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然 耿世波
摘 要:天气预报是人们了解天气未来情况的重要途径,对人们为接下来的活动准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在农业生产中,天气预报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天气情况的了解,农民能够适当调整农业活动,尽可能的减少因天气变化而对农作物造成的伤害,从而保证农产品产量及质量。本文就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83
天气情况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因而,农民只能够通过提前预测天气情况,进行防范,才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更多损失。这也使天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服务尤为重要。
1 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的重要价值
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天气预报具备指导农业活动的重要价值。不同的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由其是南北差距较大,无法遵照同样的标准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因而,农民需要依靠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结构等进行合理设置,以确保资源的科学运用,结合本地区优势,实现农业生产及生态环保的同步发展;天气预报具有完善农业生产预警机制的重要价值。天气预报主要是通过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获取气象变化动态信息,并利用卫星对农业生产相关的水源安全、农业污染等情况进行了解,准确对灾害天气进行预测,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动态化的预警信息,从而使农民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天气预报具有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的重要价值。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最重要体现就是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1]。而天气预报便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运用,通过气象台的信息平臺实现天气信息的共享,使农民及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对气象灾害进行防范,将损失降到最低。
2 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现存问题
目前我国天气预报预测技术水平不足,一些观测仪器的观测效果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大大影响了服务效果。其次,天气预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检测种类较少,难以满足所有地区的服务需求,无法进行分层次系统检测,检测数据缺乏针对性。且监测的覆盖面较少,涉及专业领域不足,预报信息实效性较差;天气预报过程中,缺乏气象专家及农业专家的指导性意见,使一些农民即使了解到未来天气情况,也无法准确的做出有效措施,难以发挥天气预报在增强农业生产灾害预防能力方面的作用;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后备资源力量迫切需要得到补充。
3 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优化对策
3.1 优化天气预报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气象部门应意识到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升自身服务意识,不断优化天气预报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由于当前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的业务发展还在探索阶段,因而,气象部门还需加大资金、技术等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入先进的观测仪器,并加强预测技术以及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实验研究,提升预测的准确度以及服务水平,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天气预测信息。
3.2 增强天气预报信息时效性
为保证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性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还应促进预报结果的精细化及实效化。当前我国天气预报中,5d以内的预测信息相对准确,因而,服务于农业生产中的天气预报信息,应将发布时效限定在3~5d。同时,空间尺度应精确到县及县以下。为确保时效性,也应建立天气应急预警通道,确保在重大天气事件时,能够使农民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3 科学掌控天气预报服务方向
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天气预报服务的过程中,气象部门应充分掌握我国各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农产品种植分布、生长特征等,结合气象专家及农业专家意见,在为农民提供天气预测信息的同时,适当提供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建设性建议以及气象灾害有效应对措施,从而充分满足农业生产服务需求,为天气预报提供明确的服务方向。
3.4 储备高素质天气预报人才
气象部门应做好服务农业生产的天气预报人才储备工作,积极吸引既具备专业气象知识,又了解农业生产内容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人才管理中,构建有效的绩效考核、培训教育、责任制度体系,规范技术人员核心价值观,激发其竞争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加有效的天气预报服务。
4 结论
天气情况往往是人类难以转变的,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不会因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因而,农民需要依靠准确、有效的天气预测信息,提前做好气象灾害预防工作,避免给农作物造成过大的伤害。而当前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还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尽快优化服务体系,增强信息时效性,准确掌控服务方向,加强人才资源储备,从而使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服务价值得到切实发挥。
参考文献
[1]马树庆.现代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2012,2(2):278-282.
作者简介:周福然(1986-),男,蒙古族,辽宁朝阳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短期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