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
——以武汉部分高校为例

2017-03-08 14:43周守君宋丽波
关键词:高校后勤回归系数农民工

周守君,宋丽波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
——以武汉部分高校为例

周守君,宋丽波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高校后勤农民工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武汉地区部分高校的调查数据,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开展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构建了研究模型,分析了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现状、生活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且针对影响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因素提出参考意见,为高校进一步提升后勤农民工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质量

一、引言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不仅仅要解决其工作、工资的问题,更要注重农民工的生活质量问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农民工对生活质量满意度提高了,才能使其真正进入小康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显示:“2016年全年农民工总量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增长1.5%。”[1]然而,农民工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合法权益依然得不到有效保障,关注并研究农民工问题,为其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高等院校正在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高等院校的综合办学水平,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对农民工也产生了较大的用工需求,学校物业、建筑、环卫、绿化、餐饮等岗位均对农民工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这关系着大学后勤的保障水平,关系着大学校园的安全稳定,更是对解决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对农民工生活质量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学界研究者的青睐,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均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家统计局①于2006、2007年均在全国开展了农民工生活质量专项调查,还进行了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数评价研究,并认为城市农民工生活和工作条件普遍较差。刘渝琳(2004),刘渝林、刘明(2009)[2],潘炬等(2013),杨国强、汪兴东、梁志民、肖芳文(2014)[3],郭之茵(2015)等人也对农民工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农民工生活质量现状。王丽(2010),王红英(2013),林林等(2013),常韬、许萍、张立军(2013)[4]等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因素。

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研究,也还是有一些相关的理论文献的。 如许家旺(2004),朱传云(2006),周日琪(2007)等人研究了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王秀山、文进军(2005),王艳丽(2008),等人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研究。但是,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质量的研究不多,张有昌(2006)、姚焕丽(2008)[5]等人稍微进行了一些研究。

本文以高校后勤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研究其生活基本现状、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为高校管理者和研究者更好地管理和研究后勤农民工提供建议和参考,帮助高校后勤农民工更好地实现小康生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生活质量概念界定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从而对于生活质量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最早研究生活质量的是美国学者加尔布雷斯,他于1958首次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随后鲍尔(1964)、罗斯托(1971)也多次对多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对生活质量的研究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真正开始大规模研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2007年,南京大学的社会学家风笑天教授将我国近三十年生活质量的研究情况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90年)是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91—2000年)是成型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是快速发展阶段。

对生活质量的界定,国内外的学者对此的理解和界定却并不尽相同。罗斯托(1971)、冯立天(1992)等人从人民的生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方面来对生活质量进行了理解和定义;古瑞(1957),林南(1989)[6],杨国强(2014)等人从反映人们生活舒适、便利程度的主观感受方面来界定了生活质量;金子勇(1987)、卢淑华(1992)等人从人们生活总体上的好坏来对生活质量进行界定。

本文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质量的研究则是参照穆桂斌、沈翔鹰(2013)[7],康绍霞(2014)等人的研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研究农民工的生活质量问题。笔者认为生活质量就是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情况的综合反映,既包括人民自身物质生活条件的优劣,又包含人民对现实生活水平的综合满足程度。

(二)资料收集

1.文献收集:通过查阅与农民工生活质量相关的文献,整理归纳与此相关的研究理论和研究实践,同时了解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现状,并设计调查问卷,为问卷调查做好准备。

2.问卷调查:本文以武汉地区13所高校后勤农民工为调查对象,本文的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但仍然保留农村户口的农民。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样一对一面谈的调查方式来获取数据,主要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基本信息、个人收入和消费、居住条件、医疗健康、工作保障、主观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现状进行统计性数据分析,从而分析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现状;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由此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四)样本结构特征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20份,共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为85.5%,符合统计分析的有关要求。本次调查中,共调查了188名高校后勤农民工,其中男性占51.6%,已婚占76.1%,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6.3岁,50%的农民工为初中学历,46.3%的农民工来源于湖北省外市,在高校的打工时间大部分是1~3年,56.9%的工作岗位为服务员、建筑和环卫工人。

