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构建的三重维度

2017-03-07 18:30何艳玲李志军
湖湘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群众发展

何艳玲,李志军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构建的三重维度

何艳玲1,李志军2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重视发展、崇尚实干,从价值、内容、实践三个方面科学缜密地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传承马克思主义核心取向的基础上阐释了“人民至上”的实质内涵,端正发展的价值取向;从回答党治国理政时代课题的高度对未来发展蓝图进行全新擘画,明确发展的主体内容;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开辟“三位一体”的落实方案,形成发展的方法、新的发展构想,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三重维度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与人的价值关系进行了深刻审视并指明:“树立新的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一根本问题。”[1]127-128进而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的发展理念铸造了灵魂。习近平从价值、内容、实践三重维度科学缜密地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传承马克思主义核心取向的基础上阐释了“人民至上”的实质内涵,端正发展的价值取向;从回答党治国理政时代课题的高度对未来发展蓝图进行全新擘画,明确发展的主体内容;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开辟“三位一体”的落实方案,形成发展的方法。从而确立了发展的性质、方向、方法,为发展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案,表明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与把握不断深化。

一、在传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发展价值取向,赋予马克思主义及“以人为本”发展观崭新的时代特色,契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立场,郑重回应了“为谁而发展”。

(一)延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和解放人”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建立在工业文明之上的关于人的解放学说”[2],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最高的价值追求。一方面他们在关注人“吃、喝、住、穿”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发掘出人及历史发展的关键动因——物质资料生产,阐明只有当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率先在物质生产领域获得真实解放,才能自由而全面发展,获得彻底解放;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个人在实现“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亦不自觉地推动着历史发展,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倾注了毕生力量,他们在大量论著中对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关系、人的本质异化问题,人的现实社会性、人的解放与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解放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出人的实践性、阶级性与社会性,并从讨论普遍意义的人的解放转向讨论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阶级解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在物质生产资料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必先由无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夺取政权,完成阶级解放的同时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实现高水平的发展,使人类主体的劳作逐渐超越谋取生活资料的需求,同时保证人享有充裕自由时间的条件下,人的自主性、创造力得以复归与释放,才能逐步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现实的人开始生产他们必须的生活资料时,实际上也在不自觉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这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前提,也展开了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而从人类自身的发展阶段看,因生产资料的绝对私有化,人在实现从“人的依赖关系”转化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异化”,要从这种状态下“解放”出来,必须不断进行实践革命与生产更新,故“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其实,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3]295甚至一定意义上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295。在领导探索发展理论、推进发展实践的过程中,习近平深受马克思主义价值旨趣的影响,关心重视人民,一切工作中坚持人民的立场。

(二)坚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价值立场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411,作为各国工人阶级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一部分,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413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然也必须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立场。中国共产党历来对“为谁发展”的原则性问题有最明确的立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中敢于为人民担当,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与强烈的执政使命感: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5]5要肩负起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重大责任;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党对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101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庆祝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赫然出现了两个重要新概念——“不忘初心”与“赤子之心”,突出强调建党使命、党的宗旨与党员本色……正是在持续敏锐的价值自觉下,习近平强调发展中必须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三)弘扬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习近平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发展中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人民地位至上,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实则进一步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弘扬了“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观。

首先,习近平明确将“人民”作为发展的主体,强调发展中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我们的国家从不为逞强而追求复兴与强大,也不为求取经济数据而推进发展,一切发展都为了增进人民福祉,使人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有切实保障,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心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探索富民之道,坚决摒弃“只见数字增长不见人民发展”的片面“发展”导向,坚决扭转以牺牲自然环境、损害人民健康的病态“发展”观念,坚决严抓安全生产,不以牺牲人民的生命为发展代价……一切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中贯彻鲜明的民生导向,真正做到为人民而发展;其次,突出强调人民群众地位至上,紧紧依靠人民来推进改革与发展。坚持人民地位至上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要让人民群众有表达意愿、经验、权利的渠道与机会,还要主动问计于民,以人民为师,与人民同进退共发展;最后,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郑重承诺要将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反馈人民,让十三亿中国人民能实现生活富裕、幸福,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既要让人民公平享有发展成果,也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还要创造发展条件、提供发展平台,便于人民展现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促进个性解放……

