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炒作游戏“高送转”应增加透明度

2017-03-07 20:36陆永花
时代金融 2017年4期
关键词:海润内幕股价

陆永花

又是一年“送转”时,需要提前打点预防针。2016年11月23日,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高比例送转方案的公告格式》,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加以规范,要求披露高送转时必须披露业绩预告,原则上不支持亏损或业绩大幅下滑公司高送转,公司有责任向重要股东问询减持计划。

众所周知,所谓高送转,是指上市公司大比例派送红股或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一般10送转5股及以上才定义为高送转。这是上市公司分红的一种方式,也是市值管理的一种工具,高送转本身表明了上市公司对未来业绩的良好预期,往往能获得投资者青睐并追捧,从而提升股价。

每到岁末年初,便出现高送转行情。近期颇受广大投资者青睐,也受到监管层关注。截至2016年11月25日,A股一共有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送转方案,送转力度较大的公司,股价明显上扬,如优博讯、云意电气。

高送转对于公司股价有一定的刺激效果,一些有减持意愿的公司重要股东意欲通过高送转刺激股价,进而有利于减持。因此,高送转期间叠加股东减持的现象并不罕见。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实施高送转方案的公司中,有超过100家公司被股东减持,减持金额超过亿元。但有些公司并无业绩支撑,甚至有意策应股东减持。于是,沪深交易所果断出手,修改高送转方案公告格式,以加强高送转概念炒作的监管。种种迹象表明,高送转或成为下一个监管风口,当下已不是炒作高送转概念最好的时机。

高送转概念之所以受到市场偏爱,主要还是高送转表明了上市公司对未来成长的信心,除权后的低股价也有利于增强股票的流动性,形成明显的填权效应。从积极意义来说,高送转可缓解市场恐慌性暴跌,在股市波谲云诡的形势下给股民一丝信心;高送转可为定增“护价”,防止股价塌方式暴跌;高送转可帮大股东质押“托底”,免除追加质押物的尴尬。

一个典型的案例可说明高送转的神奇效应。2015年6月19日,经过近一个月的停牌后,春兴精工大额定增预案出炉。公司拟以23.50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063.83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9亿元。然而受市场行情影响,春兴精工复牌便遭遇连续下跌,甚至跌破了23.50元的定增价。但是,戏剧性的故事发生了,在公司宣布拟10转20之后,春兴精工的股价逆势反弹,不仅冲出低俗,还再创新高,一度占据44.58元每股的历史高位。

但是,说白了,高送转再神奇,也只是一个概念炒作的游戏,是A股炒作的噱头,无论是送是转,送转之后公司股本虽说扩大了,但股东权益只是摊大饼,面积变大了,但厚度变薄了。况且由于公司经营情况未有实质性变化,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股本的扩大,每股收益反而缩小。而且目前市场上高送转质量参差不齐,且呈现内幕交易、利益联动的趋势。高送转已蜕变为A股市场上最不公平的博弈板块,送转过程泄露大量的内幕消息,很多大股东是借高送转出货,利益输送现象严重。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高送转大比拼弄不好会是一个陷阱。有的上市公司把高送转变成了炒作股价的工具,故意释放利好的烟幕弹,迷惑投资者,掩护利益相关方趁机套现出逃,成为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的惹祸根苗。

两年前海润光伏高送转就是一场乌龙阵:预亏8亿前夜发布高送转信息,大股东高位减持套现6.89亿元。海润光伏2015年1月22日发布公告称,前三大股东同时向董事会发起高送转“10转20”预案,当天大量资金入场,海润光伏涨停。没料到,一个星期后,上述三位高送转提议人摇身一变却成了减持人,二股东九润管业减持0.784亿股,套现6.89亿元,并退出海润光伏前三大股东席位。令市场瞠目结舌的是,在规定公布业绩预期的最后时刻,海润光伏扔出了“去年预亏8亿,公司即将被ST”的重磅炸弹,瞬间股价暴跌。大股东却已抽身而去,留下一地鸡毛。

那么,投资者如何才能规避高送转的风险呢?高送转的背后究竟是蜜饯还是毒药,不是每个有高送转方案的股票都有投资机会。投资者在买进高送转股前对于前期已有可观涨幅的,在公布大比例送转消息时,要敬而远之,慎重买进。这类个股在方案公布后,容易迅速转入短期调整。而且涨幅大,主力出逃可能性也大。相反除权前涨幅不大的个股,由于离主力建仓成本接近,后市填权可能性较大。 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往往是跟风,跟着概念走,高送转成为减持的障眼法,其利好消息会迷失投资者的眼光。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特色之一,爆炒“高送转”概念由来已久。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加大对高送转的监管力度,别让高送转的虚光迷住投资者的眼睛。

一个过硬的标准是,推出“高送转”预案的上市公司应当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足额的资本公积。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高送转已有每单必查内幕交易的要求。监管部门将从信息披露规范性、事后监督以及内幕交易核查等多角度多管齐下,严防通过高送转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监管层要通过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全面披露,提醒中小投资者关注“高送转”提前披露背后的动机。早在2016年11月17日,市场出现沪市某公司拟推出2016年度“高送转”的传闻,上交所第一时间要求公司停牌核查。通过核程序、明动机、问减持、查内幕四步,快速反应,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系列措施对股价投机炒作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效果。

但从最新出台的政策要求来看,对于市场非常关心的亏损公司或业绩大幅下降公司高送转问题,监管顶层设计只是“原则上不予支持”,而非完全禁止。规定亏损或业绩大幅下滑公司披露高比例送轉方案的,应充分披露业绩预测数据、测算过程、相关指标选择及依据等。但这种业绩预测数据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又该承担何种责任,皆无具体规定。这样一来,不排除那些亏损或业绩大幅下降的公司编造几个数据的可能。而其中需要把握的内在监管逻辑是:上市公司在披露高送转方案时,应同时披露股东大会前公司是否有减持股票的意向,如有减持意向,应说明具体的减持计划。同时,上市公司应披露股东提议前后六个月内,已经发生和将要进行的特定事项,包括股东减持、股份质押、重组或非公开发行等。在信息高度透明、准确、及时的监管情势下,高送转才不会是一个炒作游戏。

猜你喜欢
海润内幕股价
光伏巨头停牌难翻身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之规范解释
中信证券涉嫌内幕交易
台日舰船对峙内幕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