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正爱,姜正君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30006)
资政新论
神奇绿洲绥宁旅游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与开发建议
覃正爱1,姜正君2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30006)
绥宁县,位于湘西南,连接湘桂黔,县域旅游资源总量丰富、资源品质甚高、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机遇绝佳。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开发和精心耕耘,绥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问题和瓶颈也不容忽视,它们正制约着绥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绥宁旅游业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做到:创新旅游发展理念,确立“旅游立县”战略,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加大旅游营销力度,突破旅游发展瓶颈,强化旅游资源保护,创新旅游业发展机制。
绥宁县;旅游文化资源;神奇绿洲
绥宁县,位于湘西南,连接湘桂黔,有史以来即属“苗疆要区”“楚之极边”,因寓“绥之以宁”而得名。全县总面积2927平方公里,人口38.78万。境内“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生态良好、风光优美、民俗独特,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神奇的绿洲”。绥宁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湖南省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扶贫重点县,如何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呢?近日,受绥宁县委县政府邀请,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调研组为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世界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否具有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硬件”品质,即旅游文化资源是否具有稀缺性、神奇性、高档性;二是“软件”水平,即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是否完善。通过对绥宁旅游文化资源的全面调研,我们认为,绥宁旅游文化的“硬件”品质好,“软件”在改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绥宁县既有广袤的原始次生林、秀丽的自然山水,又有厚重的人文历史、浓郁的民俗风情,可谓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绿”“古”“红”“俗”相得益彰,是一座资源储量丰富的“旅游金矿”。
第一,“绿洲”神奇。绥宁境内虽然没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恒山之幽、嵩山之峻、衡山之秀,但山高谷幽、溪河密布、森林茂密,是闻名遐迩的神奇“绿洲”。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5%,原始次生林面积达15667公顷,是全国少见的原始生态保护良好的天然植物园,全国面积最大的金丝楠木林、铁杉林、穗花杉林均分布在此,因此,绥宁被誉为“神奇的绿洲”“天然氧吧”“动植物王国”“动植物基因库”“亚热带最美森林”。
第二,“古迹”众多。绥宁的历史古迹丰富,有古文化遗址847处,古建筑462处,石刻286处。据有关部门考证,绥宁出土的石斧、石刀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绥宁繁衍生息。县内不仅保留着诸葛亮南征的古战场、李天保发动农民起义并建立古苗国的都城遗址、黄桑营明清驻军遗址,而且还保存有规模庞大、独具特色的古城镇、古村寨、古建筑、古寺庙、古风雨桥、古护林禁碑。走进大园古村、寨市古城、上堡古国,抬眼是风景,手触是古物,脚踏是历史,幽深的青石小巷、凝重的飞檐翘角、遗存的断壁残垣、斑驳的旧时墙砖,虽历经风雨沧桑仍保持原貌,仿佛向世人诉说绥宁的千年风云和硝烟往事。
第三,“红色”闪耀。绥宁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贺龙、肖克、王震等率领红军英勇战斗过的地方。中国工农红军曾五次经过绥宁,在绥宁撒下革命的火种。邓小平一生中曾八次到过湖南,而第一次就是1930年和军长张云逸带领红七军攻占绥宁寨市。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第94军第5师曾在武阳击毙1500余名日军,成为“湘西会战胜利之先声”。县内至今仍保留有红七军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红军桥、“邓小平街”、革命烈士纪念墓群、邓小平驻军所、红军高功山哨堡、鸡公坡红军烈士纪念亭、湘西会战梅口狙击战战壕遗址、抗日纪念碑、高山哨所等红色旅游景点。
第四,“民俗”古朴。绥宁自古是苗、侗、瑶、壮等多民族聚居之地,历史上曾是古楚文化向大西南退移的遗存地,更是巫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多民族长期交织融合、生活习俗相互濡染,使绥宁的民俗风情绚丽多彩,既有蛮人的血性,又有楚人的浪漫,既有苗侗人的温婉,又有巫傩的神秘,目前仍延续有傩戏、傩舞、铜钱舞、稻草龙、逗春牛、对山歌、木叶传情、苗女哭嫁、盘瓠崇拜、犁田不绹以及上刀梯、下油锅等带着神秘色彩的巫傩绝技。这些古朴浓郁的民俗文化活动代代相传、绵延至今,是苗侗文明的活化石,具有极大的文化鉴赏研究价值。
