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君,田 慧
(北京体育大学 外语系,北京 100084)
体育院校英语专业ESP教师发展模式研究
王卓君,田 慧
(北京体育大学 外语系,北京 100084)
目前体育院校ESP课程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教学改革成效和成败将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从ESP教师素质能力要求和体育院校ESP师资现状入手,为体育院校英语专业ESP教师发展设计路径。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构建ESP教师发展模式:打造多层次复合型专业知识结构;以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技能;走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专业实践之路;利用校本资源进行教师发展文化建设。旨在为体育院校ESP教师发展、课程改革乃至体育英语专业的特色化建设提供依据。
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发展
2017年,教育部将正式颁布《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必将为我国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国标鼓励“不同高校的英语专业有必要在保持本专业基本共核的基础上走多元化特色发展之路。”[1]为避免英语专业建设千校一面扁平化发展,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应抓住“体育特色”这个专业办学基本点,集中学校优势资源,在专业办学去“同质化”的竞争中培养优质特色人才。为此,各体育院校纷纷开设了一批具有体育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如体育英语阅读、体育英语视听说、运动项目英语、体育文化选读、国际赛事英语、休闲体育、国际体育组织等,然而,这些ESP课程的开设尚属探索发展阶段。最终,教学改革的成效和成败将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仲伟合指出,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推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主要依靠英语类专业教师。以教师发展为统领,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能力素养,是保障英语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2]。那么,体育院校英语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依托校本资源尽快建立ESP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ESP教师素质能力要求和体育院校ESP师资现状入手,提出体育院校英语专业ESP师资培养与发展的可行模式,以促进体育英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ESP是以应用语言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教学,它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中有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从概念可以看出,ESP是以目标为导向,基于需求分析、通过学习特定学科和职业相关内容从而提高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以实现特定目的的课程。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现阶段是ESP发展的第五阶段,即“以学习为中心”的阶段,关注的是“语言学习”[4]14。然而,“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5]也就是说,ESP教学是以内容(专业知识)为依托的语言实践。Dudley-Evans和St.John认为合格的ESP教师须兼具五种角色于一身:①合格的英语教师;②课程设计者和教材提供者;③研究者;④合作者;⑤测试与评估者[3]。可见,ESP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多维度专业能力,既要有过硬的语言能力,必要的专业知识,又要立足教学并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
目前,国内高校ESP课程师资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他们语言功底扎实、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但专业知识不足,导致ESP教学停留在对语言点的表层分析,对专业知识的讲解缺乏深度和广度;二是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他们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但大部分不了解语言教学规律,无法较好地将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三是兼具英语和相关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师资,他们多是进行了跨学科学历深造的教师。然而,目前各高校中此类跨学科人才尚为数不多。
在以上三类教师中,第一类教师向ESP教师发展的可能性最大。虽有学者主张培养一批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来承担ESP教学[6],但承担英语教学并非专业教师的“主业”,期待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语言教学是不实际的。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ESP应被看成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而非结果[4]19。真正的ESP教学是语言教学而不是内容教学。蔡基刚认为内容只是一个载体,并不需要系统全面,更不必须是专业的前沿,只要有这个学科的语言和体裁特点就可以,也就是说,语言教师只要在专业方面有些基本知识都能胜任[7]。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ESP教师不需要成为某一专业的专家,他们只要对ESP教学内容持积极态度,对专业领域基本原则有所了解,对自身知识水平有清醒认识就具备了成为ESP教师的条件[4]163。换句话说,ESP教师并不需要成为某一学科的专业教师,而是要作对该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复合式知识结构,融五种角色于一身。
自2002年起,体育院校纷纷开设了英语专业(体育英语方向)。专业建设初期,高水平体育英语师资严重缺乏[8],教师知识结构呈现一边倒——98%的教师只有英语专业背景,仅2%的教师拥有体育背景[9]。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拥有体育背景(体育背景学历或担任各体育项目裁判等)的英语专业教师人数在各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中的比例呈现不均衡态势,有的院校此类复合型人才依然奇缺,ESP师资队伍建设刚刚起步;有的院校ESP课程方向定位较早,ESP教师发展水平较高,拥有体育背景的师资甚至占到1/4,这为ESP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田慧等人的研究中我们看到,目前各体育院校在ESP课程师资方面的通用做法有三种:一是聘请外籍专家教授该类课程。这种做法在知识传授上最为有效,专家们经验丰富并且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情况,教学效果较好,但仅靠聘请外籍教师不仅成本过高,还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多资源协调难题;二是与专业学科教师的合作共同完成ESP类课程。目前,该模式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并非ESP课程师资之主要形式;三是内部挖掘,制定并落实骨干教师的进修计划,利用校本资源培养本地教师,解决本土师资不足的状况[10]。体育英语作为新兴专业,其建立与发展恰逢ESP教学实践和科研迅猛发展阶段,如何整合资源,紧跟学界研究发展步伐,建立符合体育院校特色与教师发展实际的ESP师资培养与发展机制,是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当前,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40岁以下教师已成教师队伍主体和教学核心力量,要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拓展英语专业办学途径,突出校本特色,实现分类卓越,对英语专业教师进行ESP师资培训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3.1 理论架构
