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奥林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列宁的党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韩奥林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列宁的党建思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环境的变化造成了我国党建内部的一些问题,经久不衰的列宁党建理论的科学内涵依然发挥着科学的指导作用,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先进性建设能力,巩固党在国家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列宁;党建思想;当代价值
(一)加强执政党的坚强领导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为国家的执政党后,其执政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执政党管理工作的实施,其成效也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检验。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能否稳固和提升,关系到共产主义社会能否在未来实现。一旦执政党的地位发生显著的变化,新的革命浪潮或许会重新卷起,社会的制度基础将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社会主义社会是一条有光明未来的幸福之路,列宁指出国家需要建立和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建成一个毫不妥协、奋勇向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广大劳苦群众走向伟大的社会主义胜利。旧社会的俄国,有许多工人组织和社会团体,它们以往的战斗,是无头绪无准备的,在各革命力量分散的情况下反抗腐败的专制政府,因此总是遭遇挫折和失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理念应运而生。列宁强烈的抨击了反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府的保守派,阐述了必须建立新型民主性政党的重大战略理论。随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形成了以列宁为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新党派,民主的布尔什维克应运而生,意思就是多数人的派别意思。布尔什维克及其理论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党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布尔什维克党使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俄国诞生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旧社会的落后制度,以一种新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社会制度去走出国家发展的困境。列宁认真思考了如何创新党的领导方式、领导理念和领导任务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鼓励将适合的新政策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政策的实用性和受欢迎程度。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党内团结统一,是保证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反之,则必然会削弱党[1]。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党内部分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观点,对立方认为党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不能是一直不变的,并从另一方面提出了反党的偏激想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取消党的单一领导。列宁严肃批判了这些违背党执政唯一地位的歪曲思想和言论,他认为执政党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国家大事顺利地解决,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时要注意加强党对国家政权的坚强领导,以外界环境的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工作方式。
(二)加强党内思想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思想建党重要性和积极意义,思想建党是马克思党建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当受到各届执政党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列宁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建党的基本原则,强调思想理论方面的开拓创新,要求各级党组织单位在思想上明确党建工作的标准,不能出现无视思想理论指导的消极态度。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理论不能教条化的讲解和运用,而是要转化成能动的方法指导论,必须适应本国身处的环境和现实国情,积极与本国实际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列宁反对教条化的工作思想,重视理论与实践性拓展相融合,尽力将理论转变为实用的实践经验能力,在实践中充分挖掘理论的真实价值,并通过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对理论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一次次准确的矫正。在思想上,列宁提出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干部的公仆意识为严防官僚主义提供思想基础[2]。列宁认为政党的建立不仅需要组织内外体制的统一,而且要求全体组织成员思想上达成共识,有共同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实现人民群众思想的真正统一,才能建立一个新型的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科学革命理论的正确指导,就不会最终有劳动群众自由解放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的和先进的纲领文件,才能最终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执政党坚决领导其他党派,也是列宁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各党派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信仰群众路线的服务观、为国家大事献策献力,是执政党长期领导人民走向幸福之路的重要前提。工会组织拥有数量众多的基层群众,执政党必须重视到这一点,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工会组织的健康运行,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积极维护者。列宁的实践观点较为灵活多样,提出要静下心来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快速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有效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俄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中,列宁科学指导了关键的革命与建设过程,并没有直接运用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是全面考虑到当时俄国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列宁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全党工作的指导意义,深刻揭露出资产阶级剥削制度的虚伪面具,严肃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腐朽思想,强调全党同志在思想上的团结向上,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为了进一步强化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列宁积极创办了各种有价值有思想的党建理论刊物,组织大量的专家学者认真研究和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并身体力行地对相关理论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将系统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引入到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俄国社会的广泛传播和交流。
(三)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加强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实现党内民主,从而能充分保障人民地位的平等民主。列宁以党的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党内民主建设作为科学性党建的主要推动力,他要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一切党内工作要符合党章和党纪党规的规定,通过民主讨论的形式和完善的工作流程,讨论和决定党内一切大小事务。合理设计党的机构组织体系是组织建设改进的一个重要措施,在组织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各级单位领导都必须重视这一组织体系的设计,以良好的基层组织工作奠定优秀党组织的基础。实施对党员的党内监督,必须开展正确的党内思想斗争,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规范约束每个人的行动,达到监督敦促的目的[3]。列宁指派专门机构负责开展党内全方位多领域的监督工作,将这个专门机构的职能视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机制,以此规范党内正常的工作程序。组织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因此党组织需要创造一个新型的政党组织形式,以严密和严格的组织纪律保障组织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行。列宁创造性的提出了党是由职业革命家组织和人数众多的广大党员两部分构成,地方党的基层组织是党与群众联系的关键纽带,革命组织的成员必须是那些最具革命性、最积极的先进分子,以保证组织建设的核心凝聚力。同时,列宁强调将革命家组织与广大个人组织联系在一起,为党组织的稳定性提供重要的群众基础,党组织的建设需要广大劳动群众的爱戴和拥护,这成为执政党领导人民完成共产主义事业的重要法宝,具有不可战胜地团结互助力量。革命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压迫人民的资产阶级政府,夺取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执政党则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的多种影响因素,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好,履行国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多年来国内外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给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造成了种种困难和障碍,因此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丰富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不断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防止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复辟,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列宁相信一党领导的高效作用,主张取消党内的派别差异,禁止任何形式的党派活动,形成执政党对国家的绝对统一。
