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2017-03-08 07:14王建兵
湖南教育 2017年25期
关键词:弘毅天行健物欲

文︳王建兵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文︳王建兵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工作者,我们需要反复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里,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价值因素融入我们的德育工作?

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应该做一个热爱家庭的人,做一个“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做一个热爱学习,热爱仁德的人。

第一,做一个热爱家庭、民胞物与的人。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篇》)

孔子认为,孝悌是为仁的根本,“是故君子务修孝弟,以为道之基本。基本既立,而后道德生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

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即“为人弟与子者,入事父兄则当孝弟也”之后,“泛爱众”,热爱人民、百姓,胸怀天下。

第二,做一个热爱仁德、礼义的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篇》)

《论语注疏》认为,“唯有仁德者无私于物,故能审人之好恶也”。正因为“无私于物”,一个人才能有“常德”。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论语·颜渊篇》)

一个能“无私于物”、有“常德”的人,才能“有忠信者则亲友之,见义事则迁意而从之”,才能“爱恶有常”,才能祛除“若人有顺己,己即爱之,便欲其生;此人忽逆于己,己即恶之,则愿其死”的困惑。

第三,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

孔子夫子自道,自己并不是“生而知之者”,只是“好学”“敏以求之”的人。在“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对自己“好学”精神颇为自得的神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此章言人之学道用心深浅之异也。言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也。

第一,它要求我们做一个刚强劲健、自强不息的人。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周易正义》:“天行健”者,行者运动之称,健者强壮之名,“乾”是众健之训。“天”者,万物壮健,皆有衰怠,唯天运动日过一度,盖运转混没,未曾休息,故云“健”者。“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故云“天行健”。此谓天之自然之象。“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以人事法天所行,言君子之人,用此卦象,自强勉力。

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因此愤发图强。刚强劲健,自强不息,应该成为我们人生追求理想的态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刚”呢?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冶长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篇》)

《论语注疏》释为:“刚谓质直而理者也。刚者质直寡欲。”“仁者静,刚无欲亦静,故刚近仁也。”做一个刚强劲健、自强不息的人,必须“质直寡欲”。

曾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即“弘,大也。毅,强而能断也”,“言士能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也”。

正因为“弘毅”才能负重任,致远路,所以孔子批评宰予昼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批评人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第二,它要求我们做一个坚守理想、持之以恒的人。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周易·恒》)

“恒”字之义,可析为二:恒久不易,如守持正道不可一刻动摇;恒久不已,如施行正道坚持不懈。“立不易方”:方,道也,此处犹言“正确的思想”。这是说明“君子”效法《恒》象,立身于恒久不变之道。《正义》:“君子立身,得其恒久之道,故不改易其方。方,犹‘道’也。”

君子应该效法《恒》象,恒久不易,恒久不已,不改易其方。如果中道而废,那么就会功亏一篑。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篇》)

譬如为山者,其功虽已多,未成一笼,而中道止者,我不以其前功多而善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原因就是“中道止者”,也就是说没有做到持之以恒。荀子《劝学》篇认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认为修身、学习应该“不舍”,应该坚守理想、持之以恒。

《大学》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为广泛地学习,在于彰明内心美善的德性,在于使人自新,在于使人处于最完善的道德境界。

而这份“明德”,即孟子所谓“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这是人的本心,“我固有之,非由外铄我也”。由于本心是每个人先天具有的,所以是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心。因而一切为学功夫都应围绕着保持本心以免丧失,即孟子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那么怎样才能保持这份“明德”“良知”呢?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大学》)

所以正心诚意的方法在于致吾心之良知,在于格去物欲之蔽。物欲格除而后良知到来,良知到来而后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好自身。

那么怎样才能格去物欲之蔽,致吾心之良知呢?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普通人,因为尚未臻于圣人之境,所以不能无人欲之私。那么要格去物欲之蔽,就应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诚”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吾心之良知”的层面,应该更进一步,在“成己”的基础上,追求“成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中庸》)

君子以真诚为贵。真诚的德性,不仅要格去物欲之蔽,致吾心之良知,还要用来成就事物。使他人自新,使人处于最完善的道德境界。

……

思考不止于此。将传统文化引入育人领域,必将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血液。

(作者单位:溆浦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弘毅天行健物欲
物欲如镜照灵魂
弘毅崇文 和合精进
——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学校
校训展示墙
百战
运动能够抑制物欲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弹 性
浅谈天行健车联网大数据分析
弘毅投资走下神坛 12年投资成绩单全解剖
运动能够抑制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