三、农民工生活质量现状

(一)农民工收入支出状况

1.高校后勤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2950元。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知,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864元,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761元,倘若这一数据代表的收入水平持续有效,考虑到2015年和2016年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为101.6和102.1),那么2016年的农民工月收入则应分别为2970元和2864元,而本次调查中高校后勤的农民工月均总收入均值为2950元,介于当年全国和中部地区的城市农民工平均水平之间。调查显示,高校后勤农民工月收入均高于1550元,符合武汉市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月收入在2000~3000元的占58.2%,3000元以上的占25.3%。

2.高校后勤农民工的月平均总支出1508元。占平均收入的51.1%。月总支出在800元以下的占28.0%,月总支出在800~1500元的占 40.3%,月总支出在 1500~2000元的占15.4%,月总支出在2000元以上的占16.3%。从支出的组成上来看,高校后勤农民工的月平均食品支出723元,月平均住房支出505元,月平均休闲支出280元,恩格尔系数为47.9%,与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8%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二)农民工居住条件状况

高校农民工居住环境简单,主要居住在单位提供的住所,占被调查总数的57.4%。其中,提供集体宿舍的占35.5%,集体工棚的较少,仅为8.6%,提供单人宿舍的占13.2%,与他人合租私人住房的占10.1%,自己单独租用私人住房的占21.8%,其他的为12.2%。租用私人住房的农民工人数也不少,占被调查总数的30.4%,主要是因为高校附近住房成本偏低,大多数农民工与配偶一起居住。还有12.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其他选项,主要是居住在自己家中,高校周边的农村居民是高校后勤农民工群体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对人均住房面积的调查发现,10平米及以下的相对较多,占总数的45.4%。通过对住房环境的调查发现,高校后勤农民工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潮湿和气味难闻。

(三)农民工的医疗卫生状况

1.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后勤农民工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大多处于良好状态。在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进行测评时,认为自己的身体“好”和“非常好”的农民工分别占55.4%和12.8%,即73.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而选择“不好”的仅占4.1%。

2.大多数高校后勤农民工会选择到药店买药。调查显示,65.5%的人选择“自己到药店买药”,而“去个体诊所看病”和“去正规医院看病”都有着15%左右的比例,“不看病不吃药”的情况很少。

3.对高校后勤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医疗费用承担方式的调查发现,有56.8%的人认为高校后勤部门对农民工工伤事故有一定的承担比例,有7.4%的人认为单位不提供报销,但尚有35.8%的人不清楚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

(四)农民工的精神生活状况。

1.高校后勤农民工在休闲娱乐方面的月平均支出为280元。52.3%的农民工在休闲娱乐方面的支出在100元以下,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较为匮乏;支出在100~200元的农民工占11.1%;支出在200~300元的农民工占15.7%;支出在300元及以上的农民工占20.%。

2.高校后勤农民工的休闲方式主要有:看电视、睡觉、聊天或闲逛、看书看报、棋牌及体育活动、听广播、看电影、打电话、自学或参加培训等。其中,看电视、睡觉、聊天或闲逛、看书看报为农民工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所占比率分别为23.5%、20.1%、15.2%和 16.9%。

3.高校校园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各类体育运动、节日庆典游园、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因此调查中对高校后勤农民工参加校园文化娱乐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还调查了其参加集体活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4%的农民工表示参加过学校的文化娱乐活动,51.4%的农民工表示一次都没有参加过集体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每年参加三次以上集体文化娱乐活动的农民工仅占13.7%。

(五)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状况

1.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的高校后勤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都是初中水平,高中、中专教育水平的占30.3%,大专及以上的占7.5%,小学及以下的占12.2%。

2.调查发现,73.2%的高校后勤农民工表示进入本单位工作以来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对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进一步调查发现,有61.5%的农民工只参加过单位短期(半年内)职业培训,47.8%的农民工表示一年只参加过一次培训。

3.高校后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目前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调查显示,只有26.8%的农民工表示将子女携带到本地学校上学,而73.2%的农民工子女则成为了留守儿童。