(四)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列宁主张的思想和观点,他认为执政党必须保持先进的作风和民主的理念,由此获得长期的执政地位和民众的广泛支持。实行集体领导体制,以党员集体的智慧和意志力去避免更多的犯错,大力保持和弘扬民主作风,体现党的领导和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列宁主张严厉地实行党内监督制度,强化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坚持党员权利平等的原则,党内的一切事务应当由全体党员代表通过直接或间接投票的方式进行处理。党外群众也可以经常考察党员的工作成效,以群众监督的视角来发现党建方面的不足之处,这是一个很明智的监督手段。将执政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发扬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坚持尽自身最大努力为党的作风建设贡献力量。党员队伍应当密切联系群众的现实需要和生活困难问题,针对各种问题难题,以创新性思维逐步解决问题。此外,列宁坚持普遍实行选举制的用人原则,提出实行党务公开制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议的方式来解决组织建设问题。党的纯洁性建设和党员素质发展水平与党的作风建设有直接的关联,卓越的党组织建设可以推动国家各项事务的蓬勃发展。在新党员发展问题上,列宁为党组织设定了严格的入党条件,适当延长了新党员的预备期,加大了对党员后期考核培养的力度。同时,他重视完善党内的纪律处分法规文件,防止党员被不良的思想所腐蚀,从而塑造出共产党员公正公义、遵纪守法的模范形象。
(一)加强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从严治党的根本手段。党内监督是国家社会各种监督中最关键的监督方式,拥有执政地位的共产党更加要重视这种监督的巨大作用,以从严监督的良好机制来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在党内贯彻落实的伟大进程。采取党内监督大力完善监督治理体系,加强对党员队伍尤其是各级干部的监督力度,形成一套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体系。我们党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就是为了明确和防范新的党内治理难题,合理解决现实存在的矛盾问题。党内监督是党的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必须坚持以民主集中制来作为监督的实施条件,进行自上而下的多层次严厉监督,提高党内相互监督的水平。民主监督能够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灵活的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能够及时避免许多错误的发生。列宁指出:“监督是使共产主义社会正常地运转所必需的主要条件。”[4]加强党内监督是总结历史治党经验教训的条件下得出的正确结论,世界众多政党运动的历史表明,一个执政党要想长久的保持稳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党建工作水平,把监督制度视为政权稳固的强大保障,确保政府权力在正常轨道上运行。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内容,审议通过的规章制度集中体现了监督的重要作用。全体党员务必认真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性和行动自觉性,主动接受党组织和其他党员同志的监督。党组织用新修订或刚出台的党纪党规,实现全体党员意志和行动的高度统一,把党内监督工作做好,才能持续发扬党内政治生活的节俭作风,营造出党内政治生活的光辉形象。党自我约束和自我进步的水平,是衡量政党纯洁性的指标,是战胜无数困难挑战的重要途径。长期的党内监督和反腐败斗争,可以有效制约权力的滥用,大幅度减少贪污腐败的现象。党内监督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纠正工作方向和思想路线上的错误,并对一些违纪行为进行有力的惩罚,促使我党的工作迎合民心民意,成功建立起一个有强大领导力的执政党。
(二)执政党需要提高执政能力
执政能力建设是全党的重大研究课题,是依据党的宗旨理念,在考虑现实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关注的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积累。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一定程度上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客观上要求执政党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水平,直面复杂环境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六大报告突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关注党的执政能力水平的显著提高,对新时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顺利开展这项建设,需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队伍的大脑,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对执政党建设危机的警惕。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优化日常的工作流程,在思想建设中全面重视人才队伍的工作能力建设,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创新人才,成为党政领导队伍的核心组成部分。健全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的优化为主要内容,争取完成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干部工作目标,形成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工作氛围。贯彻落实党内各项民主决议制度,以广泛的党内民主交流形式,促进党员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充分重视自身的各项能力提高。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经验,要努力改进党员干部领导的作风,坚持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路线。深入到基层群众生活中去,及时关注到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组织工作,夯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使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成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先锋模范。
(三)执政党必须提高执政忧患意识
列宁指出:“我们党目前也许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即变得骄傲自大起来。这是十分愚蠢、可耻和可笑的。大家知道一些政党有了骄傲自大的可能,这往往就是失败和衰落的前奏。”[5]提高党的安全忧患意识,时刻保持对外界各股敌对势力威胁的警惕和防备,是我们党与人民长期共存、荣辱与共的重要共识。党的多年历史发展中经历了重重艰辛和失败,磨练出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以来,我国的社会治理、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众多,东西部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水平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必须对社会经济生活中隐藏的危机和风险进行及时地防范,这一切都需要提高执政党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有必要对时代背景和国情党情有一个准确地把握,将自身感受到的忧患意识变成推动我国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国内的一些行业的发展并没有朝预期的方向发展,欧美势力逐渐不信任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了一系列政治原则冲突和贸易摩擦问题。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环境下,我国获得了宝贵的战略发展机遇,这样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给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空间和机会。因此,我们在与世界外国的交往过程中,执政党要尽力避免各种形式的冲突,积极抓住发展机遇,保持强烈的应对忧患的意识。对国外敌对势力企图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的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增强执政党驾驭忧患危机的能力。
[1] 王雅平.列宁的党建学说研究[D].广西大学,2013,(6):20.
[2] 张华.论列宁的从严治党思想[J].湖南社会科学,2016,(2):42.
[3]朱姿诺.列宁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对新时期我国党建的启示[J].党的建设,2016,(5):46.
[4] 列宁全集(第 37 卷)[M].北京:人民出版,1986.
[5] 列宁全集(第 38 卷)[M].北京:人民出版,1988.
韩奥林(1991-),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在民族地区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