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晗 蔡武宁 于海艳
摘 要:近年来,宿城区粮食生产虽处于稳中略升状况,但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农资及劳力成本增、地租高、粮价低、极端气候等一系列影响粮食安全生产因素。笔者针对宿城区粮食生产实际情况,分析粮食单产提升潜力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粮食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单产潜力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26
引言
宿城区现有耕地面积3.33万hm2,分布于11个乡镇及项里、河滨2个涉农街道。粮食种植一直以稻(玉)-麦轮作一年两熟制。近年来,常年种植小麦2.67万hm2,单产420kg左右;水稻1.67万hm2,单产580kg左右;玉米0.8万hm2,单产360kg左右。全区粮食作物近1000kg/667m2,总产36万t左右;2004年以来,粮食单产稳中略升。
1 影响粮食安全生产因素
1.1 种粮比较效益偏低
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农资成本难以下降。宿城稻、麦轮作区每年种子、肥料、农药、人工、农机、水费等投入成本1400元/667m2左右。按正常年份稻麦每667m2产1000kg和近年粮价计算,年产值约2400元/667m2左右,年利润1000元左右,若遇自然灾害等特殊年份,利润更低。若是流转承包户,除去地租,几乎无利,特殊年份可能赔本。尽管国家每年都出台粮食保护价,但实际上粮食价格由市场决定,实际粮价涨幅偏低于成本增幅,种粮比较效益偏低,不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发挥。
1.2 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劳动力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相对偏弱,劳动技术提高难度大,经验式粗放式管理,影响粮食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制约粮食种植科技水平提升。
1.3 灾害性特殊气候时有发生
由于全球变暖,极端性天气引發气候事件增多,粮食生产仍面临干旱、涝渍、大冷、大暖的气候影响,旱涝灾害年份时有发生。同时,受品种抗性、耕作制度及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大发生概率仍然较高。
1.4 生态环境不佳
当前,全区农作物主要为稻(玉)麦轮作种植,有些农户往往采取掠夺式经营,耕地不进行科学培肥,全靠施用化肥获得高产,导致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地力下降。同时,农药、化肥、农膜等长期大量使用,面源污染加重,城市周边、部分交通干道耕地的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超标,影响粮食质量和效益。
1.5 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尽管全区有一部分土地进行了规模化种植,田间平整度得到改善,但仍有一大部分农户土地为分散多地种植,田埂密布,高低不平,公共道路、毛渠被逐步残蚀损毁,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同时,耕地零散经营不利于大型农机使用,中小型农机作业效率低价高,限制了生产效率提升。
2 宿城区粮食增产潜力及高产措施
2.1 不断提高粮食单产
目前,全区粮食单产高低悬殊大,就水稻而言,单产水平在450~700kg,产量低的地方可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因地因苗施肥,实施良种良法配方技术等措施提高单产。
2.2 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开发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步缺乏,规模流转种植是必然趋势,原先户下纵横交错的田埂小路可以充分利用,种植面积扩大;土地村庄搬迁集中居住,将新增耕地面积,土地逐步步入规模种植模式,田间沟渠桥涵将会逐步得以配套,提高作业效率提高作业效果。
2.3 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根据近年调查情况,灌溉条件好的地区粮食单产明显好于灌溉条件差的地区,且产量相对稳定。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加入投入,通过整平土地建设沟渠桥涵套配套改造灌排设施,创建有利于统一管理便于机械化操作的高产稳产粮田,提高作业效率,增强粮食生产抗灾能力。
2.4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
全区农业科技应用率仍然偏低,粮食作物高产品种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常规品种自留种仍占一定比例,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仍有死角,现有品种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通过示范户示范带动及科技培训深入开展,优良品种、组装配套集成农艺和农机技术将会进一步推广落实。
2.5 提高粮食产前产后保障水平
目前,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粮食烘干、仓储、运输能力不匹配。通过引进先进机型,推进社会化服务,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同时国家对粮食烘干、仓储、运输等设施建设补助力度加大,将提升粮食收储和调运能力,夯实粮食产前产后保障基础。
作者简介:张晗(1971-),女,江苏宿迁人,宿迁市宿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办事员,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