(六)农民工的工作保障状况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高校后勤农民工从事的岗位比较多样,整体上以体力劳动为主,但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其服务对象为大学生和教职工等,因而对他们的素质要求也较高。调查过程中还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高校后勤农民工的工作获得、工作时间和工作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1.高校后勤农民工工作获取主要途径为“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占被调查总数的42.1%,其次为“同在高校后勤工作的同乡或朋友介绍”达20.0%,“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或亲友介绍”的也有10.8%之多,这也意味着农民工本人工作机会获得的成本较低。

2.通过对高校后勤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合同签订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书面合同或协议的累计占到了75.4%。其中,有固定期限合同的为23.6%,临时合同的为36.9%,两者相加已达60.5%。这说明大部分高校后勤部门对农民工的用工制度比较规范,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和酬劳也因此相对稳定和规范。

3.由于高校寒暑假制度的存在,大部分需工作十个月左右,每周工作天数和每天工作小时数均多于同在高校工作的教职工,大部分后勤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劳动法》②的相关规定。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后勤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值为9.4小时,高于《劳动法》规定的每天8小时;每周工作天数的平均值为6.3天,高于《劳动法》规定的每天5天。对于加班情况,选择“不一定,有时加班”的农民工超过了一半,占59.8%,仅有9.8%的农民工认为一直都没有加班。

4.本文还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工作保障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大部分岗位的安全系数还是很高的。54.1%的被调查中认为工作有一些防护措施,30.4%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防护措施较为严密,仅有9.3%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完全没有防护措施。由于武汉市是火炉城市,笔者还对高校后勤农民工工作岗位防暑降温措施进行了调查,54.8% 的被调查者认为“由单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29.8%的人则认为没有采取防暑降温措施,65.4%的人认为没有发放降温费。

(七)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状况

1.本文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凡是与校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被调查者绝大部分购买了保险,属于单位负责购买的保险均是武汉市统一的五险合一保险,主要包含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对于少部分在家乡购买了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单位为其报销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费用。

部分高校后勤的相关业务存在外包的现状,对于在外包项目中工作的农民工由于其与校方不存在劳动雇佣关系,因此有很多农民工因为各方面原因没有购买保险,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缺失。

2.高校后勤农民工在工资不被拖欠方面还是挺有保障的,75.4%的人表示“从未被拖欠”,表示“经常被拖欠”的只有3.6%。

四、农民工生活质量满意状况及影响因素

对于生活质量满意度测评指标的确定,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设定相应的测量指标。Angus Campbell等人(1976)[8]建立了一种等级指标模型,把生活满意度分成了几个等级来研究美国社会的生活质量。林南等人(1985)[9]对天津等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并对生活质量进行了分层次机构分析。本文采用焦亚波等人(2008)[10]提出的九级指标测量法来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进行测量,主要对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居住状况满意度、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满意度、居住地区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度、从事工作满意度、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满意度、家庭关系(父母、配偶和子女等关系)满意度、社会关系(亲戚、朋友和同事等关系)满意度和同住子女受教育状况满意度等九个方面进行测量,并用李克特5分量表对其进行打分测评。在测量过程中,对九项指标“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分别记作“1 分”、“2 分”、“3 分”、“4 分”和“5 分”。

首先,根据本文的测量指标对农民工生活满意程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最高的是家庭生活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97分,处于“比较满意”等级;其次是同住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平均得分为3.73分,接近于“比较满意”等级;社会关系、社会治安、居住条件和个人经济状况方面的满意度平均得分分别为 3.52、3.36、3.25、3.16、2.91 和 2.84。

将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作为定距层次的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把影响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质量的个体特征因素、家庭因素、社交因素和社会保障因素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并将调查过程中涉及到的定类变量均转化为哑变量,如性别、婚姻状况、夫妻一起居住、子女在本地就读、参加学校文化娱乐活动、参加单位组织培训、人际关系处理得当、参加保险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工会组织等,运用SPSS17.0软件多元回归分析。从模型中的F值来看,P值小于0.01,说明此回归模型都是非常显著的。调整的R2为0.304,说明回归模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D.W值为1.987,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主要有如下四方面影响因素。