二、从解答治国理政时代课题的高度构架发展的内容框架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的发展意愿及党的事业的发展需要,对发展进行相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未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将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开展,具体而言要逐步实现共享发展、持续健康发展及人自由全面发展,也就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个关系层面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时代课题作了深层次解答。

(一)消除贫困,共享发展,开拓社会公平正义的新境界

“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4]154,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共享”发展,将人人共享作为“共享”发展的首要内涵,因为只有率先实现“全民共享”,才更有资格谈实现“全面共享”。习近平将“消除贫困”作为关键突破口,夯实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进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基本构想。

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由于市场经济总是大体遵循等价交换、优胜劣汰的原则,发展成果在分配过程中必然存在数量、质量、时间的不均衡,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规则的影响,最终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人的进步与发展,甚至会有一部分人长期滞留在生存线以下。“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6]生存权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人权”,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人民富裕、共享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截至2015年,我国农村仍然有超过7000万的贫困人口,基数庞大,任务繁重,形势逼人,这部分群众能否彻底摆脱贫困关系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败,也是衡量“共享发展”实现与否的标志性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1]219,“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做不好,不但贫困群众不满意,人们也会怀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性”[7]5,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掉队”。为此,党中央形成“超常规扶贫、有策略脱贫”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坚决提高扶贫规格,释放出超常规的脱贫攻坚决心,实行超常规的扶贫工作问责,投入超常规的扶贫开发力度;另一方面坚决创新扶贫策略,致力于精准扶贫,亮实招、下实功、出实效。凭借坚定的决心,明确的思路、精准的举措和空前的力度,彻底消除贫困。

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程序运行的方式就是在程序段中搜寻功能字如“G、F、X、Z、R、S”。下面列出寻址“F”功能字并获得“F”后面引出的进给值的程序伪代码:

(二)绿水青山,永续发展,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久的自然条件。发展是首要的,一旦停止人改造自然的劳动生产,人类将丧失自己生存发展的全部基础,但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逐步摆脱物质生活贫乏状态后,会更关注生活的品质及发展的质量。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崇绿色发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对持续健康发展、幸福生活的期盼。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来看,当下最为严峻和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虽然一定时期内,因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党中央以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加为核心目标,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使国家和人民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窘迫,但巨量资源的过度开发、消耗、废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修复的破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近些年我国环境短板频频显现:除了悬而未决的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自2013年开始,空气污染蔓延我国多个地区,持续时间长、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严重,唤起人民对环境问题的高度警觉、对生活质量及自身健康状况的惶恐不安,也引发人民对党和政府治理雾霾不力的强烈不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弄得不好也往往最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7]168为此党中央提出“美丽中国”“生态红线”“生态福祉”“绿色发展”“永续发展”等新理念,率先实现党的执政话语的绿色转变;在发展评估体系中强化约束性指标,加大环保指标的权重,不断推动国家发展评价标准的绿色革命;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反复宣传、积极贯彻,逐步渗透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领域,形成绿色发展的社会新风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为绿色发展铸造最稳固的保护屏障。

(三)筑梦圆梦,充分发展,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

伴随人类发展车轮的滚滚向前,最终必会无限弱化经济目的和外在需求,集中于人自身能力的释放与扩展。当“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类就实现了这种跨越式的发展。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下,人民群众参与发展的热情高涨,主体意识、自主精神显著增强,党中央顺应、尊重这些新变化,创造条件让人民当家作主,提升个人素质、尊重自由个性,使人民在发展中享有充分的尊严和价值感。“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5]40在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目标及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整体驱动下,人民群众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国家重视发展,重视创新,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促使人民在发展中施展能力、发挥个性、实现自我;同时,由于人的能力的发挥与创造性的延续与拥有富足的个人自由时间息息相关,“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时间。”[8]休闲休假不仅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压力减缓,还有利于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为人民创造更多休闲时间,就是为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保障。当前人民群众对休闲的需求旺盛,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休闲”对人民群众生活的价值及影响,除了《宪法》《劳动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权及享受带薪年休假之外,201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加强对职工带薪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为人民群众争取休息权益提供法律援助;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旅游休闲消费,将此作为培育消费增长点的重要工作内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9]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是多次直接提到休闲旅游业发展,呼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休闲的热切期盼……只有让人民享有充足的发展机遇与休闲时光,人人筑梦、追梦、圆梦,获得充分发展,才能逐步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

