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颖
(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北京 100078)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死因,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 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性疾病,所引起的射血功能受损、心室充盈的临床综合征,是大部分心脏病的结局,近年来心衰死亡呈上升趋势,尽管心衰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基于此,我院选取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应用规范化自我管理项目对于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安全起见,根据6分钟步行试验筛选出轻中度心衰患者,心功能在Ⅱ~Ⅲ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女19例,男31例,年龄60~86岁,平均(64.36±4.36)岁,病程3~10年,平均(6.25±4.36)年;观察组中女21例,男29例,年龄61~84岁,平均(67.61±4.62)岁,病程3~12年,平均(6.18±4.0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 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干预与随访:即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病情观察、药物治疗,针对性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出院前开展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每隔1个月开展1次电话随访。
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自我管理项目,实施程序包括:住院期间:(1)加强健康教育,包括生活方式、平稳情绪、诱因规避、规范药物治疗,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加强;(2)对教育内容加以强化,可通过表格等方式要求患者将每日的尿量与体重进行详细记录,饮食管理,减少水钠潴留,同时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1];(3)规范患者休息与活动相结合,根据病情鼓励患者主动运动,改善活动耐量。(4)给患者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材料,让家属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做到监督和提醒。(5)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当日要建立健康档案,告知院外服药方法与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健康指导;每隔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督促患者自我管理有效进行,每次电话随访时间为15~30 min;建立回访记录,由门诊医师根据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合理调整药物,使患者正确掌握自我管理方法[2]。使病情更加稳定。每隔2个月开展1次病情评估,包括患者生化指标、心衰指标、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检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鼓励患者倾诉,给予必要的安慰与劝说,使患者对于疾病康复充满信心。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经6个月出院后随访调查结果统计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例数与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人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同时随着我国冠心病诊疗水平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均得到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多见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住院率与死亡率[3],由于患者缺乏自我管理行为与药物治疗依从性,导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并不理想,也是导致患者复发再住院的根本原因[4]。基于此,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我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规范化自我管理项目,对于患者预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者住院天数,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减少基于此,规范化自我管理项目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康复具有促进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规范化自我管理,可使老年患者的再 入院例数有效降低,减少患
分组 例数 再入院例数(n) 平均住院天数(d)观察组 50 6 10.36±1.87对照组 50 14 21.36±4.67 x2/t 4.0000 11.5707 P<0.05 <0.05
[1]蒋红燕.规范化自我管理项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3):82.
[2]秦玉霞,李惠萍,韦学萍,等.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21):2517-2520.
[3]尚刘文心,沈美芳,陈文瑶,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74-679.
[4]陈 娟,赵书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6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