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 李贵忠 满立波
双侧经皮肾造口术治疗难治性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
周宁 李贵忠 满立波
放射性膀胱炎; 经皮肾造口术
我们采用双侧经皮肾造口术治疗难治性出血性膀胱炎1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对象: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出血性膀胱炎10例,均为女性,年龄50~62岁,平均年龄55岁,均为宫颈癌放疗后,放疗结束至出现血尿时间最短12周,最长2年,平均1年。均表现为全程肉眼血尿,间断排出血块,患者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症状明显。病情发展因血块堵塞出现尿潴留。入院时患者均呈中、重度贫血貌,部分患者有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血红蛋白为40~80 g/L。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静脉给予止血药物,合并抗感染治疗。给予膀胱冲洗、经尿道电切镜止血、反复多次输血等治疗后疗效欠佳,仍持续出血,并继发肾积水,肾功能不全。
2.方法: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评估肾脏积水情况,积极纠正贫血,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B超引导下,以12肋下或11肋间隙,腋后线到肩胛旁线之间的区域为穿刺点。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B超实时监测引导下,将穿刺针穿入预定肾盏内,拔出针芯,见尿液流出后,置入导丝。以筋膜扩张器扩张至F16,留置外鞘。以输尿管镜观察外鞘进入肾盏后,放置肾造口管[1]。
3.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内膀胱出血明显缓解,术后3天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4天后血尿基本消失。术后定期更换肾造口管。3例死于肿瘤消耗性疾病,余病例膀胱出血得到完全控制,无严重血尿复发。
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肿瘤放疗后的一种并发症,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膀胱黏膜剥脱、溃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血栓形成、弥漫性动脉内膜炎、平滑肌细胞变性坏死、平滑肌纤维化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顽固性肉眼血尿,严重时出现膀胱大出血,起病比较凶险和急剧。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守治疗有口服药物、膀胱冲洗、膀胱灌注,高压氧治疗,以及长期输血治疗。膀胱灌注甲醛可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但对膀胱刺激较大,且可以造成膀胱弥漫性纤维化,对于顽固性出血性膀胱炎疗效较差。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膀胱出血可获得短期和中长期疗效,但对于顽固性重度出血性膀胱炎疗效欠佳[2]。放射性膀胱炎重度膀胱出血患者可行经尿道电灼止血术,但部分患者膀胱弥漫性出血,电灼术难以控制[3]。传统的方法包括膀胱造口、膀胱全切术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等。但由于放射性治疗后膀胱及盆腔组织水肿纤维化,脆性高,手术难度大,术后愈合能力差,并发症多,选择开放手术需慎重[4]。对于保守治疗及经尿道电灼止血术无效,仍存在膀胱大量出血,尤其是继发肾积水的患者,可选择双侧经皮肾造口术治疗。
[1] 王智勇,周明,刘勇,等.局麻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口处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10):51-52.
[2] Kanai AJ,Zeidel ML,Lavelle JP,et al.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therapy protects against irradiation-induced cystitis[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2,283(6):1304-1312.
[3] 李琦,付科,胡敏霞.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1):69-70.
[4] 赵立,唐飞,柯朴群,等.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尿流改道联合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J].临床外科杂志,2013,21(4):297-298.
(本文编辑:徐文聃)
10.3969/j.issn.1005-6483.2017.06.024
100096 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
201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