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红
(内蒙古通辽市结核病防治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内蒙古通辽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40年回顾分析
张丽红
(内蒙古通辽市结核病防治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结核病;防治;回顾分析
内蒙古通辽市(原内蒙古哲里木盟,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通辽市结核病疫情经历了建国前后的流行蔓延、九十年代后的控制下降以及近几年来的反弹回升的过程。2013年,通辽市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统一组织的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工作,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895/10万,涂阳患病率为77/10万,菌阳患病率为93/10万。内蒙古自治区15岁以上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179/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95.5/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45.3/10万;而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5岁及以上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459/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66/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19/10万。整体来看,通辽市结核病疫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水平,是全国结核病疫情高发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全市现有活动性肺结核28583例,传染性肺结核2970例。其中71.3%的患者来自农村牧区,男性患者数高于女性,且多为劳动力。同时通辽市耐药问题严重,结核患者总体耐药率为41%,耐多药率为13.8%。
(一)建所之初到2000年。1974年4月,吉林省结核病防治院医疗队到哲里木盟通辽县开展结核病普查,普查结果显示通辽县肺结核患病率高达1.26%,个别地区高达4.6%,鉴于此,哲里木盟开始筹建盟结核病防治机构。1975年,盟市结防所陆续成立,至1984年全盟的基层防痨网全部形成,防痨工作在全盟全面展开。从1975年5月开始,对发现的病例全部手工建卡,到2000年,苏木镇、旗县市、盟三级登记建卡片19791份,其中痰涂片阳性者9167例。目前每家结防所均配备专职网络员,已经全部实现网络化管理。
(二)2001年至今。2001年开始全面实施《通辽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和《通辽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期间,在全市范围内相续启动了“世行贷款/英国赠款通辽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中央补助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专项资金项目等。随着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规范开展,逐步建立了“政府承诺、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日益完善结核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体系。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不断完善保障措施,确保患者完成治疗管理。
经过40年不懈努力,通辽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上些问题和困难,喜忧参半。
(一)取得的成绩。一是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40年来,共计发现并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8971例,其中痰涂片阳性者14040例;由于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2001-2010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达到结核病控制的全盛时期,10年间共计发现肺结核患者19564例,其中涂阳患者9725例,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达到?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发现率及治疗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治疗管理水平稳定提高。二是开展高危人群结核病防治工作,使结核病控制关口前移。每年均定期不定期到学校、监狱等人群集中场所开展高危人群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2005年起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体检工作,2007年起由政府买单落实中小学新生结核病健康检查,10年间,为10万余名新生开展了结核病健康检查。与市妇联联合,培训妇联等干部职工,共同开展结核病促进工作。结核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使高危人群结核病控制关口前移,有效控制了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取得成绩的同时,通辽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患者发现工作呈现低—高—低的趋势,尤其是结核病控制项目相继停止后,三级财政不再下拨相应的配套经费,导致结防工作运转困难。患者发现数逐年在下降。二是部门协作仍然不够,患者管理仍有待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患者辅助治疗及检查等费用及耐药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经费、防病意识的普及提高等问题都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协作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三是人员匮乏设备老旧,防治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各专业机构业务用房面积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同时检验设备及检验水平低,均无法按照现代化结核病控制策略要求开展痰培养工作。
(一)政府有效履职,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和经费投入。应建立政府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
(二)建议各部门加强协作。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建议对排菌患者建立出行报告和出行路线限制制度,以保障更多人民群众的健康。二是对患者尤其是耐药患者提供免费的诊断治疗和关怀救助等保障。三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宣传部门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提高人民群众防病意识。
(三)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建议增加和保证各级结防机构及苏木镇卫生院防痨人员编制,切实解决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偏低问题,用待遇留人,用政策留人,稳定结防人员队伍。
本文编辑:吴玲丽
R521
B
ISSN.2095-8242.2017.003.5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