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民族服饰的生态价值及文化自觉

2017-03-08 18:15李俊杰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武陵山苗族

金 军,李俊杰



武陵山区民族服饰的生态价值及文化自觉

金 军,李俊杰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民族服饰作为特定的民族文化符号,既是重要的民族身份象征,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服饰与所处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实践,从生态文化的视角,分析总结民族服饰生态美、自然美以及传承美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探讨民族服饰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内涵、生态特质与文化自觉、生态审美与文化传承的内在联系,并以期唤起人们对民族服饰生态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民族服饰;生态价值;文化自觉;武陵山区

民族服饰作为特定的民族文化符号,既是重要的民族身份象征,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服饰的形成、风格及功能演变与该民族所属的自然环境 、经济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很大的联系,是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融合的体现。因此,通过对少数民族服饰与所处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实践,不仅促进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关注,而且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武陵山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区内地理成分复杂,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文化。该区域内生活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1100多万人,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聚居地,俗称“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以土家族、苗族、瑶族服饰为标识的“服饰文化”更能体现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元特征和文化自觉。

一、武陵山区民族服饰的生态价值属性

(一)自然生态价值

生态伦理的价值规范,倡导敬畏自然,天人合一,万物平等的价值取向和节用爱物的生态伦理实践。由于强烈的生存发展欲望,人类需要借助于自然的力量,从自然地理环境中获取生存生活的物质资料,建立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其中蕴涵的生态价值在新时代不断受到新的注目。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在民族服饰中所看到的自然之色,实际上是人类生理、心理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反映,更蕴涵了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体现的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1)生态伦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价值

武陵山区民族服饰以艺术的形式沟通着少数民族同胞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与环境的自然美、生态美,无论是染料还是布料都是运用天然材料,环保又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是苗族服饰最突出的生态美学,自服饰形成之时,生态自然就与其发展密不可分。苗族服饰的最初选材来自于大自然,而现代苗族服饰从取材到编织,再到印染与款式设计,生态美贯穿在服饰制造的每一个过程当中。苗族先民常使用麻作为服饰原料,这种材料也是苗族人现在公认的服饰材料,使用苎麻纤维加工成色彩斑斓的服饰,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环境的保护。

(2)生态经济与自然资源的循环价值

民族服饰作为民族生态文化的重要资源,在发展生态旅游时可以更多地让世界了解武陵山区的民族文化,促进土家族、苗族等民族服饰的设计和研发,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如:印染、扎染、自然染料开发与生产、服装设计与生产等等。不仅保护了传统民族文化服饰产业,而且创造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的就业机会,发展低碳生态经济。

(二)社会生态价值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可循坏的生态系统,而武陵山区民族服饰与相关的自然环境、族群社会、历史文化的生态关系,使武陵山区民族服饰在传承着自己千百年的绚丽文化的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自然美、生态美、传承美多元共生的生态审美的独立性和文化传承的延续性。民族生态则反映出各民族在社会关系方面和谐发展,并以民族服饰的形式不仅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将大量地理、历史、文化信息无声地传播给世人,传递出来的文化底蕴具有广泛的社会生态价值。

(1)民族服饰的生态艺术价值

武陵山区民族服饰艺术是典型的原生态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多元一体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彰显民族特征、强化民族意识和丰富创造表现的艺术价值。黔东南苗族服饰图形中天真浪漫的情趣,服饰色彩中生命本能的选择,既充满生机,又极具特色,值得现代艺术设计认真研究和借鉴。苗族服饰原始质朴、风格鲜明,各地苗族服饰之间虽略有差异,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一脉相承的文化艺术的生态美。这种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交融与和谐的关系,它以其丰富多样性、自娱自乐性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要。

(2)民族服饰的文化传承价值

武陵山区民族服饰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观念的更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展现新时代的艺术特征过程中,展现着新时代的传承美。当下,民族服饰的款式、风格随着审美观的改变和社会开放性程度的日新月异,不断向简洁、流畅的方向发展,改变以往喜宽松的特征,由粗大厚重变得精巧别致,由繁缛雍容变得简练洒脱,由原始粗犷变为美观而富有时代气息,更注重满足现代审美的需要,我们应以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方式去彰显其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新时代发挥其新的价值和效益。

二、武陵山区民族服饰生态价值的文化内涵

(一)自然环境与生态文化的高度统一

武陵山区绵延了渝鄂湘黔4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地理生态环境呈封闭结构并且自成体系,多山、温暖、多雨、多山洞,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繁衍生存于这一独特的生态空间之内,在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为克服生态环境的不利因素,各民族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服饰生态适应模式,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1)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受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所影响,造就了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在传统农耕生活中人的心境、人本身与天地自然本色逐渐和谐,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土家族为典型的民族服饰与武陵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密切相连,蕴含着该民族的生态智慧和对美的追求,传统服饰充分体现其生态特征。如土家族男式三幅围裙,这种围裙以家机布三幅重叠做成,走起路来十分方便,冬天挡风保暖,夏天干活挡灰,抬捞垫肩,休息垫坐,具有多种功能。他们还根据用途和气候的不同主要制作草鞋、布鞋和钉鞋。同时,在农业耕作和山林渔猎的生活方式中,对服饰的原料、颜色、款式及其装饰图案的选择体现了这一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对自然生态的适应和利用,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

