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元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对大学捐赠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王殿元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大学捐赠文化是大学文化和社会捐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凝聚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的发展信心,更影响着全体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把握大学捐赠文化的建设方向,做好大学捐赠文化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捐赠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大学捐赠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综合性大学;捐赠文化建设;研究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对促进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学捐赠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全新发展与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社会捐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大学捐赠文化蕴含着较为深刻的意识形态,其由具体的捐赠行为所折射出的文化底蕴形成,具有长期性、长效性,整个捐赠行为是长期存在的,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正因如此,捐赠文化会影响全体师生的责任意识和精神意识,能够让全体师生更加深层次地认识人生与社会。
目前常见的大学捐赠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建筑捐赠、现款捐赠、慈善捐赠、基金捐赠、设备捐赠、感恩捐赠、书籍捐赠、特殊物品捐赠八种形式。其中,建筑捐赠主要是指捐建大学建筑,高校根据捐赠人的意愿为大学建筑命名。现款捐赠是指以现金方式对学校实施捐助,而这部分捐赠的款项由学校自主安排。慈善捐赠主要是以做好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主的一种捐助。基金捐赠主要是给学校或者某个特定主体捐赠一笔资金作为基金进行专款专用。设备捐赠主要是指给学校捐赠一些设备。感恩捐赠是指捐赠人士对母校拥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当其自身事业有成后,对母校进行的感恩回报。书籍捐赠是指向学校捐赠书籍供学校长期保存。特殊物品捐赠主要是指捐赠给学校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收藏物。
校友、社会公众人士、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构成了大学捐赠文化的载体。其中校友捐赠是大学捐赠的主体力量。社会公众人士、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是大学捐赠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有效凝聚发展信心。正是因为大学捐赠行为与捐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所以,社会各界都纷纷向大学进行捐赠。只有大学办得好,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而当大学捐赠能够给社会建设带来贡献时,社会各界也会对大学充满信心,进而从各种方式入手对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给予支持,最大限度推动大学的发展。
第二,推动高校快速发展。大学接受捐赠后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经费不足的状况,从而促进大学的快速发展。获得捐赠后不仅能够改善大学的办学条件,还能进一步强化大学的内涵建设。捐赠加大了学校对教育的投入,自然也就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建设是大学生存的根本所在,体现在教师发展与学科发展两个方面。通过捐赠,大学拥有了充足的经费,可以资助教师进行深造、进修,提高个人素养。同时,充足的经费也能为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保证,进而有力气去建设品牌课程、品牌专业、品牌文化等,有实力去进行内涵建设,进而巩固教学质量就是大学生生命这一基础要求,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对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对大学进行捐赠的往往都是成功人士,而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艰苦心得恰恰能够对在校大学生产生尤为深刻的触动。这种教育影响力远远胜过空泛形式的说教,从而使在校师生受到巨大鼓舞,进而深刻认识到个人财富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一,把握大学捐赠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现阶段大学捐赠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常态,所以,大学更应该正确把握捐赠方向,做好大学捐赠文化的建设工作。只有把握正确的建设方向,才能使具体捐赠工作得以贯彻落实。同时,捐赠又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更应注重精神层面上的重要意义。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捐赠文化建设的指导方向,确保大学在整个捐赠过程中,不会因为捐赠而使学校遭受损失,产生负面影响,要让捐赠文化成为推进大学先进文化发展的助推器。
第二,做好大学捐赠文化建设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首先,要构建一个专门的捐赠机构,安排专人处理捐赠接收工作,及时寻求到可以向大学捐赠的机遇,还要及时与捐赠者、捐赠单位进行沟通,做好相应的回访工作,激发捐赠者的积极性。其次,要强化董事会的作用,通过董事会使大学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再次,要加快校友会的成立。校友是大学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争取校友对学校的捐献已成为学校进行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大学应在全国各地设立校友会与校友总会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健全的校友网,强化校友与母校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校友的归属感,凝聚校友的热情。大学需要常常联系校友、关心校友、帮助困难校友,这样才能使其将捐赠母校当成是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大学可以通过捐赠更好地发展,在社会上树立更好的形象,使校友们都能够以母校为荣,时常惦念母校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此外,要将捐赠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让校园文化包含捐赠文化。当新生刚刚踏入校园时,应该给其详细介绍学校的历史、杰出人物、学校所具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学校的重大事迹,使新生们能够从踏入校园的那天起,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捐赠意识,将捐赠当成是自身的道德品质融入到学生们的血液中,形成一种责任与义务。
第三,加强对大学捐赠文化尊严的保障。保障大学捐赠文化的尊严主要体现在重视大学捐赠文化、尊重捐赠人两个方面。在捐赠文化的重视上要将倡导捐赠文化与保护捐赠文化相结合,给予大学捐赠人士应有的尊重。例如,可以根据捐赠者的实际意愿、实际业绩,在大学中进行广泛宣传,并将其写入学校的大事迹中。如果捐赠者的实际捐赠款项是专门用来资助学生的,或者是用来奖励老师的则应该让捐赠人士与受到捐赠的师生之间保持长期的联系。在校园内,要为捐赠建筑树立清楚的捐赠标示或者刻碑颂扬。在大学简介中将捐赠人士的捐赠事迹写入其中。建立专门的捐赠文化档案馆,将所有捐赠资料分门别类归纳,并日复一年、年复一年地展示,以此教育学生要感恩捐赠者。
大学捐赠文化建设对办好大学十分有益,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入研究与弘扬大学捐赠文化,正确把握大学捐赠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做好大学捐赠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使大学捐赠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使师生都能拥有感恩、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建设。
[1] 朱光钛.大学捐赠文化建设研究——以集美大学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7):110-115.
[2] 杨波.关于加强高等教育社会捐赠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59.
[3] 郭霞.我国捐赠文化生态刍议[J].理论学刊,2010,(01):111-113.
[4] 程术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捐赠及其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5] 邹晓东,吕旭峰.校友情结:美国高校捐赠的主要动因[J].比较教育研究,2010,(07):72-77.
[6] 宋传文.我国捐赠文化的缺失及成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141-145.
[7] 陈玥,唐靖.中国捐赠文化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57-158.
[8] 李冬梅.普林斯顿大学捐赠体系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05):105-107.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s donation culture
WANG Dian-yuan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China)
University donation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culture and social donation culture, which not only embodies the community’s confid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but also affects the life view, values and world view of all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he donation culture of university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onation culture.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donation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onation cultur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Dona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Research
2017-05-12
课题项目:2016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地方综合性大学捐赠文化建设对策研究》,编号:JD2016023
王殿元(1964-),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G649.7
B
1674-8646(2017)14-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