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都想‘走出去’,一直都在寻找机会‘走出去…’”集团董事长如是说。老兵工厂,往往都是父一代子一代都在工厂工作,凌云也是如此。
除了引领凌云发展的“股权多元化、经营专业化、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区域化”的战略格局,凌云发展还有一“化”,那就是“国际化”。凌云要成为国际化大公司,走出国门是必然选择,也是内在需求。为此,凌云一直在寻找机会“走出去”,并就什么时候走出去,走到什么地方去,走出去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都经过深入的研判和充分准备。
身为兵工子弟的李喜增,16岁参加工作,45岁接手凌云,他没有让父兄们失望,他和他的伙伴们把目光投得更远,带着“百亿”凌云梦想,迈着“入世”的脚步,凌云人开始迈向全球。
2012年3月,在兵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艰苦的商务谈判,凌云集团收购德司凯毅德车锁公司股权的收购协议在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订,同年的9月完成了股权交割,至此,兵器集团第一家收购海外公司完美收官,也是凌云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融入全球经济生产网络,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坚实、最成功的一步。
“民品基地”建立并渡过初期的难关之后,企业最初的战略构想对未来的影响开始显现:企业相继成立三家中外合资企业,引进了外资,打造了新的产品发展平台;随着中国汽车业和市政工程的发展,凌云在大的汽车主机厂周围和市政工程管道聚集区建立分(子)公司,形成了“股权多元化、产品系列化、经营专业化、市场区域化的发展模式。凌云、亚大也随之成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塑料建材行业的驰名品牌。
“汽车零部件是个停不下来的行业,实现本地化供货是保持与主机厂战略合作关系,维护并扩大市场配套份额的前提和重要保障。不投资,可能对当期经营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市场份额就会逐步萎缩,就不会有长远发展。”时任总经理的李喜增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清醒的判断。
凌云集团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始终坚持不单纯追求规模和可观的利润,坚持走出去”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引进来”,就是不断地进行产业整合,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收购德同凯毅德公司使凌云集团汽车零部件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并获得了车锁领域的高端技术和高端客户,为凌云集团初步赢得了同际竞争优势,也为凌云集团进一步获取、支配海外资源,实施新的并购,积累了经验,搭建了平台,对凌云集团的主营业务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也为凌云集团的创新发展蓄积了后发优势。2012年9月完成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后,通过有效管控,实现了凯毅德公司的平稳过渡和快速发展。凯毅德公司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78亿元,同比增长8%,2015年上半年(排除汇率影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同比增长了88%,效益大大高于规模增长。
2015年4月16日,凌云股份公司通过凯毅德公司资源和平台,与德国瓦达沙夫公司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并于9月2日完成资产交割程序:至此,凌云股份公司成功收购德国瓦达沙夫(WAG)公司100%的股权工作顺利完成:
成功收购WAG公司100%的股权,是继凌云集团成功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后,在全面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进程中又一次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WAG公司的产品与凌云汽车金属零部件产品具有相同、相通、相近、相似等特点,且WAG公司拥有本行业前沿技术。通过并购,可迅速弥补公司在高强度、轻量化等汽车零部件产品科技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的“短板”,获得关键技术和工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形象,使凌云在汽车金属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凌云集团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长动力转换、发展质量提升以及推进工业4.0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建设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打造中国市政工程塑料管道系统龙头企业、建设某军品装置科研生产基地,对凌云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国际销售渠道,争取国际高端客户资源,建设国际化大公司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于是,一个曾经面临边缘化,无军品、无民品、无资金,陷入生存困境的三线兵工企业,胸怀凌云壮志,背水一战挺进民品市场,实现了浴火重生。凭着“敢打敢拼,永不言败”劲头勇闯世界,创造了“军转民”一个又一个奇迹,使一个濒临绝境的企业化蛹成蝶,闯出了一条令人叹服的自力更生之路,一条成功之路,谱写了发展壮大的传奇故事。
回眸凌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拐点,凌云人的“造梦”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完成了一个个伟大的壮举。凌云也由此成为一只火凤凰,浴火重生。回顾这段经历凌云人感触颇深:从苦难走向辉煌,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有梦想才会有动力,有梦想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