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萍
(1.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733000;2.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甘肃武威733000)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策略
刘菊萍1,2
(1.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733000;2.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甘肃武威733000)
高校扩招、学分制的实施、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网络的普及以及高校办学模式的多样化等,对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挑战。就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挑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应对策略。
学生管理工作;新挑战;应对策略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单一的办学模式向多样化的办学模式转变、教学管理由学年制向弹性学分制转变、后勤管理由封闭运行向社会化服务转变等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面对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改变工作理念、体制、方法和手段,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坚持科学育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把学生由被动的被管理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管理者,突出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高校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也相应增加,如学生心理咨询、学生资助、勤工助学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等都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涉及的新内容。“学生管理”逐渐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除了管理“人”(学生)外,还包括管理“事”(学生的相关事务)[1]。除了强调其原有的控制、约束和规范学生的功能外,更加注重指导学生成长和服务学生成才的功能。
2.1 扩招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生源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缴费上学,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多;高考取消年龄限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等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2.2 高校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网络负面影响冲击校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快速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挑战。对学生管理工作而言,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和交流方式[2]。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借助互联网可以更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但是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也使其成为有害信息的滋生地和传播途径,特别是有人利用网络技术参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诸如校园网贷、网络诈骗等,使得学生难以判别和抵御,致使有的学生上当受骗,还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所有这些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2.3 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的变革
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学分制。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传统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专业班级观念逐渐淡化,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多变的听课群,使不同专业甚至不同院系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学生管理工作对象复杂化,不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生,而且还要管理其他院系的学生。同时,学生管理除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思想生活管理外,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体系,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定向学习变为自主选择学习,学生管理工作相应由学年制下的指令性管理变为学分制下的指导性管理[3]。
在学生自主、自由空间增大的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如何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引导机制,既保证加强学生的管理,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2.4 国家资助困难学生力度加大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受教育的学生人数倍增。高等教育收费也给来自于贫困地区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带来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资助力度,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甄别难度较大,没有设立极为明确的可操作的量化标准,从而使得学生对奖学金的竞争极为激烈,并对学生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使“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等不良观念侵蚀着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管理工作面带来新的挑战[4]。
2.5 高校分校区建设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进入校内市场,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学会了面对市场经济进行思考,能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体验到竞争的激烈和残酷,这对学生是有利的。但由于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学校、后勤服务单位等追求目标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取向、管理观念的冲突。另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原有的校园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求,各高校纷纷建设新的校区,造成同一学校学生分开接受教育,教育资源不平衡,严重冲击了以前一体化管理的传统模式[5]。
3.1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育人观,由管理学生转向服务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人情味,围绕着学生成长和成才,做到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给学生充分的自我管理机会,加强“自主化管理”[6]。
3.2 建立科学、规范、合法、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及工作体制
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孤立地运行,它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人为割裂开来,也不能与其他部门、其他系统分离开来[7]。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设计上,牢固树立系统性的观念,使各部门既要明确责任,又要加强协作,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3.3 充分利用网络,搭建网络引导平台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因特网交流互动、时空无限、联系便捷等特点,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快捷化和网络化,开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空间。
学校可以在网上开设理论学习、心理咨询、生活服务等多种栏目,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便于及时沟通、交流和指导。辅导员、班主任可以设立班级群、专用邮箱等,进行学生事务的处理和信息的传递,可以很好地克服时空的障碍,提高工作效率,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理距离。
3.4 学生资助的评定与日常表现相结合
国家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资助让其顺利完成学业,初衷是好的,但是有一部分在贫困库里的学生对自己要求并不严格,学业上不求上进,生活上养成许多坏毛病,诸如喝酒、抽烟、游戏成瘾;拿到助学金就请客吃饭,大肆挥霍,缺乏感恩之情。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采取措施,将学生资助的评定与他们的日常表现相结合,包括学习是否勤奋、能否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能否积极服务班级、能否保持宿舍卫生干净整洁、是否在政治思想上要求进步、有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日常生活是否俭朴等。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考核,然后再确定是否对其予以资助及相应的资助等级。有了具体要求之后,为了获得资助,在贫困库里的学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相应等级的资助。这样既保证了国家的资助资金真正发挥作用,也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5 创新管理模式,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提升学生的“三自”能力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宝贵的资源还是学生,学生管理者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充分调动团学干部的积极性,让其协助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纪律及考勤的检查、宿舍安全及卫生的检查、教室及活动领域卫生的督促等,都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干部去做;发挥学长的“传帮带”作用,学长可以向学弟学妹分享经验,诸如如何成功备考英语四六级、如何进行考研准备、如何做好就业签约准备、如何应对就业面试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发挥了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团学干部的组织管理作用、学长的“传帮带”作用,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简称“三自”)的能力[8],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真正达到指导学生成长和服务学生成才的目的。
[1]旷永青,王再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J].高教论坛,2004(1):10-13.
[2]戴光辉.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4(1):61-64.
[3]杨爱民.构建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高校助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4(21):28-29.
[4]教育部.跨世纪中国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范国瑞.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6]刘精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教育[M].大连: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7]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3.
[8]长锦高.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G640
A
1671-1246(2017)14-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