第一,名片响亮。目前,绥宁“国”字号旅游名片有14张,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寨市、国家湿地公园花园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地上堡侗寨和大团侗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文化旅游名片。此外,绥宁还有保存较好的传统古村落23个,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6个。一个县能拥有如此之多的“国”字号旅游名片,不仅在湖南省,就算在全国都属少见。在2009年第三届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绥宁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可谓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第二,主景突出。绥宁境内有黄桑、花园阁、寨市、大园、神坡山、洛口山和宝顶山等六大旅游区,各个景区景观绝佳,尤其是黄桑风景神美,堪称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黄桑境内森林茂密,有森林34万亩,覆盖率达93.5%;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7℃,7月最高气温为25.5℃;物种丰富,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230余种;古树众多,有百年以上名树古木近9000株。景区内林海苍苍,奇峰林立,古藤垂地,溪水潺潺,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充斥其间,形成“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美妙意境。景区内景点很多,既有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的六鹅洞瀑布,又有流水湍急的鸳鸯岛漂流;既有房屋依山而建溪水穿寨而过、曾经烽火狼烟如今物是人非的神秘古国“上堡”,又有举世罕见、价值连城的“铁杉奇观”“楠木林胜景”。尤其是铁杉林,林下落叶厚如积雪、疏松如毯,树根宛如盘龙、连理共生,树干粗壮傲立、直冲云宵,乃世所罕见,游客无不叹为观止、啧啧称奇。游人静坐铁杉林下,目睹苍茫林海,耳闻阵阵林涛,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感觉。
第三,特色分明。绥宁景点不仅数量众多,多达二百多个,而且景观相对集中,特色分明。北线,以宝顶山登高览胜、洛口山峡谷漂流、高登山宗教文化为主要特色;中线,以神坡山山水田园、花园阁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南线,以黄桑原始生态、寨市古城文化为主要特色。北线主要看“寺庙、梯田”,中线主要观“水、城、寨”,南线主要赏“山、树、民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组合,具有极大的魅力,完全能够激发游客的兴趣。
绥宁旅游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日益便捷,是湘西南旅游网络的重要节点和承接东部地区与西南旅游圈的重要过渡区。
第一,区位独特。绥宁县位于湘桂黔三省交汇处,位居张家界和桂林两大黄金旅游板块之间。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使得绥宁能够与张家界风景区、凤凰风景区、邵阳“三山”(即城步南山、武冈云山和新宁崀山)风景区和桂林风景区连成一线。张家界、凤凰、“三山”和桂林景区均是世界著名旅游区,特别是毗邻的新宁崀山发展态势良好,有望在5-10年之内成为第二个张家界。由此可见,绥宁位于“张家界—凤凰—崀山—桂林”黄金旅游通道的中间位置,坐拥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可谓占据旅游的天时地利,完全有可能打造成为继张家界、凤凰、崀山之后的大湘西旅游新的增长极。
第二,交通便捷。随着包茂高速连接线、洞新高速连接线、武靖高速等主干交通通道建设完成或开工建设,沪昆高铁、娄邵高铁的通车和武冈机场即将试飞,高效便捷的交通路网体系逐步形成,绥宁交通“孤岛”态势大为改观,逐步融入邵阳、桂林“两小时经济圈”和长沙、南宁、广州“四小时经济圈”。随着旅游快捷通道的打通,各大旅游景点可进入度得到改善,大量的游客将会涌入绥宁这块神奇迷人的旅游处女地。
第一,契合湖南旅游发展新战略。为了加快湖南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近年来湖南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2012年)和《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15年)。《决定》和《意见》分别提出了打造“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区”和“湘西南生态旅游带”的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力争2020年建成旅游强省。绥宁既是“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板块,也是“湘西南生态旅游带”的重要节点,占有“大湘西”和“湘西南”旅游区的双重政策优势,随着国家和湖南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绥宁旅游发展具有无限的前景。
第二,抓住经济转型发展新契机。绥宁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林业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与林业发展的瓶颈日益明显,迫切需要进行经济转型,为此,绥宁县委县政府适应形势从容应对,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大做生态文化旅游文章,将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2015年,绥宁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苗侗祖乡,生态王国”旅游文化品牌。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开发和精心耕耘,绥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1.旅游规划先行
