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泵站机电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取决于3個因素:机电设备的采购质量、安装质量,机电设备的规范操作以及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水平。本文对影响泵站机电设备的维修护理工作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泵站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泵站机电设备;维修质量;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V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55
泵站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是整个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本文就影响泵站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的因素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降低泵站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的因素
1.1 操作人员操作技能不合格或者未进行规范操作
大型泵站的机电设备类型比较多,运行人员技术水平大都不高,在进行操作前对操作技能还未掌握完全或者在操作时不按标准规范操作,使得设备容易发生故障。即使由于侥幸故障没有发生,不规范的操作对于泵站机电设备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影响其使用年限。比如在进行离心泵停机操作时,在出水闸阀全开或关闭不完全的情况下,运行人员就进行停机操作,这时水泵在高压水流的冲击下高速反向旋转,轻者造成设备磨损,降低水泵效率,重者可能造成水泵轴承损坏,泵轴断裂的严重事故。
1.2 检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过关,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检查人员在对泵站机电设备进行巡检时,由于其本身的专业水平不过关,所以不能对设备的各项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导致即使设备出现了问题,检查人员也不能及时地发现。比如某泵站35kv变电所检修后维修人员把35kv电压互感器低压侧接线接错,使得电压互感器低压侧短路,投入运行后运行人员没有到现场检查设备,也没有注意运行参数,造成35kv电压互感器炸裂。如果检修人员责任心强一点,仔细进行检查,不会造成35kv电压互感器低压侧短路的接线错误。所以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很重要,要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
1.3 内部维修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水利单位一般重建设,轻管理。泵站运行人员技术素质低,加上平时对职工队伍的培训教育不够,尤其泵站一般比较偏远,再加上体制的原因,不能吸引高学历人员或技术过硬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泵站工作,从而提升泵站的管理水平、设备维修水平。泵站管理单位对泵站机电设备的维修不重视、不作为,使得内部维修人员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专业技能也日益生疏,平时小病不治,让设备带病工作,等到设备出现故障时没法进行良好的处理,只能通知专门的机电维修单位。
1.4 专业维修人员只完成指定维修工作
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工作时,专门检查所指定故障发生的部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不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甚至维修过程中所发现的其他位置的故障却置之不理,使得检修质量不高。
1.5 维修人员的检测工具需及时更新
很多维修人员的调试仪器或者检查工具陈旧,导致测出的数据误差较大,影响判断结果。所以维修人员的检测仪器需及时更新换代,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
1.6 设备改造不完全为维修埋下隐患
由于体制的原因,泵站续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性差,来一部分钱 ,干一部分事,致使改造不完全,为将来的设备运行及维修工作留下隐患,使泵站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 改善泵站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的方案
2.1 建立考核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按照泵站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实行目标管理,来考核泵站管理工作,保证指标达到要求。对于内部管理问题,泵站应建立起完整的奖惩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制。
2.2 经常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3 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泵站技术比较复杂,既有高低压电器设备,也有水机设备,需要具备机械、电器、水利多种知识才能对泵站进行高效管理。即要对机电设备的设备技术资料进行存档,也要对泵站工程资料进行管理,以便平时学习和查阅,为设备的维修提供技术支撑。在运行管理时,要建立设备档案,更要建立设备维修档案,对设备大修以及平时的小修进行记录。对各种测量参数进行记录,以便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平时配件的更换数量、周期,以及维修材料的消耗等,通过分析来发现设备损坏的规律,从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4 设备和维修技术的更新换代
有的泵站机电设备经过长期的使用,已经不堪重负,维修起来也已经十分困难,此时就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继续发挥效益。
3 结束语
泵站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对于泵站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也是水利工程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石。通过对泵站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问题,使机电设备运行更加稳定,提高了运行效率,保证了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张猛(1970-),男,宁夏吴忠人,水利工程师,机电管理维修,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扬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