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霞
摘要:商业银行在发展阶段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在经营管理阶段也会充分引入市场先进模式。原有的资产管理模式向证券化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难点,相关的管理制度仍然有待完善。确保管理计划能够更高效的落实,文章将针对这些难点以及解决措施展开探讨,分析商业银行发展所面对的情况,为优化发展形式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减少经营管理阶段所面对的问题,在保障资产稳定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引言
我国资产证券化研究起步较晚,但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资金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使用安全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也能为机构带来更客观的經济利益。资产证券化并不是面对商业银行全部资产来进行的,而是结合投资能力设定一部分专项资金,这样即使资金的收益时间比较长,也不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其他金融业务的进行,保障了财务系统的稳定性,帮助商业银行增大市场竞争力。
一、开展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1.增大资金的流动性
商业银行在开展贷款服务时,不同客户对资金的额度以及使用标准需求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难以落实统一的监管计划。资金管理向证券化发展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资金流动性是基于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首先要保障的,如果发现存在不合理的内容,则更要加强管理协调,严格监管资金的交付流动情况,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现象,保障自身财务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
2.提升经济收益
资金证券化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在本金被投入到市场的前提下,资金所带来的收益能够持续的流动,这样商业银行接下来所进行的发展规划才不会受到影响。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经营管理规划中,是以实际资金的调动能力为依据来进行的,这样避免了资金限制所带来的收益降低问题,并且在投入前会进行全面的调查,判断资金投入使用后是否能够得到更高效的收益,使商业银行的发展规模稳定扩大。
3.化解资产净损失
调查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可以了解到,净损失常常会出现,很难通过运营优化来自动化解。想要从根源治理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对资产的处置模式进行重新规划,充分落实证券化处置模式,净损失部分的资产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商业银行的资产处置拥有了新的方向,这种处置形式对商业银行来讲是更大的机遇,实现对资产净损失的批量化的处置,在保障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减少损失,提升收益[1]。
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
1.提前偿付以及信用问题
虽然资产证券化仍然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经济纠纷问题难以解决,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各阶段的发展规划出现脱轨现象,很难准确的判断接下来应该采取的调控措施。管理人员仅仅从资金流动表面情况来进行分析,实际的资金使用情况却已经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难以在基层中应用落实[2]。这样对借贷方是有利的,能够减少总的偿还额度,但却打乱了商业银行原因的规划,这也是现阶段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资金流动性问题
商业银行在设定证券化计划时,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商业银行遇到了资金流动性的隐患问题。商业银行发展阶段要不断的更新资金管理体系,并针对市场环境下所遇到的风险进行专项防治,实现更高效的证券化经营模式[3]。这样才能避免银行在经营管理期间遇到财务风险问题,也为接下来所进行的管理控制计划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3.利率风险
证券化经营理念中,财务系统的风险防控存在很大的不同,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并不是固定的,并且其中存在很多的变化因素。面向商业活动所进行的借贷服务,也会受到市场变化环境的影响,最终所获得的利率与规划的利率之间会存在一些差异。对于利率的变化也难以采取解决措施,只能通过最初的风险变化进行预测,并且接下来所要计算的业务开展形式中,也会因此而受到风险影响,收益以及基层中的管理计划都难以实施[4]。
三、政策建议
1.建立信用评估体系
针对商业银行所出现的信用以及提前支付问题,可以采取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式来解决,结合调查的结果进行评估体系的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在各部门之间要形成完善的配合体系,定期对市场反馈进行整合。这样的经营体系能够起到规避次贷风险的作用,使商业银行真正的发挥市场驱动作用,达到建设计划的预期标准。解决信用问题后,能够帮助提升商业银行的经济收益,预期的证券化目标也因此而实现,为工作计划在基层中的落实创造条件。
2.第三方风险的预防和应对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变化,产生出很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使客户能够通过更多种途径来进行理财服务的选择。应对第三方风险主要对策如下: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常态化,增强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加强违约失信行为的法律约束、规范及惩处力度。规范和完善的信用评级市场,提高信用评级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从业素质,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利率风险的预防与解决
商业银行以人行基准利率为基础发放浮动利率住房按揭贷款,可以有效预防利率风险,来应对贷款利率变动而产生的风险。加强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因为利率变动而随意改变利息支付模式的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并加大惩处力度。加强商业银行信用教育并培养投资者的信用意识和维权责任感,并达到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醒,李长锁.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07).
[2]丁怡心.关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理性思考[J].商,2014(23).
[3]伊爱华.关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理性探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5).
[4]邱询旻,李珺.不良资产证券化现行运作模式及其效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