为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全县旅游资源,绥宁先后花费100多万元邀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编制《绥宁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花园阁旅游区发展规划》《花园阁旅游区苗乡体验区可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苗歌源文化景观规划》,明确了绥宁旅游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具体工作步骤。2015年,绥宁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时,又特意制定了旅游产业发展专节。这些旅游规划的制定,为绥宁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南。
2.软硬兼修筑基
旅游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旅游软硬件的支撑。“十二五”期间,绥宁以改善旅游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为重点,切实夯实旅游发展基础。一是改善旅游交通网络。怀通高速及长乐连接线、洞新高速绥宁连接线投入使用,武靖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即将通车,寨黄公路已基本完工,黄坪公路一期工程正抓紧建设,大门洞至兰家、兰家至上堡、赤板至铁杉林等旅游公路建设进展迅速。随着景区通畅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绥宁旅游区位优势日益显现。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先后成立湖南绥宁黄桑寨市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湖南上堡古国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目前正投巨资改扩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游步道、旅游公厕、标识标牌、休憩亭、垃圾站、供水供电等景区配套设施和县城休闲设施。三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一方面加强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检查、督查和整改工作,确保全县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安全;另一方面加大对景区导游员、司机及其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接待服务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3.旅游品牌打响
旅游品牌是旅游产业的名片和卖点。近年来,绥宁大力打造旅游特色产品,努力创建旅游特色品牌,以吸引八方宾客的到来。一是打造特色文化县城品牌。全县立足本土,展现特色,投资建设或正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长廊、民族风雨桥、民族体育馆、城市水景综合工程、民俗文化展示园、民族文化公园、巫傩文化广场。县城“百亩湖面、千户苗居、万米文化墙”的景观基本成型,山水园林之城、苗侗风情之都、宜游宜居之地的品牌基本形成。二是创建全域森林旅游品牌。绥宁有“三湘林业第一县”美誉。近几年,县里借助良好生态条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举办最美原始森林千人穿越、全域森林旅游论坛等活动,正在创建“全省全域森林旅游第一县”品牌。三是打造民俗文化品牌。通过对传统节会庆典、民间演艺、民间竞技等文化活动的整理和挖掘,打造以传统音乐、戏剧、工艺美术、传统节会、民俗风情、宗教活动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
4.旅游推介得力
1.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绥宁原生态美景过去一直是养在深山人未知,近年来绥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推介绥宁旅游文化资源,让绥宁旅游资源走出“深闺”,撩开神秘的面纱展示在世人面前。县里多次邀请央视等媒体来绥宁拍摄美食、旅游方面的专题片,节目先后在央视7套“乡土”、央视4套“走遍中国”、央视10套“文明密码”、央视音乐频道等栏目上播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2015年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3季来绥宁拍摄播出后,大大提升了绥宁的知名度。县委县政府利用这一契机,及时启动“跟着爸爸游绥宁”的旅游宣传攻势,先后举行黄桑原生态旅游发展峰会、全省导游大赛邵阳赛区决赛、“千名艺术家写黄桑、画黄桑、拍黄桑”、中华文化(绥宁)论坛、绥宁苗侗村落文化走进中南大学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绥宁、向往绥宁、走进绥宁。
绥宁县旅游业发展来势喜人,但面临的许多问题和瓶颈也不容忽视,正是这些问题与瓶颈制约着绥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思想观念滞后
目前,绥宁一些干部群众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思想观念没有跟上旅游发展的步伐,全县还没有形成人人是旅游环境、个个是旅游形象的意识。一是部分干部对旅游业对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不到位。有些干部认为,发展文化旅游投资大、收效慢、风险大,划不来,因此抓旅游缺乏“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和气魄;有些干部认为,旅游业富民不富政府,对县财政收入的贡献小,因此招商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群众对旅游业助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有的群众认为,发展旅游业受益的只是少部分从事旅游商品经营的人,大部分民众并没有从中受益,反而他们原有宁静的生活秩序被纷至沓来的游客所打乱,于是对发展旅游业有抵触、不关心。
