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霞,王婷婷,李志涛,赵娟娟,张彩凤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053000)
河北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1
朱会霞,王婷婷,李志涛,赵娟娟,张彩凤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053000)
对河北省基层食品药品的监管体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现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提出了解决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期进一步优化地方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提升改革的效果,促进河北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新发展,实现控制生产源头、预防群体性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建立科学有效风险管理的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
食品药品监管;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河北省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食品药品监督和管理的基础,其执行力的强弱和监管结果成败,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1]。国家将食品药品安全作为基本民生政策,我国于1998年成立了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进一步改善民生,2003年,在原有设置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一文发布,决定将工商行政管理局与质量技术监督局中的食品监管职能合并,其行政职能归入新设置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功能为在国家层面上统一监管我国境内食品药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全过程[2]。此后不久,国务院另发布了《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完善食品与药品监管体制的改革,从而达到监管执行整体提升、平稳运行的目标[3]。
基于上述背景,笔者立足河北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河北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现状、研究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问题与成因,提出改变河北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实施的可行性路径,从而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地方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提升改革的效果,与时俱进推动河北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新发展。
1.1 监管方式变化引发的问题
虽然历次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食品药品监管的行政效率和行政管理水平,但还没达到“源头杜绝、快速反应”的目标。2012年,国务院合并了原来食品安全办公室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行政职能,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我国境内食品药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负有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统一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的全过程[4]。改革涉及工商、监管和质检等的机构和行政职能合并,需要做到职能转变、人员顺畅交接。这种融合是从形式到实质的,将食品药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等全部统一管理,从而创建了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的无缝隙监管网络。但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执行中,由于几个部门行政职能刚刚合并,纵向的上下级部门和横向的平级部门之间可能发生职能交叉或者运作不畅的问题[5]。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河北省的经济发展。
1.2 监管力量薄弱
基层各个部门的监管力量总体是不够的。《关于省属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问题的通知》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地方监管的人员编制数“行政编制数的核定原则上不超过本地区人口总数的万分之零点四。”河北省2016年人口为7 470.05万人,依通知要求监管人员人数限制为2 988人,每一个监管人员要确保2.5万人的食品药品安全[6]。以衡水市为例,总人口411万人,监管人员164人,监管对象涉及全市200余家食品企业、近100家药品厂家、30多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0余家县级公立医院、100余家餐饮机构等,基层食品药品部门监管力度明显薄弱。
1.3 监管执行与经济效益的冲突
河北省各级地方政府正逐步完善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能,同时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形成社会共治的格局。即有纵向等级式的命令与执行系统,又有横向职能式的分工协作系统。各级地方政府政绩的衡量标准主要是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GDP的增长,但地方经济发展经常与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执法行为相抵触。由于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人、财、物都归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可以干预食药监管的正常执法[7]。
1.4 舆论监督和公益宣传机制的不健全
目前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由于互联网信息量大,审核宽松,导致有关食品药品的网络谣言经常迅速蔓延,这些不实信息给人民群众和食药监管工作者都造成困扰[8]。种种乱象说明现行监管机构的规章制度已经无法规范网络信息,并且对这些网络舆情的监控处理非常滞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必须积极引领和推动网络媒体中食品药品真实信息的传播,把互联网媒体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监管部门必须有相应的机构和规则来应对相应问题。
2.1 改变固有的监管模式
针对监管方式变化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就是要推陈出新,通过创新改革的方式,转变食品药品监管固有概念,重新设计适应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管模式。可行性方案一:推进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将同一品种或批次食品或药品的检测数据及时上传至公共检测平台系统,有利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及时咨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解决食品药品的备案问题,也增加食品药品监管的受众面和服务效率,可以更好的划分责任,确保监管对象及时的履行责任。可以通过加快建立相关的食品、药品监测机构的建设,推进公共监测平台机构的完善,实现更高效的监管[9]。可行性方案二:在全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加快食品药品监测队伍的人才建设,提升检测队伍的专业水平。可行性方案三:成立多部门联合办公的领导小组,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来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突发事件可以协同合作迅速处置,改变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10]。
2.2 增强监管能力
针对监管力量薄弱,可行性方案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各项信息可及时发布、反馈和沟通。可借鉴公共检测平台的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内部公开监测信息,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可及时发布,起到预警功能。可行性方案二是建立人才信息库,将所有人员按专业特长分类,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的自身优势,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在工作中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效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11]。这就需要各协作部门互利合作,建立良好的长久的合作关系。可行性方案三制定切实可行的交流培训机制,各相关部门协同组织交流培训,定期模拟演习,不断强化队伍的建设,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增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迅速反应能力[12]。
2.3 解决监管执行与经济效益冲突的矛盾
