多糖是白芨主要的药用成分,具有止血、保护胃黏膜、防癌、抗癌、抗肿瘤的作用。在红河州民间,人们常用糯米汤调服白芨粉末,以治疗胃肺损伤引起的咯血;或直接以白芨粉内服,治疗百日咳、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8)灯盏花(Erigeronbreviscapus)
野生灯盏花主要在泸西、石屏、个旧、建水、蒙自和弥勒有分布,其他地区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境为草地、林缘和疏林下,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棕壤和黑壤。在6个区域的每个样方中,该植物鲜重平均值分别达2.13 t、1.74 t、1.66 t、1.72 t。
灯盏花作为中草药,首载于《滇南本草》一书中。以其干燥全草入药。药用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如灯盏甲素、灯盏乙素)、吡喃酮类、咖啡酰类以及香豆素类和芳香酸类化合物。灯盏花素有改善脑组织缺血,降低血液粘度,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在传统中药中,主要用于散寒解表,消炎止痛。据记载,苗医将灯盏花捣碎加红糖用以治疗牙痛。
1)草果
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和绿春县为草果的主要种植区,其中金平县和屏边县种植面积最大,分别为753.2 hm2和713.7 hm2,产量分别为94.7 t和89.9 t。元阳县和绿春县种植面积较小,分别为413.3 hm2和486.7 hm2,产量为55.1 t和67.4 t。
2)金铁锁
个旧、红河、建水、蒙自和弥勒是金铁锁的主要种植区,其中建水和弥勒种植面积最大,分别为86.7 hm2和66.7 hm2,产量分别为87 t和76 t。个旧、红河和蒙自的种植面积较小,分别为33.4 hm2、46.6 hm2和60.0 hm2,产量分别为28 t、45 t和66 t。
3)云南重楼
个旧、蒙自、弥勒、建水和元阳是云南重楼的主要栽培区,其中个旧种植面积最大,达到93.2 hm2,产量达570 t;另外蒙自、弥勒、建水和元阳的种植面积分别为59.9 hm2、46.5 hm2、65.9 hm2和33.5 hm2,产量分别为420 t、320 t、540 t和200 t。
4)铁皮石斛
绿春、金平、屏边、石屏、开远、个旧、弥勒、建水和蒙自为铁皮石斛的主要种植区,其中,建水的种植面积最大,达到52.7 hm2,产量达353 t,其余几个地方的种植面积分别为20.0 hm2、31.4 hm2、32.7 hm2、33.2 hm2、41.3 hm2、73.5 hm2、21.4 hm2和22.1 hm2,产量分别为86 t、129 t、138 t、200 t、253 t、200 t、106 t和104 t。
5)白芨
屏边、个旧、建水、泸西、金平、红河和蒙自是白芨的主要种植区,其中建水的种植面积最大,达180.4 hm2,产量达680 t;屏边、个旧、泸西、金平、红河和蒙自的种植面积分别为60.2 hm2、86.7 hm2、93.2 hm2、53.3 hm2、60.1 hm2和93.4 hm2,产量分别为320 t、390 t、420 t、360 t、300 t和440 t。
6)灯盏花
弥勒、个旧、泸西、建水、石屏、蒙自和屏边为灯盏花的主要种植区,其中,泸西、建水和屏边的种植面积较大,分别为101.9 hm2、80.4 hm2和66.7 hm2,产量为1 900 t、1 300 t和1 300 t;弥勒、个旧、石屏、蒙自的面积分别为13.3 hm2、61.2 hm2、20.1 hm2和53.3 hm2,产量分别为250 t、1200 t、340 t和980 t。
1)对各类药材缺乏规范的种植区划及适应性评价,种植发展盲目,药材市场行情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药材尚未实现规模化的人工栽培,仍主要依靠对野生资源的采挖,导致商品药材供应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价格不断上扬。
2)种植技术落后,栽培成本居高不下。首先,栽培品种类型混杂,缺乏优良的品种,种质退化、抗性降低等问题普遍;其次,病虫害种类较多,发生严重,其中三七还存在连作障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最后,种植后期管理不当,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也影响了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3)后期加工工艺落后,影响了药材的品质。许多药材行业没有收购和加工龙头企业,影响其销售,造成药材行业附加值低的现状。
经调查,红河州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虽然较为丰富,但许多品种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1)数量普遍不多,自然成活力低,一些物种已难以达到作为药用植物资源的条件,必须对其进行保护。2)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使植株分布频度不断降低;3)经济价值吸引百姓过度采挖,严重危害了其种群资源量。由于中药材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刺激,以及对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认识不足,致使很多药用种类的野生资源过度开发采收,超越了植物资源种群的更新能力和速度,药用植物资源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挑战,最终造成许多常用药用植物资源日益减少,甚至一些种类濒临灭绝,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同时也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遗传资源保存带来了极大威胁。
因此,必须提高全民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法规,加强管理,制止不科学的乱采滥挖,增强药用植物的更新能力,做到可持续利用。一般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1)野生资源及其生境保护,主要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2种;2)人工种植;3)资源替代品研究。结合红河州的实际情况,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鉴于红河州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山区较多,当地群众素质普遍不高。要在当地实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必须加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开展有关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制宣传活动,宣传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措施,维护生态平衡的积极作用,强调破坏资源的严重后果等知识,才能使人们全面地树立科学资源观,逐步实现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的转变,达到全民性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目的。
红河州境内有绿春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平分水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元阳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等7个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是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基地。相关部门应了解保护区内药用植物资源的基本状况,系统调查并掌握当地居民对这些药用植物的采收利用情况,确立有发展前景的物种,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并制定保护措施、可持续利用方案与具体实施办法,加强主管部门的管理强度,补充经费、物资及人员编制,管理好在保护区内挖药、放牧等生产活动。