2.设施瓶颈待突破
近年来,绥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是制约旅游业深度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交通不便。境内航空、铁路运输处于空白,高速入口暂未开通。而通往景区的大多数公路等级较低、弯多坡大、路面较窄,交通还远未达到旅游交通“舒适、快速、通畅”的要求。从长沙到绥宁驾车要5-6小时,这让不少长株潭的游客望而却步、欲游又止。二是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旅游发展资金投入有限,绥宁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还比较滞后。大多数景区的旅游接待配套能力低下,住宿、餐饮、电力、通讯、医疗、救护等设施缺乏,一到旅游旺季,住宿难、吃饭难、如厕难、停车难等问题比较突出。
3.产业短板较明显
绥宁旅游开发的整个产业体系还不完善,仍处在旅游发展的“起步”时期。一是开发层次浅。绥宁现有景区以原生态的自然观光为主,重点是欣赏大自然的造化,而文化的景观极少。景区内让游客不仅好看还玩嗨的项目如森林冒险乐园、野战中心、拓展基地等短缺。二是产业链条短。绥宁旅游产业链条短,主要景区能吸引游客,但不能留住游客,旅游综合消费水平低,对其他产业进一步带动能力不足,无法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旅游生产力。
绥宁位于湘西南旅游圈,周边县域旅游竞争相当激烈。一是旅游资源缺乏独特性。绥宁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有其特色,但周边县市也都在开发森林高山旅游资源和古村落资源,如新宁的崀山、武冈的古城、城步的南山牧场、通道的万佛山等。绥宁和这些地方的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质性和相似性,会给游客以似曾相识之感,因而无法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二是没有占得市场先机。绥宁旅游开发起步晚、品牌知名度低、市场影响力弱,周边不少县市旅游业发展已先行一步,并在国内外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比如新宁崀山风景区已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景区、城步南山获批国家森林公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绥宁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
绥宁旅游业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发展优势,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呢?如何扬长避短把绥宁旅游品牌打响打亮、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绥宁发展旅游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旅游发展理念。首先,旅游能够产生综合效益。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领域广、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行业,能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的发展,能带来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能拉动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餐饮、现代服务业消费,也就是说旅游能够产生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因此,作为旅游资源丰富而经济相对落后的绥宁,发展旅游业是提高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其次,旅游业发展能够转变发展方式。绥宁有“三湘林业第一县”的美誉,以种树、砍树、卖树为主的“木头经济”一直是当地经济支柱。人们习惯了“靠山吃山”,自然对投资多、见效慢、风险大的旅游产业兴趣不大。但旅游业是“无烟产业”“朝阳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对消费、投资、出口具有全方位拉动作用。绥宁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就在旅游业。绥宁旅游是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再次,旅游能够更好地惠及民生。发展旅游能“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不仅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当地特色产品销售,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水平,而且能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从而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
