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生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文化的互动

2017-03-07 22:25:58
关键词:大学政治思想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论共生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文化的互动

高 峰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蕴含着大学的精髓,在大学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中重要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说,大学文化反映了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对外形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大学文化建设带来更神圣使命。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当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文化建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精髓,贯彻党和国家的领导方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文化

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明确教育方向,让政治意图得以突显。为了确保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立性,应使本土文化与其它文化进行融合,然而在融合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本土文化的失真。显而易见,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使当代文化成为多种文化的有机组合体,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想浪潮,该种变化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产生极大地影响作用,在不同意识形态下虽然能够对教育和文化建设产生极大地影响作用,但是不同文化在潜意识层面却全部能够相互联系,即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本文利用对大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共性的分析,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文化进行互动的重要意义。

一、不同文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不同影响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必定会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然而这种融合并非是无选择的自由堆积,而是要将传统文化中与当代教育思想一致的部分保留下来,将影响当代文化发展的传统文化内容剔除。任何一个国家在向现代化方面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支持。事实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属于一个完整的整体。两者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当代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若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分割成两个独立的整体,则会形成极端性的文化,此类文化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难以缺少的重要民族精神,倘若能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完美融合,便能够形成顺应时代发展的文化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开展现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将会产生极大地动力。因为传统文化属于社会真实情况的在线,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自身则会产生极大地精神力量,其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便会长期存在。

(二)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作用

通常来讲,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文化被称为主流文化,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组成的当代文化属于我国的主流文化,此类文化吸收了中华民族以及世界优秀文化中的部分,并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从其整体文化结构来看,属于以科学与民主作为两大主题的社会主义文化。若利用主流文化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发挥主流文化科学的理论功能和正确的舆论功能等。非主流文化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积极性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促进了整体经济的繁荣,然而同时也繁生了部分低俗流行文化,为了减少这些低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需要坚定大学生的信念,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较为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此抵制物质条件等不良习俗的诱惑。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作用

高等院校能够很好地对文化进行继承、研究和发展,同时能够给文化延续培养大量人才,而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会与网络发生关系。客观的讲,网络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积极一面在于其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进行知识的获取,然而网络中在所难免的会有一定量的消极信息,此类信息会对大学生带来一定的伤害,而网络本来就具有不可控性,此就极易使大学生迷失自我,并建立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有部分大学生由于深陷网络而无法自拔,从而造成心理扭曲以及人际交往障碍,由此说明,在网络领域还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盲区,这就要求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应不断得到提升,以此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实际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两者间存在的共生属性

按照唯物辩证法中的因果范畴理论,分别从导向与取向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对立、统一的规律,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共生关系,其主要包括两者导向和取向的完美结合,思政教育自身具有极为明确的文化指引作用,但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会受到文化的直接限制和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上下级关系;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基础,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文化的灵魂所在。二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完美结合。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充分发挥了文化自身的渗透性,继而形成良好的文化力量,最终成为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三是对于同质和异质的完美结合,思政教育因为自身具有明确的主题划分,其将会产生有利的整合差异,继而展现出社会主义具有的巨大优势,在此基础上将会极大地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总之,思政教育所追求的是公约数的最大化,文化所追求的便是公倍数的最小化,两者之间的求同存异程度将会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四是对于濡化和涵化的完美结合和统一。在此过程中濡化进行的是文化的传递,即促使学生能够充分适应团体或者组织的既定生活方式和观念,继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对于涵化来说,其主要目标便是文化输入,其主要是指在接受其他团队的生活方式或者价值观念时,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也能够为文化的迁移提供重要动力。文化的发展其实是一种濡化的重要过程,其更加重视过程和弥散现象,思政教育则是主流价值观的涵化影响。五是对于内生和外生的完美结合。通过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个人的价值形成不仅仅需求自身天赋,更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技能。在人类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需求,必须通过思考和语言以及使用工具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互动和有效契合

