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进凯 徐昕
摘要:为了分析移动通信在未来几年向5G演进过程对传输尤其是PTN网络的影响,基于无线网向5G发展将产生三种典型应用以及技术发展的特征,探讨了5G发展对传输网络的关键需求:超高带宽需求、低时延需求、网络切片需求和东西向流量需求。基于以上需求,考虑未来面向5G的城域传输PTN网络会逐步向三层下移,架构向大容量、扁平化和灵活组网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实验室测试5G吞吐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对城域传输网内带宽进行了测算,提出了城域传输网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演进方向和技术特征。
关键词:分组传送网 软件定义网络 三层网络 超高带宽需求 低时延需求 网络切片需求 东西向流量需求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从技术到带宽都呈现愈来愈快的发展趋势,站在5G愈发临近的时代,对通信网络尤其是传输网络如何演进发展的讨论逐步成为技术热点。本文希望通过分析5G的典型应用场景和对传输网络的关键需求,探讨城域传输PTN网络的发展方向,通过模型测算分析网络不同层面的网络特征与演进,而这些分析的基础则是探讨5G到底有哪些技术特征和应用场景。
2 5G演进发展的应用场景与技术特点
移动通信从GSM到3G、从3G到4G的网络发展有逐步加快的趋势,其服务对象和内涵也越来越广泛,2G/3G/4G主要服务于通信,5G则不仅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或者技术的升级换代,而是未来数字世界的驱动平台,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将真正创建一个全联接的世界。5G显著的网络能力将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平台,进而催生出内容广泛的新应用、新商业模式,甚至新的产业,5G将成为很多颠覆式创新的使能技术。
2.1 5G的典型应用场景
5G技术的应用将带来非常丰富、真实的沟通与体验,成为诸多应用的智能连接。参照目前的研究,可以从速率、时延、联接三个维度对场景进行界定,甄选和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来进行归纳,比如海量联接的物联网、垂直产业场景(汽车、医疗、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终端用户的自组网、自动驾驶、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医疗保健、智能家居、全联接的智能传感器等。5G的三类典型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
基于速率、时延、联接三个维度,明确出三种典型的应用场景,即:
◆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应用场景:如随时随地高清视频直播和分享、虚拟现实、随时随地云存取、高速移动上网(高铁)、人工智能等;
◆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大规模机器通信)应用场景:如智能抄表、车联网、自动停车、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等;
◆uRLLC(ultra 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汽车、远程机械作业控制、工业互联等。
2.2 5G发展的几大关键技术
5G发展的三大关键技术分别为:新切片网络架构、新统一空口和全频谱。
(1)新切片网络架构是指面对成百上千的行业,对物理网络通过网络切片实现每个商业网络之间的隔离。
eMBB、uRLLC和mMTC不同应用场景对网络要求差异明显。例如,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网络节点访问、资源使用、速率、频谱效率、移动性、时延、联接密度、峰值速率、流量分布、QoS等要求都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支持不同的应用,相关标准组织建议5G网络支持网络切片,使网络逻辑化,逻辑上可以分成若干分立的虚拟网络,这些分立网络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络资源,管理、控制、转发都可以相应的分立。
(2)新统一空口指通过统一的空口技术,满足不同的商用应用需求,如图2所示:
(3)全频谱是指5G网络频谱既有低频又有高频,目前5G网络频谱以6 GHz以下低频为主,高频为辅。6 GHz以下,WRC-15分配了C波段3.3 GHz—3.8 GHz 500 MHz的频谱资源,主要面向联接性、覆盖、移动性、基础容量。6 GHz以上,提供更高速率,主要在厘米波(10 GHz—30 GHz)和毫米波(30 GHz—100 GHz),將在WRC-19讨论分配使用。5G频谱划分的情况如图3所示:
3 5G发展对传输网络的关键需求
3.1 超高带宽需求
带宽是5G网络最重要的需求,按照相关组织的标准定义,6 GHz以下的频谱将会有500 MHz带宽(不同区域可用范围有所区别,可以保证所有区域有200 MHz带宽可用,即3400 MHz—3600 MHz)。6 GHz以上,则频谱资源更丰富,可获得的频谱资源将高达45 GHz。目前实验室测试高频基站吞吐量达到115 Gbps。因此,对传输网来说,对更大带宽的支持显得较为迫切。当然,在2018年前,可获得的频谱在6 GHz以下频段。
目前部分实验室测试宣布的吞吐量和单基站上行带宽预算参见表1、表2:
据此推算,100 MHz频谱、64T64R、三小区S1接口上行带宽预估为平均值3 Gbps,峰值10 Gbps;X2/eX2接口带宽预估为600 Mbps。
3.2 低时延需求
5G典型应用场景中有一类为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应用场景,部分应用对低时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S1接口单向时延大约10 ms,分解到传输网的时延不超过2 ms,X2/ex2接口单向时延大约为20 ms,分解到传输网的时延不超过4 ms。
3.3 网络切片的需求
与新切片网络架构的介绍类似,网络切片其实是基于5G网络应用商业模式而导出的一个需求,设想是,不同的商业应用因为使用了不同的网络节点和资源,可能会在不同的商业机构进行维护和使用,而这些都基于同一个物理网络,因此需要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具有网络切片的能力。网络切片能力要求包含如下:
