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
福建大地景观有限公司
探析新型城市公园的发展与实践
——以圆明山公园为例
王晓春
福建大地景观有限公司
新型城市公园的出现,伴随着新的设计理念——智慧公园与实践的探索。秦皇岛海港区圆明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因应圆明山片区整体开发计划而拟定,愿景为构建圆明山片区高品质、创意及前瞻的发展蓝图。该景观规划及设计以圆明山及周边地区整体规划为基础,整合经贸、创研、生态、文化、生活等机能,以圆明山公园作为海港区重要绿地打造活跃的都会新洲为目标,形塑本区作为秦皇岛生活的绿洲、创意的绿洲、文化的绿洲,构建未来都市发展的新契机。
智慧公园;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都市公园
秦皇岛,位于河北东北部,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2012年入选“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第一批国家智慧试点城市。本项目位于秦皇岛海港区圆明山片区,基地南临北港圆明新城,西至秦城公路,距离秦皇岛中心城区10公里。基地面积约100公顷,公园除提供广大的绿色开放空间外,亦将朝向“生态园区”特色发展,使用再生设计并建置智慧型公园管理系统。
圆明山公园、生态公园、圆明湖公园以及欢乐世界共同构建圆明山片区新城“两山、一湖、一乐园”的开放空间系统结构。
圆明山智慧公园以“智慧”、“景观”、“文化”、“游憩”、“生态”为主,并将通过空间连接,系统整合“两山、一湖、一乐园”的开放空间系统结构,为市民及游客提供独特的景观与从事休闲、游憩、运动、文化艺术活动的场地。构建更具有前瞻性、国际性及创意性的都市环境。
圆明山公园引入创新的永续营建科技,确保整体环境品质,更重要的是打破过去基地较为单一、缺少活力的景观状况,重现多样性地景的都市绿洲。
2.2.1 智慧延伸——自然生态
圆明山公园将在自然生态的营造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除了周边绿地做明显串联之外,同时将生态环境尽可能与都市空间结合,致力达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平衡。
采用仿生态的手法演绎出—蜂巢景观柱,荷花雕塑,树形雕塑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将自然与社会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营造出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空间。
2.2.2 智慧领带——永续生活
除了自然生态的意涵外,智慧公园应更贴近都市生活的永续生活议题,回应世界生活潮流的转变,发挥带动永续生活的先驱角色。随着城市化发展与环境修复的需求,在圆明山景区的设计中,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海绵城市的技术引进,将生态系统与设计充分结合。人性的景观、城市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
2.2.3 智慧形塑——生活风格
智慧式的公园另一种定义是和周遭邻里社区在日常生活的融合与生活风格的塑造。无可避免,任何一个都会公园在形体上都存在一条清楚的边界,甚至利用边界来强化该公园的自明性。但对于智慧式公园来说,和周边的日常生活关系应该是越模糊越好,公园内的活动须与其对应的社区生活延续性的连接,或满足这些社区对于公共议题上的需求。
2.2.4 智慧保留——未来性
智慧公园的形塑必须超乎短期效益,将视野放大至长久的未来,因为一座智慧公园是具备可塑性、未来性,在骨架构建之后,参与性活动的安排至关重要,活力的导入应适应都市活动的需求。在空间上必须保留某种程度的弹性,让公园随时间而具备成长、改变的能力。
从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来看,物质系统是其呈现的形式,对它的保护主要应从工程技术层面着手,重点在于“保存”;而价值系统是其表达的内容,对它的保护应从人文艺术层面出发,强调的是“传承”[1]。中国传统人文认识影响下的风景名胜理景,可以说是这种整体性理念的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2]。
圆明山公园中有圆明寺,始建于元代,清光绪年间重修,内设大雄宝殿、玉皇阁、天王殿等建筑。1964年该寺被定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1988年11月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山门为一层歇山顶、大殿为歇山顶三层重檐结构,原有寺房共20余间。山门东西建有钟楼和鼓楼,院前有八百斤的大铜钟。在规划过程中,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修葺,保留原有的文化景观。地脉文化的传承为智慧公园的未来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这个项目在特殊的背景下,设计师面对复杂的现场情况,利用设计师特有多样化的教育与工作经验与理论,能综合性的权衡各要素的地位与关系,使得公园融入到城市内部发展的需求,与城市融为一体。
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园应当是可以吸引各类人群和承载各类公共生活的公共目的地。增加的活力及艺术设施可以刺激丰富山地公园的空间功能。智慧公园环境需要功能化和可持续的东线系统,与自然景观协和共生,承载地方文脉。智慧公园承载参与性生活的弹性和能力是决定山地公园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智慧公园承担的主要功能有:洪水控制与地下补给;水土涵养;缓解风害;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库;文化价值、娱乐与旅游;气候调节等。
植物的选择原则:保护现状发育良好的林地;优选乡土树种为主,灌木层与草本层以耐荫乡土树种为主。对于需要进行林相修复的林地,选择演替早期,生长快的阳性乔木,搭配耐荫的树种,在快速成林的基础上,加快气候顶级群落的形成。特别优先选取能为动物提供食物、栖息空间及筑巢场所的植物。
2.4.1 机遇
圆明新城的建设将带动圆明山公园建设潜能;基地拥有山地风貌,可营造较有特色的公园景观;基地中有圆明寺庙建筑,在人文方面有开发潜能;规划及在建的城市道路加强基地可达性;山地公园建设与周边开放协同进行,有助于形成具有活力的绿色开放空间;山地公园可串联整合绿地系统,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
2.4.2 挑战
圆明山山体地貌特征不明显;圆明山基地周边处于开发阶段,对公园人流及其他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圆明山现阶段游憩设施不足;圆明山公园参与性景观及活动较少;圆明山山地公园在冬季季相景观较为薄弱单一。
[1]李和平,肖竞.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园林,2009(2):94.
[2]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南京:东南大学,2006.
作者信息:王晓春,(女,1977年2月2日),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工程师,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