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文
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完全寄宿制小学,学校环境优美,体育设备设施齐全,建有标准化足球场地,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高度重视,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浓厚,校园足球运动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我校多次承办全县小学生“五人制”“七人制”足球赛事,比赛中我校足球代表队多次获得冠亚军,为校争光,也多次代表我县参加省、市足球比赛,成绩优秀,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学校校园足球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阻碍我校校园足球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针对我校具体存在的问题,笔者作了如下回顾和小结,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一点借鉴,为我国校园足球发展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一、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足球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近年来中国足球负面影响不断,假球、受贿、赌博、暴力等充斥着中国足球市场,同时在世界赛场上的成绩差强人意,蚕食着国人对足球的信心,没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踢球,中国足球后备人员不足,严重影响足球这项运动的健康发展。因此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让足球回归校园,回归运动健身功能,让社会最终认可足球。
2.体育师资的数量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对教师的数量、学历、岗位级别、外语水平和专业训练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县大部分寄宿制小学足球教练员的理论、实际水平亟待提高,个别学校还没有专门的足球教练,有些学校体育教师存在着不会踢球、不懂足球的现象,专业足球教练员寥寥无几,因此,提高足球教练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3.家长观念比较保守,还需进一步更新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学校、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足球运动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作用。校园足球在社会上营造的氛围还不够,一部分学校、教师、家长观念还有待扭转,足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足球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4.校园足球普及程度不够,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不高
校园足球的重点在于普及,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然后再做精英培訓。我校每周安排一节专门上足球的体育课,成立足球兴趣小组和男女足球校代表队。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足球感兴趣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尤其女生人数更少,离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学生对足球运动兴趣不高成为推广中的主要阻力。
5.部分学校体育设施硬件条件不够,没有标准化的足球场地
调查发现,部分学校操场面积较小,更别说标准化的足球场地。在城区小学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学校班级较多,正常体育课都难以开展,体育教师只能在固定的场所上课。
二、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校园足球的宣传力度,正确认识校园足球
校园足球运动的氛围还不够,人们认识上还存在着各种误解。校园足球不是以牺牲学生文化课成绩为代价的,也不是培养专业足球运动员,而是力争最大限度地普及足球运动,提高参与意识,掌握一项体育项目,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这才是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终极目标。
2.加大培训力度,建立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
校园足球发展水平高低与一所学校全体教师的素质息息相关,尤其体育教师的作用。教师只有与时俱进,爱岗敬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足球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学校要聘请高水平足球教练员定期和不定期来校讲座,短期任教,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引进高水平青年足球教练员,学习足球新理念,提高参与者的素质,更好地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
3.普及校园足球,注重学生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
校园足球的关键在于普及,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教学中对学生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是重中之重。要以足球娱乐活动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以喜闻乐见的足球游戏培养学生的足球爱好。要开发与足球有关的趣味性体育活动,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播出精彩的足球赛事、著名足球运动员的成长经历等。学校可以组织家长把学生带进足球赛场,让学生感受足球现场的运动气氛,体验比赛中那种使人血脉贲张的激情,体会足球场上瞬息万变、变幻莫测、机会稍纵即逝的快乐和痛苦,充分享受足球运动的魅力和快乐,让学生爱上这项运动,学会一种技能,终身受益。
4.改善场地,创造良好的校园足球环境
从我县具体情况看,只有少数学校有标准化的足球场地,部分学校没有足球场,部分学校的足球场地为水泥、花砖铺成,不利于学生运动。首先,学校领导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建立标准化的足球场地。其次,学校领导不能坐而论道,而是因地制宜地积极行动,不等不靠,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想法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校园足球的开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校园足球运动在寄宿制学校的推广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只要拿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大无畏精神,用心去做,我相信校园足球运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会实现中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足球梦。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寄宿制小学校园足球推广策略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6]GHB0900)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