陈冰冰结合语言教师学习理论与ESP教学理论体系(ESP的性质、教学原则和教师的角色等),提出了ESP教师培养模式设计总体理论架构,认为ESP教师专业发展由知识结构和专业实践两个部分构成,前者由知识、技能、态度和悟觉意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组成,后者既可巩固ESP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摸清学习者将来工作的目标情景需求和学习情景需求,为日后大纲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测试等各环节起到指导作用[11]。Freeman认为语言教学是一个“建筑于知识、技能、态度和悟觉意识基础之上的做出决定的过程。”[12]ESP教师不但应具备英语、教学和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需求分析、运用ESP教学法处理教材、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对师生角色的定位与实践则体现了ESP教师的态度;通过教学行动研究等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与评估,进而修正与决策是ESP教师的悟觉意识。可以说,“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基础,“态度”和“悟觉意识”是教学的根本。
3.2 ESP教师培养与发展路径
当前,各体育院校尚未建立ESP师资培训体系,而推进体育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体育特色ESP课程开发,多渠道、多途径培养体育英语复合型本土师资刻不容缓。这一方面是社会需求与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师拓展专业能力的需要。为此,根据陈冰冰提出的ESP教师发展理论框架,我们对ESP师资培养与发展提出以下构想。
3.2.1 打造多层次复合型专业知识结构
ESP教师首先是语言教师,应该具备外语教师的语言教学素质;其次是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两者相结合才会造就出ESP教师,才能胜任ESP的教学工作[13]。对于英语专业教师而言,专业知识是其向ESP教师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也是英语专业教师知识体系中的短板。为此,教师可利用以下途径实现专业自修:①利用校本资源,结合发展兴趣,认真学习某一门或几门专业课,掌握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为开展ESP课程教学扫除专业“盲点”。②开展专家工作坊。专家工作坊是一种短期的、集中的研讨学习。各校应抓住外籍专家学者来华授课的契机,充分利用外专资源,开展本土师资培训。可以邀请专家们进行专题讲座,或有针对性地就相关话题召开研讨会(seminar),或者请专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指导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等。③项目学习法。鼓励英语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跨学科科研课题研究,通过与专业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以课题为依托对相关专业领域进行深度研究,使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向纵深发展。④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当前是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各种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师们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些网站如“http://www.esp-world.info”“http://asian-esp-journal.com”“http://onlinecourse.olympic.org”等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同时,教师们还应定期阅读专业书籍或期刊、关注行业动态,选择并有效更新适合学生需求的课堂内容。⑤创造条件,鼓励优秀教师进行海外研修。ESP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靠教师自己,也需要校方的大力支持。纵然海外研修资源紧缺,学校也应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或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或外派海外孔子学院,或参与国际合作办学交流,或投入资金与国际ESP教育与培训机构合作,培养体育英语专业师资。
3.2.2 以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要提高ESP教学技能首先要具备英语教学法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掌握针对ESP课程的教学模式,如PBL(project-based learning)、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及语篇分析法等。当前,ESP教学中一个带有共性的突出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是“段落解释+翻译”或者“翻译+词汇学习”[14]。而ESP教学有别于普通英语教学之处在于对需求分析的重视。教师既要进行目标环境需求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以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又要进行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 analysis),对学习者的学习条件、能接受的教学模式,以及合理的教学场所、时间等因素做出分析。鉴于ESP教师集五种角色于一身,既是教师又是研究者,因此,教师们还需要学习一些科研方法类的知识。目前,此类师资培训体系已经较为成熟,学校应保障教师发展资金投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素质。
教学技能的提高除了对教研方法的深刻认知与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正和深化对ESP教学的认识。为此,英语专业教师一方面可以向来华授课的外国专家学习,通过跟班听课、课堂观察、参与师生互动等获得第一手教学资源;其次,可以开展Peer Teaching,通过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从同事之间不断获得反馈信息,继而将实践性知识运用于教学,在反思中完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研究者的转变。反思也可通过撰写反思日志、听课、录像以及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使教学真正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得而有新。3.2.3 走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专业实践之路
专业实践既可以加深ESP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又能在知识的运用中积累教学实例,充实课堂内容,更新知识体系,使ESP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具说服力。语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宽专业实践途径:①认真做好学生专业实践指导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体育特色、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英语应用型人才需要在本科教育阶段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这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又能使学生熟悉未来工作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加深其对体育相关行业的了解。同时,专业实践还能发现知识技能的欠缺,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供途径。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笔者所在高校建设了体育英语翻译实践平台。该平台通过研读、翻译体育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汉双语翻译能力,拓展学生的体育相关知识。笔者曾作为指导教师参与过该平台的实践活动,为期2个月的指导中,教师既提升了语言能力,尤其是翻译技巧的锻炼,又通过指导学生翻译实践学习了相关体育知识。此外,教师们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体育学科知识,如“模拟奥委会”比赛等。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也使教师们在指导一些跨学科课题时,增加了对相关体育学科的了解。②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在学科交叉过程中体现英语教师的优势。如笔者曾参与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强国战略研究课题、运动员文化教育项目等。与体育专业教师的合作较好地弥补了语言教师专业知识的短板,又发挥了其语言特长。③积极参与各大赛事服务,在服务中进行专业英语实践。后奥运时代,越来越多的国际体育赛事登陆中国,这为体育英语专业实践提供了机会,各体育院校均有教师参与其中。这些体育相关领域的语言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教师们对ESP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并为课堂教学带来了鲜活的案例。④鼓励教师开设ESP选修课程,促进教师向ESP教学转型。独立承担ESP课程的教学是教师综合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解决教学材料、教学方案、课堂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会主动与专业教师合作与交流,以弥补因专业知识欠缺造成的教学困境;同时,还可在课堂师生活动中积累教学经验,开发一批既受学生欢迎又适合ESP课堂教学的互动模式,不断提高学生ESP课程学习兴趣。