(一)大学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功能体现

1.大学文化的熏陶功能。大学属于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自身修养的主要阵地,其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实际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坚实的文化积累与文化底蕴,此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情商与智商。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所难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重要的是在面对逆境时,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并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此需要依靠自身的综合素质。此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单靠书本是无法实现的,应凭借自身的情商、智商和解决困难的能力,而此种能力却正好渗透在大学文化之中。所以在针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但要让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大学校园的文化熏陶,通过这种特殊的大学文化洗染,使大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大学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熏陶作用,改变了以前惯用的手段及方式,通过饱含优秀大学文化的环境氛围熏陶,使大学生的思想与言行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从而达到提升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2.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功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各种文化思潮逐渐在我国流行开来,由于大学属于文化思潮的重要传播机构,因此大学校园所受到新型文化思想影响的程度会更为显著。在当前,大学生对于各种文化思想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初期阶段,面对多元文化的巨大冲力,特别在文化价值的选择方面,通常表现出迷茫,为了使大学生做出正确选择,这就需要对大学生在心理上给予积极的引导。虽然大学生在年龄上已经符合成人标准,然而因为其成长在校园中,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当面对社会中物质等形式的诱惑时,一般缺乏应有的抵抗力,甚至在价值选择上做出错误的选择。而我国的大学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高尚的道德文化,由此就可以在大学校园中通过塑造名人塑像或大师语录等校园文化,来渲染大学生的心灵,熏陶他们的思想,从而使其在不断的自我惊醒和约束中提升自身修养。现阶段,虽然多元文化不断充斥着我国的大学校园,但是较为优秀的大学文化却能够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导航,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在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具有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激励和情感疏导的功能。客观的讲,大学文化推崇相对和谐的文化氛围,此种和谐文化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并关注学生在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利用这种文化精神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激励和疏导。由于文化在人的思想生成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在校园文化的长期积累以及沉淀之后,大学生的心理会逐渐产生刺激反应,这一文化过程会对人们的情感以及行为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个,情感的激励与疏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实现对大学生情感变动的及时关注,从而可以在最恰当的时候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激励和疏导。蕴含着大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方式与手段方面更加的人性,因此对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感召力,并激励大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顽强意志,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情感追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加之,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情绪与心理变化最为强烈的年龄时期,当他们遇到心理矛盾或情感困惑时,蕴含优秀大学文化的价值文化体系就可以有效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情感纠结,从而实现疏导大学生心理矛盾、增强其协作精神的教育目的,使当代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文化发展中提供着良好的导向和保证作用

高校属于优秀人才培养的摇篮,而大学文化属于较为先进的文化种类之一,其属于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载体,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必须借助大学文化。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虽不能等同代替,然而两者间的互动以及有效契合,却能够在增强大学文化渗透性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且为大学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导向和保障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文化选择过程中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其主要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激励学生树立起较为远大的理想,使学生自觉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和明辨是非的素质。因为当前社会受到多元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促使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其主要表现为:功利主义、现实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形式,由于此类文化思想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因此大部分思想较为单纯的大学生非常容易受到这种思想的腐蚀。大学文化属于大学思想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特征,该种蕴含着集体意识的大学文化,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和乐于创造的价值观,其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以及导向作用。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属于一个不断循环的认知过程:首先从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出发,然后逐渐发展为理性认识,最后再从理性认识发展到实践认识。在这一认知的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采用较为先进的校园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头脑进行武装,从而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创造较为适宜的外部环境,同时引导大学生构建稳定的理想信念,以此增强大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凭此使大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文化。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确保了大学文化目标的有效实现。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有意融入大学文化目标,是为了培养更加优质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文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均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目标,从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提倡: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领人,用高尚的精神标准培养人,用优秀的作品熏陶人。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提倡的“三观”内涵蕴含着深厚的先进文化,这种蕴含深厚文化氛围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较为全面的展示出高校的育人功能,同时能够有效引导现代大学生一直沿着优秀文化的前进方向行走,并在不断的自我完善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现阶段,高校利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意识的人才培养,逐步坚定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出现了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这种两者间的有效互动,标志着教育资源实现了融合共用。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科学的知识与方法,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在深厚而又优秀文化的熏陶下,不但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而且为大学文化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思想条件。

四、结语

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从整体上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不但要加强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方面的建设,而且更需要加大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方面的建设,应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文化修养的层次和提升学校学术气氛等内容作为重点。并且学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的领导力度,做到整体规划、全员共建,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更深层次与先进文化实现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内容,以此保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1]张兴博,余卉.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以成都地区部分院校调查结果为例[J].高教学刊,2017,(6):26-27.

[2]万舒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7,(6):163-164.

[3]黄青青,陈武耕.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7,(6):165-166.

[4]李志平,陈爱平.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高教学刊,2017,(6):167-168.

[5]陈亚琼.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契合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6-89.

安徽省2016年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研究

高峰(1975- ),男,安徽郎溪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政治思想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