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榕
(黎明职业大学思政部 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第四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条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文,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但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强,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难题,鉴于此,充分认识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积极意义,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诸多难题,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主要在校园之外开展的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的各项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推进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抓手,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早在 2004年,《意见》就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一是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能使大学生深化对书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和社会,提升其综合素质,增强其创新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三是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社会阅历,提升其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为毕业后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了解国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大学生提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也有不少高校雷声大、雨点少,实际成效并不尽如人意,现阶段“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尚未充分认识参与社会实践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不求实效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个别高校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认知不足,更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硬性规定的,因此缺乏主动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抱着走过场、草草应付的态度去完成相关社会实践任务。虽然一些大学生也到工厂、乡村进行社会实践,但只不过是走马观花拍拍照,实践内容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结合,提交的所谓的调查报告也大多是停留在对所见所闻的简单描述上,比如在某公司、某乡镇参观的经过、或是旅游景点介绍、美食介绍、民间工艺介绍等,无法实现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实践目的。二是弄虚作假、闭门造车,主要表现为:一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抄袭他人论文和PPT等社会实践作品,或拿来他人的作品改头换面、拼凑成自己的实践成果;二是在社会实践作品中掺水分、伪造数据,例如部分学生提交的社会实践PPT作品中,尽管展示了一些在街头问卷的照片,但事实上所谓的问卷多为从网络上抄袭或复制的,调查数据也多为随意编造的,并非深入实地、寻找目标人群展开实际调查得出的真实结论。凡此种种行为导致社会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是缺乏师资保障,高素质的指导教师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但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毕业之后就进入高校任教,从一座象牙塔进入另一座象牙塔,因此在知识结构、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欠缺,难以满足社会实践教学的要求。二是实践基地不健全。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数量少、类型单一的情况比较普遍,如泉州市目前仅有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等为数不多的实践场所。由于缺乏足够的、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们需四处奔波寻找实践场所,而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场所,却因为个别企事业单位怕担责、嫌麻烦、怕花钱,不愿意接纳搞实践教学的师生,致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落实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三是缺乏经费保障,经费短缺一直是制约许多高校“思政课”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瓶颈因素。开展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这就必然产生交通、食宿等相应费用,但经费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制约因素,使得师生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例如,不少学校安排学生们分组自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额外负担,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而为了节省开支,学生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必要的调研,这使得实践活动随意性很大、极易流于形式,实践效果可想而知。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成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评价指标不尽相同,但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相对滞后。一方面,针对教师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不尽合理。一般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时间跨度较长、过程繁琐复杂,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组织策划、精心设计,并从选题筛选、调研方法、论文写作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但在许多高校中,这些工作仅有一小部分计算教师工作量,与任课教师的年度考核、晋升职称的关联也不够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也极不完善,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对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一般仅由教师一人凭各实践小组最后提交的材料来评定,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通常是数名学生分组进行,而有些小组成员只是空挂名,最多是参与外出游玩、走马观花拍拍照,极少或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实践项目的策划、论文撰写、PPT制作、实践作品汇报演讲等一系列环节,有的实践团队尽管有七、八名成员,可实际真正做事的就少数几个人,有的甚至全部环节均由一人担纲,其他团队成员则“搭便车”,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由于条件所限,教师难以逐一检查并发现个别学生“搭便车”的问题,因而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也导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鉴于上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改革,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势在必行。
当前,政府和高校要下大气力激发、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实践教学与专业知识、就业创业、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们报效国家和社会的热情。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指导学生如何确定调研课题时,笔者总会推荐学生阅读《乡村八记》,《乡村八记》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李强撰写的震憾人心的农村调查报告,作者很自觉地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表现了一个年轻学子应有的勤奋、踏实的作风和认真了解农村、了解国情的科学态度。[2]此外,笔者还通过给学生讲述报载的一些案例使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的吴敏洁等四名同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在看到江宁区公交站牌存在“有站无牌”、“一站多名”等情况后,“帮助整理站牌”成了他们新的实践项目。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一份倡议书交到了江宁区运管所有关负责人手中,成了公交公司完善站牌的依据。[3]通过上述案例,不少学生深刻体会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能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目标,而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服务社会,做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例如,泉州某高校土建系的一个调研小组,就以《泉州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课题进行调研,他们用所学的土建专业知识,对泉州市区的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进行调研,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使得实践内容与所学专业知识得到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是要确保师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因此,应努力创造条件让思政课教师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龙头”作用。同时国家还应鼓励和支持高校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第一线,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指导教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二是要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各高校应当要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逐步搭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谐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敬老院所、知名企业等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开展提供基地保障。例如,泉州市的不少高校,就逐步通过校企合作,在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如恒安集团、九牧王公司等建立了实践基地,为展开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三是要实现经费有保障。有了经费保障,才能资助思政课教师们参与社会考察及科研活动,才能资助高校聘请社会能人高手担任兼职指导老师,才能资助高校建设长期稳定、数量充足的思政课实践基地,从而为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切实推动实践教学持续、健康、卓有成效地开展。
实践教学质量考核在教育功能中有着极强的激励、导向作用,建立一个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一是在教师方面,应当根据《意见》要求,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思政课教学计划,制定明确的教学大纲、实施细则、考核办法等,对教学结果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价,折合计算教师工作量,并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只有加强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促进教师责任心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对于学生方面,为确保学生真实、有效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各高校应出台相应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比如可以通过论文检测软件等技术手段对学生提交的实践调查报告进行相似度检测,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真实性认定,对查实的包办代替、模仿复制、抄袭拼凑等弄虚作假行为,进行取消成绩、重修等处理,并将评比结果作为学生获取学分、评定奖学金、推优评优等方面的依据;还可通过实践成果展示、实践主题报告会等途径大力宣传优秀实践成果的实用价值,充分肯定大学生为社会所作的贡献。重庆交通大学在这方面开展的较为出色,专门设立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培训指导中心,中心履行实践教学的方案制定、培训指导、运行监管、考核评价等职责,他们的实践教学卓有成效、成绩斐然。因此,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学习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交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成功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而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的大背景下,亟需一大批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笔者希冀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大学师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健全完善社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实效性,实现实践教学“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做贡献”目的的理性回归,这也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R].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
[2]苏雁.评价体系滞后,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应“去功利化”[EB/OL].http://www.gmw.cn/01gmrb/2009-08/31/content_971999.htm,2009-08-31.
[3]雷阳.《乡村八记》概述[N].人民日报,2005-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