3.2.4 利用校本资源进行教师发展文化建设
教师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努力,学校大力支持,还需要构建良好的教师发展文化,让教师们在环境氛围的感染下,主动参与教师发展行动。各校可定期邀请体育研究各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行业研究前沿,讲解学科研究方法,剖析专业知识,教师们可按照研究兴趣选择听取相关领域讲座。此外,各体育院校还应有效利用校本资源,发挥学校工会等组织的作用,积极开设内容丰富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如体育舞蹈、健美操、导引养生、瑜伽、形体健美等,使教师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改善体质。对于学科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居多的英语教师而言,体育参与度和价值观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个体参与体育实践的热情、次数、频度等。极具“体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引导英语教师走上体育与英语有机结合的专业特色发展道路提供了条件,在体育实践中教师们亲身感受体育的魅力,由此激发其“参与体育、研究体育、服务体育”的意识与热情。
发展完善体育类ESP课程是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创新和凸显办学特色的重要抓手,而体育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决定了该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和质量状况。ESP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系统化的大工程,必须建立符合校本实际、满足教师发展需求且切实有效的模式,以保障体育英语师资力量可持续发展、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进而保证体育类ESP课程的质量。目前,ESP师资培养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构想的实践及实施效果仍需时间来检验。未来的方向是把ESP师资培训做成集教、学、研、思、辨、行于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研相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同发展。
[1] 孙有中.英语教育十大关系——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原则初探[J].中国外语教育,2014,7(1):3-10.
[2] 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3] Dudley-Evans T, Jo M.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13-17.
[4]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5] Robinson P C. ESP: The Present Po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0:8.
[6] 朱万忠,韩萍.加强专业英语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提高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质量[J].外语界, 2002(4):41-44.
[7] 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34(1):56-60.
[8] 吴贻刚.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办学定位与课程设置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90-93.
[9] 陈珊.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与设置——基于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36.
[10] 田慧,陈杰,王卓君.我国体育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其ESP课程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0):76-82.
[11] 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26(3):75-78.
[12] Freeman D.Teacher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A model of teaching and related 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TESOL Quarterly,1989,23(1):27-45.
[13] 高战荣.国外ESP教师教育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知识发展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 39(4):85-91.
[14] 梁雪松,陈黎峰,陆莺.英语专业ESP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6(4):30-35.
The Study of ESP Teacher Development Mode for Sports Colleges and Institutes
WANG Zhuo-jun, TIAN Hui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t present, the sport-related ESP courses in sports colleges and institutes are still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uccess of those ESP courses largely depend on ESP teachers. Starting with the quality demand for ESP teachers and the status quo of ESP teachers in sports colleges and institutes, this research designs approaches to ESP teacher development in sports colleges and institut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ESP teachers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four aspects: creating a multi-leve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by reflective teaching; developing a professional practice approach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service; mak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based on school-oriented resources. This study aims at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SP teachers,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characterized construction of Sport English major.
sports colleges and institutes; English major; ESP; teacher development
2017-02-26
北京市教改课题“ESP理论视角下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建设”([2013]521-90)
王卓君(1981-),女,云南昆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教师发展。
G807.4
A
1008-3596(2017)04-00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