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敏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新疆 阿勒泰 836100)
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急诊标本送检率的影响
孙一敏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新疆 阿勒泰 836100)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急诊标本送检率的影响,为临床进行血液标本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针对来我院就医的需要采集静脉血标本的患者(200例、2013年3月22日~2014年6月27日)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标本管理,实验组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采取品管圈活动,血液采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标本送检率。结果 实验组的标本送检率为99.00%,对照组的标本送检率为8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实行品管圈活动具有积极意义,可明显提高急诊标本送检率,确保血液标本合格,故值得应用和推广。
品管圈活动;急诊;标本;送检率
静脉血采集是临床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1],静脉血标本采集的不合格,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一旦血液标本无法送检将大大增加患者的负担,并延误急诊患者的抢救时机[2],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临床血液标本的送检率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为进一步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急诊标本送检率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中笔者主要针对来我院就医的需要采集静脉血标本的患者(200例、2013年3月22日~2014年6月27日)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针对来我院就医的需要采集静脉血标本的患者(200例、2013年3月22日~2014年6月27日)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08±4.21)岁(最大年龄为54岁,最小年龄为15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分布比值为60:40;对照组10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35±4.11)岁(最大年龄为53岁,最小年龄为16岁),男性与女性之比为61/39。将2组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比较,P大于0.05,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血液标本管理),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标本采集结束后,做好标记,以免混淆,静脉血液标本应在最短的时间内送检,以免发生血液标本发生变质。
实验组(品管圈活动)。
(1)首先需要成立一个品管圈的活动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10名护理人员,其中,有一名护理成员为护士长,护士长需要对护理成员进行适当的指导学习[4],主要包括循证医学的预防知识,还需要拟定一个计划,设定一个目标,接着对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评估以及探究,之后再对其进行适当的预防以及分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情况。
(2)品管圈活动小组需要通过查找文献的方法,将在经过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统计,并针对其问题进行查找文献探究,并给予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将提高急诊标本送检率作为主题。
(3)设定目标:设定急诊标本送检率的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累计百分比*组员能力。
(4)对策拟定:根据血液采集不合格的原因,拟定对策计划,具体措施包括:①制定血液标本采集流程,流程内容应包括操作前准备、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后的查对,确保流程清晰;②强化操作培训:将标本采集知识系统化,加强岗前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以减少不规范标本采集情况的发生;③优化标本采集及运送交接流程:对采集标本进行逐项的登记和签名,血液标本采集结束后,需反复核对条码信息和标本数,及时送检。
(5)针对具体的情况使用PDCA循环法进行干预,在干预的过程中还需要告知患者所需要注意的有关情况等,完成一定的血液采集护理操作标准流程,对于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对不足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评估等,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
1.3 观察指标
标本采集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标本送检率进行观察,标本送检率为:患者标本能够按时及时送检,且实验室认为标本合格。标本送检率越高,表示标本采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AA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小于0.05,存在较大差异。
在标本送检率的比较中,实验组的结果为99.00%,对照组的结果为80.00%,2组结果相比较,P小于0.05,差异较为显著。
品管圈的干预方法主要是通过成立一个品管圈活动小组,之后通过全员参与的方法对工作的场所进行适当的管理改进,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血液标本检验是临床重要且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静脉血液标本是否合格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急诊患者的血液标本无法正常送检,就会导致二次采集,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急诊血液标本的送检率具有积极意义。
采集步骤不规范、对患者本身的血管因素不了解、环境因素是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但是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血标本抽取送检流程[5]。品管圈活动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主题、对策拟定、流程评估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规范血液标本采集流程,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事件的发生,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本文研究中所出现的品管圈活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凝聚护理干预的力量,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6]。但在品管圈管理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两点:(1)确定品管圈主题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或实际现状,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品管圈活动干预的顺利进行;(2)品管圈目标的设定应结合实际,定时对组员的培训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估,根据组员的评估结果制定目标计划,确保目标设定的合理性;(3)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干预过程中,还需要适当的发挥个人的主管能力,从而进一步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情况。
在标本送检率的比较中,实验组的结果为99.00%,对照组的结果为80.00%,2组结果相比较,P小于0.05,差异较为显著。说明品管圈活动可在血液标本管理中积极应用价值。此研究结果与吴毓新、朱斌、陆烨、凌芳、孟鑫[10]等学者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病人血培养送检率》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通过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影响因素解析,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住院病人血培养送检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表明,实行QCC后,通过干预血培养送检率由30.5%提高到72.73%,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实行品管圈活动具有积极意义,可明显提高急诊标本送检率,确保血液标本合格,故值得应用和推广。
[1] 景 枫.品管圈在提高入院3d病人大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4(36):3410-3411.
[2] 徐 青,曹志刚.品管圈活动在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95-1697.
[3] 张艳萍,杨 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大小便送检率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4):65-66.
[4] 杨红梅,郭俊艳,王兴萍,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577-579.
[5] 杜延召.品管圈在提高门诊静脉血常规3 0分钟出报告率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0):171-172.
[6] 张艳萍,杨 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大小便送检率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11):361-362.
本文编辑:吴玲丽
R197.3
B
ISSN.2095-8242.2017.033.65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