绥宁虽然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的发展战略,但严格地讲还只是把旅游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引擎,而并没有将其确立为战略性产业。因此,要想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绥宁县委县政府可以确立“旅游立县”新战略。“旅游立县”战略既是绥宁作为林业大县产业转型的战略之举,也是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发展转型的战略回应。一方面,随着国家“封山育林”政策的贯彻落实,绥宁的支柱产业——林业的发展转型是大势所趋,迟早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旅游业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美国学者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中宣告,休闲产业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后工业化经济后的“第四次浪潮”。面对浩浩荡荡的旅游洪流,绥宁应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提升旅游发展战略,强调“旅游立县”,从而确立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龙头地位,实现由“林业大县”向“旅游强县”的跨越。
第一,创建知名精品。景区要能吸引人,必须要有亮点。绥宁发展旅游必须抓住特点,突出重点,找准卖点,做出亮点,打造品牌,方能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绥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最大的亮点和卖点在哪里呢?课题组认为,在于“原生态”。绥宁的山水虽秀美,但难以匹敌新宁崀山;文化资源品质虽较高,但不及武冈、城步;古镇古寨虽保存完好,无法同凤凰、洪江的古城相比。唯有“原生态”才能代表绥宁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又最能满足现代人追求返朴归真、休闲体验的社会心理。绥宁可以通过自然的原生态(黄桑的原始森林)和文化的原生态(苗侗民俗风情)双面孔来诠释旅游品牌形象;可以通过“神奇绿洲·苗侗故里”标识来对外推广旅游品牌形象;可以通过原生态景区、原生态古村古镇古国塑造旅游品牌形象。围绕“原始森林生态”和“原始民俗风情”名片,绥宁要打造好一批知名度高的旅游精品:一是打造“神奇绿洲”品牌。全县要围绕“神奇绿洲”名片做好山水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好黄桑、花园阁、神坡山、宝顶山等旅游区,抓好黄桑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二是打造民俗节日品牌。要做大“苗族四月八姑娘节”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节庆品牌,加强苗侗民俗文化的开发、推广,争取把绥宁建成中国“苗侗之乡”,让全国苗侗子孙都来朝拜,寻根访祖、认祖归宗。三是打造巫傩文化品牌。通过召开巫傩文化学术研讨会,建立巫傩文物馆、巫傩民俗村,主办巫傩文化艺术节,向世人展示原始神秘的苗侗宗教——巫傩文化。
第二,开展主题旅游。景区要能留住人,必须尽力开展主题旅游。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都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供给水平,更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绥宁旅游开发要实现“我有什么资源就开发什么资源”到“市场需要什么资源我就开发什么资源”的转变,既要大力打造旅游精品,又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主题产品,促进旅游内容多样化,增强旅游吸引力。例如,以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为龙头,包括堡子岭、天堂界、云雾山、高登山、宝顶山、神坡山等主要区域,开发森林生态游;以关峡花园阁为中心,以护林禁碑、巫傩文化、古寨文化、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生态文化游;以花园阁休闲度假区、洛口山峡谷漂流旅游区和金屋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开发休闲度假游;以黄桑、神坡山、宝顶山、高登山以及县城沿江风光带、神滩公园等特色休闲中心为重点,发展山水观光游。又如,根据季节变化,可以推出多项专题特色旅游产品:登高探险旅、峡谷漂流游、古寨节庆游、巫水溯源游、生态科普游、生态农业游、宗教文化游、体育健身游、时尚自驾游、婚庆度假游、摄影绘画游、娱乐美食游等。
第三,开发旅游商品。旅游业要发挥带动效应,必须要做长产业链。一是开发绿色食饮品。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建立高山果蔬、果蔬饮品等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深加工可食可带的绿色食品,如香菇、竹笋、猕猴桃、茶油、桐油、米酒、蜜饯等。二是开发养生保健品。利用当地原材料,就地取材加工生产养生保健药材(天麻、茯苓、罗汉果等)、保健饮品(如金钱柳、绞股蓝、优质矿泉水等)、保健用品(如竹碳制品)等等。三是加工特色工艺品。开发文化含量高、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如苗家剪纸、苗绣、竹制品等。四是开发体育文化用品。开发或引进登山、野营用的帐篷、背包等户外旅游用品,景区风光图片、字画、明信片、邮票等文化商品。一句话,绥宁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出集地方性、文化性和纪念性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创建绥宁旅游商品品牌。
第一,营销活动持久化。旅游营销的效应不会一劳永逸,往往具有递减性。张家界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热点景区之一,但它每年仍会通过举办各种国际性赛事如飞机穿越天门洞、翼装飞行、天门山走钢丝、滑轮下山、自行车速降等重大赛事来博取全球的眼球。2015年《爸爸去哪儿第3季》在绥宁拍摄是一次成功的宣传促销,短期效果非常明显,但随着该节目的结束,人们对绥宁关注度必然下降。绥宁想要打响旅游品牌、把市场做大、人气带旺,必须宣传不停歇、促销不止步,利用各种契机制造新闻热点,借力造势,扩大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二,营销方式立体化。绥宁旅游形象宣传和产品促销方式必须立体化,既要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又要利用新兴媒体如网络;既要采用室外广告(广告牌、空中广告、交通工具广告等)、印刷品广告(招贴画、宣传册、旅游手册、地图、线路图等),又要拍摄VCD风光片;既要评选旅游形象大使、策划精品项目,又要开办节事活动、旅游展销会等。