三、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开辟发展的新路径

长期以来,国家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保持着正确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复杂的发展形势与紧迫的发展任务下务必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发展,尤其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支持、参与、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而使“依靠谁而发展”及“怎么发展”的问题得到科学的解答。

(一)核心引航:加强改善党的领导,由党来掌握发展方向盘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10]因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413引领中国发展,关键在党。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于发展速度、方式、结构、动力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发展形势复杂严峻,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应对这些变化,根本上还是要依靠党,通过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确保我国发展的稳定健康及正确方向。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决定发展的成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契机下,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引导党和国家各项事务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实现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敦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国外学习……保持党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强化党员同志的责任感、专业性、创造性,从而提升执政党领导发展的主动性、科学性、预见性;作为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决定党能否继续以坚定的政治性、纯正的作风、强大的号召力引领推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保持的好,党就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事业就能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受到影响和削弱,党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党的事业就会遭到损失。”[11]做不到纯洁,党的先进性也毫无根基,党领导发展过程中凝聚力、动员力就会不足。自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纯洁性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严抓反腐倡廉工作,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各项工作,引导督促广大党员及党员干部做到思想“纯”、行动“洁”。只有建立一个善于学习、提高服务、思想过硬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引领我国发展的帆船沿着正确的航道乘风破浪。

(二)顶层设计:变革发展战略与理念,推动国家持续健康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洞悉国内外发展时势、回应人民发展诉求,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科学、全面、创新、务实的整体谋划,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指南,明确了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重心,坚持以顶层设计推动实践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指出,随着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单纯靠“摸着石头过河”的传统发展思维与方式,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不利于我们及时把握住发展机遇、率先赢得发展优势、从容应对各种新老问题,只有具备大格局意识与战略眼光,才能在引领发展中做出前瞻性预判与系统性思量。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国家持续健康发展需调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多重要素,更强调系统性、关联性与协调性,既要注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整体推进,又要善于扭住发展中根本性、紧迫性的大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升为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发展的思想藩篱,扫清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社会活跃持久地发展;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建立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将各项事业纳入有序、规范、合法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有序健康地发展;致力于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严明党的纪律、狠抓党的作风问题、坚决惩治腐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正确稳定地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统领下,“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目标具体化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此党中央从实践层面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了延展,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发展提供了具体思路与准确方向。五大发展理念蕴含强烈的问题导向,聚焦于我国发展的显著短板,准确回应了与人民群众切身相关、呼声最高的发展诉求,立足于从发展动力、发展方法、发展基础、发展格局、发展目的等多个角度呼应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国家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主体参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无穷智慧与力量,共建发展

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发展思想的生命力在于最终落实与执行。习近平崇尚务实,重视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在发展中突显与提升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存在感、参与度与获得感,注重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推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能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决定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顺利。不论是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发展图景中,还是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抑或是在经济生产领域之外的其他各领域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不忘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度,突显人民群众的存在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共建发展。以提出“中国梦”为开端,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倡导“个人梦”,激发“人民梦”,通过提升个人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注度与使命感,焕发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精气神与磅礴力量,促使整个民族发展“向心力”增强;要求在推进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遵从“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准则,坚持共建发展、共享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人民“自力更生,致富脱贫”……人民群众通过参与中而拥有亲历国家社会繁荣发展的真实感,享受共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喜悦感与自豪感;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便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参与文化事业、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参与反腐倡廉工作……人民群众在全方位参与党和国家各项事务的过程中,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主人翁地位得以凸显,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也将更自主自愿地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肩负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心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责任感与紧迫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继续以高度的执政担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紧紧依靠人民,不遗余力将发展的成果反馈于人民。坚信在党的核心领导、科学的发展理念及人民群众自觉行动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愈益兴旺!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2.

[7]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9.

[9]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6.

[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90.

[11]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3-6.

责任编辑:王习贤

A8

A

1004-3160(2017)02-0005-06

2016-12-0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研究”(项目编号:14ZDA00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5ZDA004)。

1.何艳玲,女,湖南道县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2.李志军,男,内蒙古武川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群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