解决监管执行与经济效益的冲突,可参照美国的经验。通过分析美国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的模式,发现美国食品药品企业利益至上的经营本质,在利益驱动下有可能突破法律或伦理的限制[13]。但是美国公众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方面也处在世界前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基于先进的检测手段和精密的检测仪器,在近百年的实践中,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确保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设置有公共监测平台机构,实现更高效、公开的监管,满足各利益集团的诉求[14]。 解决河北省乃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执行与经济效益的矛盾,首先要让政府和生产企业认识到,假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未能严格实施监督管理,会导致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健康和权益受到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降低、经济波动甚至衰退,损失会更大。政府和监管机构应着眼于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来实施管理,为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放松食药监管是极不明智的,这方面河北省有过惨痛的教训。“三鹿奶粉”事件导致近半数国内消费者减少、放弃购买国内各类奶制品。世界各国也对我国奶制品的出口销售出台多项禁令,10年时间也未能完全消除“三鹿奶粉”的恶劣影响,对中国食品制造业的打击是无法估量的。解决食品安全监管执行与经济效益的矛盾的可行性方案一是以政府为监管主体,构建责任清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进行政问责制度,同时为食品安全问题提供规范的法律依据,提高违规处罚力度[15];方案二是鼓励和加强企业自律,一个高度自律、信用体系完善的企业,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了食品药品安全卫生问题。
2.4 加强舆论监督和公益宣传机制
要改变舆论监督和公益宣传机制不健全的现状,可行性对策是设置统一的信息共享和发布机构,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工作效率,促进相关部门的协同工作[16]。例如,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做法,所有相关食药监管部门及时共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相关信息及处置情况,包括安全风险预警和舆情动向[17]。因为一旦有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出现,政府必须有相应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统一的向外界发布相关的信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防止各种虚假信息的蔓延和传播造成民众恐慌和群体性事件[18]。
笔者立足河北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河北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现状、研究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问题与成因,提出改变河北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实施的可行性路径:第一,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备的监管体系可以监督管理从原料到产品的所有环节,保证食品药品的安全可靠。第二,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协同管理格局,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的体系。第三,建立风险评估、监测机制,通过对食品药品监测情况的大数据处理,科学有效的分析判断食品安全风险。从而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地方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提升改革的效果,与时俱进推动河北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新发展。
[1] 杨永刚.我国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J].中国药业,2014,10(5):13-14.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36号)[EB/OL].[2017-06-28].http://www.sda.gov.cn/WS01/CL0900/75209_1.html.
[3] 张纯良,谭同来,陈成刚,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模式浅探[J].中国药事,2011,25(3):214-216.
[4] 谢鹏.对合理调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0(12):26-27.
[5] 唐秋骏.我国药品监管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6] 刘琼辉.关于对河北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问题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7] 李静,陈永杰.匿名食品市场交易的政府监管机制——现代食品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设计[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3):171-178.
[8] 姜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9] 伊振东.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行政管理体制的选择[J].经济研究,2011(4):41-54.
[10] 谭德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3):77-79.
[11] 刘素坤.社会监督与药品安全监管的博弈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2(4):52-64.
[1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13] 劳伦斯·巴顿.危机管理[M].许澈予,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14] 铃木敏正.危机管理系统[M].宏美兰,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5] 许宏.浅谈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4(11):31-32.
[15] 李琛.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业务知识读本[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16] 孙玲.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危机公关案例与启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7] 蒋先进,陈晴.我国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4(11):38-40.
(责任编辑:朱宝昌)
Abstract: The reform status of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o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grass-roots units in Hebei province. New ways and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food and medicine was proposed 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local food and drug regulatory system, to enhance the reform effect, t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food and dru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work in Hebei province, to help control the source of production, to prevent from group incident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model of basic food safety.
Keyword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Hebei province
ResearchandCountermeasureAnalysisof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inGrass-rootsUnitsinHebeiProvince
ZHU Huixia, WANG Tingting, LI Zhitao, ZHAO Juanjuan, ZHANG Caifeng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R954;F203
A
1672-7983(2017)02-0073-04
10.3969/J.ISSN.1672-7983.2017.02.012
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发展课题(课题编号:201702120401)。
2017-06-25
朱会霞(1977-),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发酵工程、食品质量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