第三,营销内容新颖化。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富有创意的好广告,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一首《神奇的九寨》让九寨沟名扬天下,一台《天门狐仙》晚会让人们对张家界无限遐想。绥宁具有旅游资源优势,但要转变为旅游经济优势,宣传促销必须要大胆创新、精心策划,建议重磅推出“三个一”即一句广告词“神奇黄桑,苗侗故乡”、一首歌《神奇的黄桑》、一台民俗表演节目“四月·八姑娘等你来”,以增强绥宁旅游的吸引力。
第四,营销战略一体化。绥宁周边的张家界、凤凰、崀山、桂林已具有相当大的知名度,绥宁旅游要善于也要敢于“傍大款”,也就是说要懂得借力,寻求与周边旅游资源的联合营销,融入到湘桂黔旅游圈,借力整体的大旅游对外进行宣传。如何联合?首“傍”崀山,再“傍”桂林、凤凰、张家界。绥宁与这些周边地区地域相近、人缘相亲,可以通过景点整合、功能互补、线路对接、共同促销等手段,抱团宣传和区域捆绑式促销,从而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客源互动和利益共享。
第一,筹措旅游发展资金。旅游业是一项前期需要大投入的产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不足是困扰绥宁旅游发展的一大“软肋”。解决资金难题,关键要广辟资金来源。一是向上“要钱”。要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扶贫攻坚、文物修缮等专项扶持资金。黄桑等景区要积极申报国家4A乃至5A景区,争取上级部门的财政支持;大园、寨市、上堡等古镇要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文物维修基金。二是自己“挤钱”。县财政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集全县之财力挤出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并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增加。三是向外引资。对有潜力的旅游项目通过包装进行招商,以吸引民间资本特别是战略投资者来绥投资旅游业。目前,由四方出资、共同投资50亿元所成立的上堡古国旅游开发公司,就是成功“引资”的大手笔。同时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协助旅游开发公司做好融资。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绥宁旅游业要实现大跨越,必须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打通内外交通网络。要争取武靖高速公路早日建成通车,争取兴永郴赣铁路、绥洪高速立项,实现绥宁与桂林、张家界、凤凰等成熟旅游市场的便捷对接。加强各旅游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结,形成速度快、安全性高的核心旅游环线,实现绥宁主要景区与周边景区互通互联。县内客运线路网络要最大限度地辐射至主要景点和重要乡村旅游点,适时开通县城通往主要景点的旅游巴士,为游客提高优质快捷的交通服务。二是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交通、供水供电、通讯服务、信息服务、餐饮、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安防消防、应急救援、停车场、公路招呼站等游客服务设施,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针对不同游客需求,合理布局建设高中低档宾馆酒店和民俗客栈、写生基地、影视拍摄基地、拓展基地、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基地、自驾基地、露营地,为游客深度游奠定基础。
第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业本质上是服务性行业,没有好的服务质量,不可能有好的发展前景。旅游服务管理上的任何一次疏忽,都能败坏游客游玩的兴致、毁掉景区的形象和口碑。青岛,蓝天碧海,风光秀美,被誉为“黄海明珠”,但“天价虾”宰客事件引发全国网民口诛笔伐,让青岛旅游形象尽毁。长沙橘子洲,碧簪卧波、激流耸翠,被誉为“中国第一洲”,却因“安全隐患大”“环境卫生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摘掉“5A”金字招牌,引发一股湖南旅游景区“整改”潮。绥宁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必须围绕旅游的六大要素,实施“六心行动”,即行的顺心、住的安心、食的放心、娱的开心、购的称心、游的舒心,着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营造文明旅游环境,让游客宾至如归。不仅要在旅游旺季做好交通疏导、安全应急、旅游咨询、卫生保洁、交通指引等工作,更要在平时彻查安全隐患、严格经营秩序、规范服务质量、提升环境卫生,实现旅游服务监督管理的常态化。