红河州少数民族医药学方面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需要组织相关科研人员查清大多数药用植物的药理药效、有效药用成分含量,充分挖掘其资源优势,进而提高中药材开发与生产的整体水平。建立一个包括植物种类、使用部位、使用方法、药理药性、乡土专家等为主要内容的少数民族植物药数据库,给其他研究者提供基础性数据。
红河州当地群众对药材的采收利用方式不尽合理,导致对物种资源如利用皮、根、全草的植物的破坏。因此,需要研究和宣传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例如研究和完善剥皮技术,做到对药用植物的最小程度伤害;对全草类中草药在采收时应采取采大留小,边采边育的措施;对于根入药的植物,建议使用挖粗留细的方法。对于一些面临濒危的重点药材,应禁止采挖野生物种,通过人工栽培来满足市场的需要。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服务,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的职能,摸清市场,找准销路,解决中药市场不规范的现象;出台各种有效政策,激发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力,促使中药材栽培产业化。
2)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强中药材终端产品的研究开发,实现中药材产业一体化。
3)州政府、农林业及教育部门应积极培养具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人才,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药材种植新模式,为开展地道中药材品种、野生驯化与抚育及种苗生产技术研究提供需要的硬软件条件,合理栽培,保证中药材栽培业的健康发展。
红河州少数民族野生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种类丰富,其中以全草入药的种类最多,有126种。其次为以根、根状茎、树皮和茎为药用部位的。这些药用植物的采收是以整株植物的死亡为代价的,因此造成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同时,许多全草类药材的采收期正值植物的花期。此外,还有部分植物以花、果实和种子入药,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植物的有性繁殖。
从海拔看,分布于海拔 1 000 m以上地区的植物有灯盏花、三七 、滇龙胆、云南重楼、金铁锁、草果,能够在低海拔地区(<1 000 m)分布的有白芨、铁皮石斛。从土壤看,草果、云南重楼、三七、白芨等需要林下腐殖质丰富、肥沃的土壤环境,而金铁锁等则适宜在荒地沙质、石灰质的土壤环境或石缝中生存。从光照上看,金铁锁和灯盏花属于喜阳植物,草果和白芨属于耐阴植物,云南重楼、铁皮石斛、三七则属于喜阴植物。
本研究由于调查地形、季节的限制,调查中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稍有欠缺;同时由于只在有重点调查品种分布的地段或生境中布设样方,导致重点调查品种出现的频率和蕴藏量被扩大,致使结果不是很准确。下一步建议在更全面的区域进行调查,并对更多的生态因素进行科学分析,为更好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依据。
[1] 张华峰. 药食两用植物含义辨析[J].中国科技术语, 2015(5): 52-54.
[2] 丁建, 夏燕莉.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5): 453-459.
[3] 卜广发. 海南铜鼓岭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研究[D]. 海口: 海南大学, 2013.
[4] 王雨华, 裴盛基, 许建初.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实践与建议[J]. 资源科学, 2002, 24(4): 81-88.
[5] 诸国本. 传统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1(3): 48-53.
[6] 诸国本. 发展民族医药的现实意义[J].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0(5):1-6.
[7] 孙桂琴, 向楠, 李成, 等. 加强红河州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和培养初探[J]. 阵地与熔炉, 2003(4): 24-27.
[8] 吴征镒, 周浙昆, 李德铢, 等.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3): 245-257.
Present Status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Ethnic Medicinal Plants in Honghe
ZHENG Shengjing1,SHENG Yaoying2, ZHANG Xu1
(1.Forestry Inventory and Planning Team of Honghe Prefecture, Mengzi, Yunnan 661100,China; 2. Forestry Station of Honghe Prefecture, Mengzi, Yunnan 661100,China )
AS a treasure of ethnic culture,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s conducive to protect the wild resources and medicinal plant knowledge. There are abundant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and multiple ethnic culture in Honghe.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varieties, reserves and effect of ethnic medicinal plants,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major medicinal plants, includingPsammosilenetunicoides,Parispolyphyllavar.yunnanensisandPanaxnotoginseng,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tect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wild medicinal plants.
medicinal plant; minority; varieties; effect; artificial cultivation;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Honghe Hani and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2017-03-16.
郑晟靖(1986-),男,云南蒙自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5.008
S759.82;S757.2;S76
A
1671-3168(2017)05-0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