转发切片:物理转发层面,对不同的应用网络支持使用不同的转发机制和转发资源,相互之间完全隔离,互不影响。对各自的商业应用来说,转发互不可见。
管理切片:因为不同的应用可能是由不同的商业运营者在操作和维护,因此,在管理上需要实现分片,各自管理自己的网络和业务。
控制切片:基于不同的商业模式,例如虚拟运营商,需要控制他所租用的这一部分网络,基于这一分片网络进行运营和维护。此外,转发切片和管理切片后,一个潜在的可能需求就是控制切片。
网络切片需要网络设备硬件和软件平台的支持,将与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结合紧密。
3.4 东西向流量的需求
由于在5G阶段将采用超密集组网,5G的站间协同比4G更为密切,站间流量不能再如同4G X2流量一样被忽略,而是与S1流量具有可比性。无论是基于站间流量的传输时延考虑,还是基于站间流量的带宽考虑,都需要承载网将站间的流量就近转发,这对于三层网络的下移提出了一定的需求。
4 面向5G发展的传输PTN网络演进探讨
4.1 三层网络下移的探讨
目前面向4G的PTN网为小三层的网络,三层设备一般在城域传输网的核心层,以成对的方式进行L2/L3桥接设置。对站间流量等X2业务,其路径为接入-汇聚-桥接-汇聚-接入,X2业务所经过的跳数多、距离远,时延往往较大,在对时延不敏感且流量占比不到5%的4G时代这种方式较为合理,小三层网络通过静态配置,对维护的要求相对简单。
但5G时代的一些应用对时延较为敏感,站间流量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可能达到20%~30%,这就要求三层网络逐步下移,形成大三层网络。
初期,三层网络可下沉到核心节点的骨干汇聚设备,将骨干汇聚设备作为L2/L3桥接设备,减少了专门的桥接这一层,但位置依然较高,到桥接的距离仍较长。
后期,三层网络可下沉到普通汇聚设备,将普通汇聚点作为L2/L3桥接设备,其路径为接入-汇聚-接入,则跳数少、桥接距离接入较近,由于普通汇聚点相比核心节点数大为增加,逐步形成大三层的网络。
4.2 城域传输网网络架构演进的探讨
(1)城域传输网内带宽测算
每基站上行平均带宽按3G考虑(100 MHz,64T64R),每接入环6个节点,接入环带宽不收敛,每节点带基站数目2个,则接入环带宽约为30~40G,接入层设备需考虑10G叠加组网或组40GE的环。
对于汇聚层,假定一个汇聚环带150个节点,并考虑4:3的收敛,上行带宽按80%考虑,则汇聚层带宽约为540 G,汇聚层设备需逐步考虑组400GE的环。
对于核心层,假定一对L2/L3桥接设备带3000个节点,并考虑4:2的收敛,上行带宽按80%考虑,则核心层上行带宽约为7 T,核心层需采用大容量设备。
(2)城域传输网网络架构演进探讨
结合三层网络下移和带宽的测算,城域传输网的网络架构将向大容量、扁平化和灵活组网的方向发展。
三层网络逐步下移到汇聚层,减少专门桥接层的网络层级,实现大三层的网络;网络组网在汇聚层以上逐步采用直达或口字型组网,减少跳数;逐步采用单端口400 G以上的大容量设备,满足5G带宽陡增的需求。PTN网络架构演进如图4所示。
核心层需进行大容量核心调度层的部署,以三层网络为主进行架构搭建,设备板卡全面升级到单槽位400GE,支持ETH大端口。
汇聚层可考虑由环网逐步改为口字型上联,减少逐跳转发的过程并充分利用口字型的带宽;骨干汇聚和L2/L3合一,减少网络层级;逐步下沉三层网络到汇聚层,满足5G部分对时延敏感业务的场景;板卡升级到400GE,同时支持FlexE流量切片和大端口扩容。
接入層可仍以环网形式接入,带宽支持单环40 G或100 G。
5 结束语
传统的移动通信主要支持话音、短信、视频等通信服务,5G则不仅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还是面向未来数字世界的强大平台。本文从未来的5G将产生增强版的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通信、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三种典型应用的角度切入,论述了无线的三大关键技术是新切片网络架构、新统一空口和全频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5G发展对传输网络的关键需求是超高带宽需求、低时延需求、网络切片需求和东西向流量需求。通过实验室测试5G的吞吐量,对流量进行了推算,建立了带宽测算模型,对城域传输网内带宽进行了测算,提出了城域传输网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演进方向和技术特征,并探讨了未来面向5G的城域传输PTN网络会逐步将三层下移,网络组网上也会逐步采用直达或口字型来减少跳数,网络架构向大容量、扁平化和灵活组网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GSA. Evolution to LTE Report, GSA Evolution to LTE Report: 422 LTE Networks Launched, Cat 6 LTE-Advanced Gaining Share[R]. 2015.
[2] 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4,18(5): 551-563.
[3] 汤进凯,张奇,徐昕. SDN在传送网络的引入与应用分析[J]. 中兴通讯技术, 2015(4): 25-29.
[4] 汤进凯,张奇,王健. 下一代光传送网技术发展与应用探讨[J]. 电信科学, 2009(10A): 192-195.
[5] 方箭,李景春,黄标,等. 5G频谱研究现状及展望[J]. 电信科学, 2015(12): 103-110.
[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2014年上海移动传送网络管理与发展演进规划研究[Z]. 2014.
[7] Wang C X, Haider F, Gao X, et al. Cellular architecture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4,52(2): 122-130.
[8]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编辑部. 国际电联公布5G时间表[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5(7): 67.
[9] IMT-2020推进组. 5G愿景与需求[Z]. 2014.
[10] IMT-2020推进组. 5G无线技术架构白皮书[Z]. 2014.
[11] ITU, Document 5D/TEMP/625-E. IMT Vision-Frame
work and Overall Objective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MT for 2020 and Beyond[S]. 2015.
[12] IMT-2020推进组. 5G概念白皮书[Z].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