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东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三维适形放疗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薛志东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01月~2012年01月我院收治的4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放疗剂量为60~70 Gy,平均剂量为66 Gy,常规分割,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的患者共3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8%;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1、3、5年生存率为79.2%、39.6%、16.7%。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用于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治疗效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
近十年内中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迅速增长,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肿,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约占85%,根据非小细胞肺癌疾病分期和循证医学依据,已有相应的治疗方案供临床选择,其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手术治疗,然而部分患者因年龄较大、心肺功能储备不足、严重的内科合并症和恐惧手术等多种原因,拒绝手术,遂采取三维适形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分析该方法在我院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01月~2012年01月收治的4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为T1N0M0-T3N0M0,均为病理学确诊;其中鳞癌16例,腺癌26例,大细胞癌2例,粘液表皮样癌2例,腺鳞癌和透明细胞癌各1例;男性为29例,女性为19例;中位年龄为72岁;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放疗前均经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仰卧位,双手抱肘上举过顶,真空负压袋固定,行螺旋CT扫描获取5 mm层厚断层图像,依次勾画肿瘤靶区(Gross tumorvolume,GTV)、临床靶区(Clinictargetvolume,CTV)、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包括脊髓、双肺、心脏和食管),GTV前后左右方向外放0.8 cm、上下方向外放1.0 cm形成CTV,PTV为CTV基础上前后左右外放0.5 cm、上下外放1.0 cm形成。为每例患者制定治疗计划,用6或15 MV的X线外照射,90%~95%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危及器官受量在正常范围内,左右肺V20小于35%,单次剂量2 Gy,每周5次,中位处方剂量66 Gy。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治疗后1、3、5年生存率。
1.4 疗效评定
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统计有效率(RR);疗效评估采用CT测量病灶大小(双径测量)。
1.5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 20.0版的统计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及1、3、5年的累计生存率。
2.1 疗效
根据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CT,CR、PR、SD 和PD分别为8.3%(4/48)、62.5%(30/48)、31.2%(15/48)和0.0%(0/48),RR为70.8%(34/48)。
2.2 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存率
随访截止至2017年01月,全部病例随访满5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1、3、5年生存率为79.2%、39.6%、16.7%。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Ⅰ期约为55%,Ⅱ期约为33%,但因各种原因,部分该类病变患者难以施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如何为该类病变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利用三维适形放疗对48例该类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追踪,中位生存时间达2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39.6%、16.7%,虽然疗效较手术为主的治疗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相当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随着分子生物学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肺癌的驱动基因不断被发现,相信不远的将来,也许会出现放疗结合分子靶向治疗会代替手术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治疗。
[1] 何学军,崔 林,王 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化疗联合细胞免疫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6,65(06):484-486.
[2] 张 敏,戈 伟,陈 明,顾 兵.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的近期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6,43(02):242-245.
[3] 任宝志,周玉霞,钟立松.早期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 79(06):518-521.
[4] 栾岚,韩斌,王翠芳,白阳,滕猛,宦大为,徐洪涛,王恩华.MicroRNA-218-1-3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02).
[5] 苏晓娜,李高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
本文编辑:吴玲丽
R734.2
B
ISSN.2095-8242.2017.02.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