(2)民族生态的文化交融

武陵山区民族生态在族际之间的文化互动交融,也致使民族服饰文化表现出多样性特征。在王老师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苗族迁徙时间长,分布面极广,因而族际居住环境也十分复杂。苗族与汉、瑶、侗、白、土家等十多个民族毗邻居住或杂居,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和谐的民族生态关系,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互相吸收与借鉴,并彼此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苗族头饰为例,不难看出很多饰品本起源于其它民族,历经岁月流逝,这些饰品已在原生民族绝迹,然而却出人意料地出现在苗族的服饰之中,显现了苗族服饰传承民族生态发展的文化载体。

(3)民族精神的文化认同

民族服饰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民族文化象征,民族文化符号依附于服饰外相,与人的生活、情感、内心形成了和谐的生态体系。苗族服饰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是因为服饰承载了太多苗族人从古至今的历史气息,并且通过他们自身对自然的理解和演绎,通过对服饰的自我诠释来实现自身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维持,可以说苗族服饰是一种情感表现,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寄托。如:由于经常受到外族的侵扰,苗族一般都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为了很好的隐蔽自己,苗族先民以自然界的蓝草制靛染制,将服装染成与大自然相近的蓝、青、白等颜色,具有相同颜色特征的服饰无疑是相互认同的重要依据。

(二)生态特质与文化自觉互为统一

民族服饰虽然深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又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结果,而是适应环境的一种积极能动的创造,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民族服饰的生态特质生动形象地向外界传达着武陵山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生态文明、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1)服饰材质源于自然

人类服饰首先是人类适应自然,与自然相和谐的结果。武陵山区宜于植麻、种棉、养蚕,所以人们大量用棉花、黄麻和蚕丝织布,自织麻布和土布成了衣裙的主要用料。但因这一地区属高寒山区,在潮湿气候中,民族服饰极少用丝绸,主要用自织的麻布与棉布深深地包裹与保护,麻布与棉布通常织得比较厚重,在这种厚重的棉布上面再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绣缀女性的服装。武陵山区民族服饰汇集了自然万物,在文化自觉中充分的运用自然生态材料,展现出少数民族先民对自然充满了感恩,并将自然物赋予人格化的精神。

(2)服饰色彩寓意生态

民族服饰在色彩的寓意传达中既有自然生态又有人文意义,人类将对自然环境的种种情感、情绪和心理趋向都自觉转化为民族服饰色彩进行表现。色彩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意义,但是由于人类心理暗示和视觉效果的差异,以表达出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广为人知的瑶族服饰用蓝靛染成的土布裁制,在领口、袖子、胸襟、衣角、裤脚、裙边等部位,多有以丝线挑绣出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色彩,彰显了瑶族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文生态。

(3)服饰纹案崇尚图腾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先民大体上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因此在服饰纹案上传递出来的文化底蕴及表现出来的生态美,可以看到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几何图案、符号标志等花型不一的各类花纹,诠释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他们将许多生活化纹饰与图案刻画在服饰装饰上,通过服饰赋予自然现象的文化图腾,体现出的是一个民族自觉形成的宗教文化与社会文化。民族服饰图案上都闪现着这些原始宗教信仰的原形,传统纹路中的狗纹、树纹、鸟纹、花纹等纹案都凝聚了这些民族原始崇拜和情感,因此,民族族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宗教意义。

(4)服饰风格与时俱进

从某种意义来说,民族传统服饰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变迁史,服饰风格的变化就是一个民族社会变迁的文化符号。武陵山区土家族传统服饰风格变迁史就是一部土家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史,在经历了改土归流前、改土归流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到现今四个发展阶段,“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文化适应社会生态变迁,自觉融入新文化元素和生态文化特质,丰富和发展了土家族服饰文化, 并且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服饰风格。

三、结论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在内外部群体中进行自我认同的重要标志。民族服饰的形成、风格及功能演变与该民族所属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在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意识,回归绿色设计的今天,武陵山区传统民族服饰所蕴含的生态文化和美学内涵折射出的自然生态价值、社会生态价值,反映了民族生态美学发展理念。尽管目前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服饰已基本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但民族服饰的文化资源和生态价值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唤起人们的文化自觉。因此,在传承与创新民族服饰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选择性,择取和保存发展那些适合新时代的生态文化与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服饰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在民族生态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只要适应文化本身发展的规律,就将新文化元素和生态特质渗入原生态服饰文化,丰富和发展民服饰文化内涵。

[1] 费孝通. 我为什么主张“文化自觉”[N]. 北京日报,2003-8-25.

[2] 柏贵喜. 转型与发展———当代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 杨鹃国. 符号与象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4] 段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体系建构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0.

[5] 骆醒妹. 浅谈湘西苗族服饰审美[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37.

Ecological Value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Ethnic Costumes 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JIN Jun, LI Jun-jie

(School of Economic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As a specific symbol of national culture, national costum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ymbol of national identity, but also a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Wuling ethnic minority costumes and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ul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internal relations and explore ethnic costumes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ecological aesthetic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ethnic costumes,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ecological beauty, natural beauty and the beauty of natural heritage the value and social value, and aimed to arouse people'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n the national dress of ecological value.

National Costume; ecological valu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Wuling mountain area

J523.5

A

2095-414X(2017)04-0021-04

金军(1973-),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CSY17009).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武陵山苗族
武陵山歌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