(一)个人特征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高校后勤农民工个人特征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月平均收入和在高校工作时间等因素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006,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中男性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女性;年龄因素的回归系数0.002,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年轻人;文化程度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116,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中学历低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学历偏高之人;身体状况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210,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身体状况因素对其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月平均收入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000,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因素对其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高校工作时间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021,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在高校工作时间因素对其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二)家庭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高校后勤农民工家庭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是否已婚、夫妻是否一起居住、人均住房面积和子女是否在本地就读等因素上。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是否已婚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122,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中已婚人士生活满意度高于未婚人士;夫妻是否一起居住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023,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中夫妻一起居住人士生活满意度高于夫妻未一起居住人士;人均住房面积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002,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对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子女是否在本地就读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136,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中子女在本地就读人士生活满意度高于子女不在本地就读人士。

(三)社交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高校后勤农民工社交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是否参加学校文化娱乐活动、是否参加单位组织培训和人际关系处理是否得当等方面的因素。从多元回归的结果来看,是否参加高校文化娱乐活动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050,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中不参加高校文化娱乐活动农民工生活满意度高于参加高校文化娱乐活动农民工;是否参加单位组织培训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042,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中参加单位组织培训农民工生活满意度高于不参加单位组织培训农民工;人际关系处理是否得当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062,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中人际关系处理得当农民工生活满意度高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得当农民工。

(四)社会保障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高校后勤农民工社会保障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签订劳动合同和是否参加工会等方面的因素。回归结果显示,签订劳动合同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040,说明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度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影响;是否参加工会因素的回归系数为1.580,说明高校后勤农民工中参加工会人员生活满意度高于不参加工会人员。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质量的研究,研究了其生活现状,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情况,发现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状态还比较优越,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更好地解决高校与后勤农民工之间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农民工,实现二者的利益协调,我们应该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来提升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一)对策建议

1.规范后勤部门计划外用工的综合管理。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建立合理的工薪制度、激励制度,规范化后勤农民工的聘用程序,既要在制度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要在管理上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不仅要在物质生活上给予高校后勤农民工以保障,更要使其对高校生活充满满足感。

2.加强高校后勤农民工的家庭保障。高校后勤管理者要关心关爱后勤农民工的家庭生活,鼓励后勤农民工家属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尽量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从而来提升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

3.为高校后勤农民工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目前来看,在高校后勤务工的农民工大多数都是中青年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鼓励其多参加高校组织的一些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等,融入高校的生活氛围,提升后勤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水平。

4.完善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是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提高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后勤农民工合同签订、工会等机制,进一步提高后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

(二)研究讨论

本文在对高校后勤农民工的研究上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存在一些研究不足。本文的可取之处在于,第一,本文选取的研究视角有一定的创新,从高校后勤的视角来研究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第二,在研究农民工的主观生活满意度时,采取了实证分析的方法构建模型来分析影响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这是一个创新。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选取的样本数量有限,仅研究了武汉地区的高校,后续研究者可扩大研究范围;第二,本文在对影响高校后勤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因素的选取上还不够全面,后续研究者可进一步挖掘。

注 释:

① 国家统计局.2016年全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701/t20170120_1456174.html,2017年1月20日/2017年2月14日。

② 我国《劳动法》规定,居民的合法的劳动时间是每天劳动时间为每周5天,每天8小时。

[1]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J].调研世界,2007,(1).

[2]刘渝琳,刘明.农民工生活质量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来自重庆市农民工样本的调查[J].人口学刊,2009,(1):31-36.

[3]杨国强,汪兴东,梁志民,肖芳文.代际视角下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宏观质量研究,2014,(3):94-101.

[4]常韬,许萍,张立军.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术——基于2012年全国20个省区市的样本[J].调研世界,2013,(10):32-35.

[5]姚焕丽.高校“临时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教书育人,2008,(12).

[6]林南,卢汉龙.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构模型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1989,(4).

[7]穆桂斌,沈翔鹰.农民工生存质量、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河北省为例[J].调研世界,2013,(4):35-39.

[8]Angus Campbell;Philip E.Converse and Willard L.Rodgers: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Perceptions,Evaluations and Satisfactions,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76.

[9]林南,王玲,潘允康,衷国华.生活质量的结构与指标——1985年天津千户户卷调查资料分析[J].社会学研究,1987,(6).

[10]焦亚波,汤文建,周江涛.城市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海浦东新区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8,(6).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回归系数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