绥宁丰厚的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的宝贵馈赠,而这些资源又极其脆弱易遭破坏,一旦毁坏不可再生。绥宁发展旅游业,既要加大力度深入开发旅游资源,又要贯彻“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保护旅游资源。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原生态是绥宁的特色,也是绥宁的优势,更是绥宁发展旅游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要树立“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意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施严格的生态红线管控,落实“封山育林”“禁渔禁猎”规定,呵护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绥宁形象。二是加强自然景观保护。绥宁自然景观主要是山水、古树,要防止开山炸石、采砂挖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火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特别是要保护好价值连城的楠木林、铁杉林。古树无价,毁一棵就少一棵,要防范祭祀、烧纸钱、吸烟等所引发的山林火灾,特别要防范不法之徒使用大型伐木机器盗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三是加强人文景观保护。禁止对古建筑、遗迹、碑刻随意拆建,要最大限度保持原物旧貌,对古民居的修缮和重建要“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目前,绥宁对人文景观的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少历史资源周围环境显得脏乱不堪;大园、县城巫水河两岸已冒出了不少与整个景区极不协调的建筑,寨市、上堡古国有些古建筑已经风雨飘摇或坍塌。四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积极抢救、保护和传承县内濒临消失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整理、挖掘和推广具有浓郁民族和县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巫傩文化。
第一,创新政绩考核机制。绥宁如何破解部分党员干部发展旅游不积极、不主动、不想为、不敢为这个难题呢?调研组认为,要解决“关键少数”这一问题,必须创新驱动机制,建立健全让干部想为、敢为和勤为的政绩考核机制。政绩考核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政绩考核,往往就会催生什么样的政绩行为。如果绥宁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那么,干部发展旅游就必定会积极主动、干劲十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就会指日可待、前景可期。
第二,创新经营管理体制。现在的旅游业是一个“大旅游”概念。“大旅游”要求“大管理”。这种“大管理”要求管理是全面的,能覆盖全行业;要求管理是全方位的,能对市场的多层次发挥作用;要求管理是权威性的,能够形成切实的调控作用。实现“大管理”,必须实现旅游管理从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的转变,形成对旅游业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综合管理体制。绥宁旅游部门要适应市场形势要求,在强化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发展协调、服务监管等职能的同时,积极创新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推进国有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开发权的分离改革,把绥宁旅游景区建设成为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国内风景名胜区。
第三,创新利益共享发展机制。2013年,凤凰古城“围城收费”,结果游客骤减,商户叫苦,旅游收入不增反降,后来被迫取消。凤凰古城经历的“阵痛”说明,发展旅游业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旅游利益分配中决不能忽视资源所在地政府和居民的利益。绥宁旅游开发要得到当地百姓支持,必须探索建立政府、开发商、居民三者利益共享的“绥宁模式”,让老百姓人人参与旅游发展,让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的红利。
第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关键取决于旅游人才。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绥宁旅游业要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如何培养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留住优秀人才这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环境,培育高水平的旅游行政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为绥宁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中共绥宁县委绥宁县人民政府.绥宁县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6)[Z]. 2017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绥宁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5)[Z]. 2009.
[3]罗玉梅.促进绥宁旅游发展的策略[N].中国旅游报,2016-03-21.
[4]刘思敏,朱洪端.绥宁原生态旅游开发与周边旅游资源整合浅见[N].中国旅游报,2011-10-21.
[5]覃正爱:发展的辩证法——湖南旅游文化的调查与思考[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詹花秀
F59
A
1009-3605(2017)05-0038-08
2017-06-07
1.覃正爱,男,湖南常德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湘潭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2.姜正君,男,湖南常德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