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
——质量提升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金钥匙”

2017-03-07 03:28施京京
中国质量监管 2017年11期
关键词:金钥匙供给产品

文 本刊记者 施京京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是大家不想消费,大家美好生活的需要正日益增长,关键是供给侧跟不上趟,拿不出人们想购买、想消费的质优价廉的产品来。质量提升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把“金钥匙”。

刚刚落下帷幕的“双11”节,爆棚的数据,再次显示令世界震撼的消费能力——全网总销售额达2539.7亿元,产生包裹13.8亿个,对比2016年的数据,交易额规模同比增长43.45%。一些舆论将这种现象描述为“消费战争”。而事实上,“双11”五花八门的购物井喷,很难梳理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只能说是由价格优惠引发的一次消费“冲刺”。在这个消费者和商家营造的购物狂欢中,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消费潜力的释放和消费能力的爆发。这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十九大报告的最新论断——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是大家不想消费,大家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日益增长的,关键是供给侧跟不上趟,拿不出人们想购买、想消费的质优价廉的产品来。解决这个矛盾,有一把管用、好使的“金钥匙”,那就是质量提升,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消费潜力得到释放。这就要求我们把提高供给侧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向国际先进质量标准看齐,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显著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竞争优势,使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和中国服务成为高质量的标志。同时,让企业和产品通过优胜劣汰,使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实现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逐步形成一批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品牌企业和产品,生产制造更多品质更好的商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费品。

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物质生产能力已经举世公认,许多产品和产能都排名世界前列,大到了要去库存、去产能的地步。原因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生产出来是要拿来卖的,卖不出去,不能实现交换,变成了库存,资源的配置就无效。只有把产品做好,人们愿意购买,产品实现了交换,资源的配置才有效。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着手,提高供给的质量。前不久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质量提升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前,我国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和问题突出,特别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迫切需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指出,现阶段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不够高,特别是中高端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至于“海淘”、“海购”、消费外溢。我国一些商品走到国际先进行列,但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质量提升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迈向中高端的一个战略举措,是改善供给结构、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一个战略举措。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产品体系,其中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但目前许多产业产品是拼规模、拼速度拼出来的,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实践证明,转型发展必须从质量着眼、从质量入手。要去低端产能,就要有基本的质量标准作为门槛;要迈向中高端,就要有较高的质量标准去引领。所以,提升质量是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抓手。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侯建国认为,对于老百姓来说,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告别了短缺经济之后,他们对衣食住行的追求、质量的需求明显提高。相比之下,质量供给的短板就日益凸显。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要通过提升质量来改善供给,着力打造“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金字招牌,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供需平衡。因此,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真正的利国利民之举。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持以质取胜,是发展转型升级、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质量是国家间、地区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湖北省质监局局长邹贤启表示,当前支撑增长的传统优势、传统动能正在弱化,新的优势、新的动能尚在形成之中,要实现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供给质量,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须选择,要以质量提升为手段创造有效需求,通过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来激活、释放消费潜力,打造真正的“中国质造”,引导我国居民海外消费回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指出,“质量第一”是全面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任务。当前中国实体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中高端供给能力跟不上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制约了消费潜力的释放。针对经济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中国本土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产品在诸多方面的巨大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和新经济下新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因素。中国当前的核心问题不仅仅是要全面发展工业4.0,更重要的是要弥补短板,夯实高产品质量所体现的基础制造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应该落在构筑以提升产品质量为核心的精益制造生态体系以及完善相关核心支撑条件方面。”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产品是企业做的,服务也是企业提供的,质量提升的“金钥匙”主要是握在企业手里的。这就是为什么《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

“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关键要从源头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尤其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它们既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主体,也是质量提升的责任主体。”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质量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整个供给体系看,产品和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表现在部分产品质量水平偏低,中高端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不强,造成消费者对产品和售后服务质量信心不足,严重影响消费潜力的释放。

企业要把质量发展、质量创新、质量变革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生产一线广泛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升级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积极推广和运用精益制造、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活动。同时,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强化质量安全责任,增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理念。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企业工作部主任王剑认为:“虽然一些品牌长期坚持奉行‘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其产品也已备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但现实也还是有大量出国扫货、‘海淘’等尴尬现象。我们很多行业仍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徘徊。质量提升就是要补短板填洼地,从源头夯实质量提升基础。”

“质量提升有两层意义,一是形成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质量竞争机制,引导原本质量水平不高的企业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切实提高质量保证能力;二是推动优势企业进一步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管理创新,引领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追求产品的高质量、高性价比,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追求卓越,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在厨具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我们要以差异化、高品质、高创意的厨卫产品博弈市场。”谈到企业在质量提升中的主体角色,“中国厨具之都”嵊州市厨具协会会长、浙江亿田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伟勇感慨良多。

近年来,通过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嵊州厨具行业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逆势增长。该市制定了《厨具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工作方案》等文件,鼓励厨具企业“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品牌建设等。为推进产品档次升级,亿田电器与中科院成立了中科院过程研究所亿田电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共同研发油烟分离机烟气净化技术,竭力打造无害化厨房;与帅丰、森歌等企业主导制定了集成灶“浙江制造”联盟标准,科学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服务等多方面要求,创新完善了原行业标准的不足之处。目前,行业内各类品牌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水平稳中有升,市场拓展成绩喜人。

“企业只有潜心追求质量第一,大力提升质量,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件产品中,才能使之成为推进中国制造的不竭源泉。”名臣健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勤发以企业多年的实践诠释了对质量提升的认知。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品质管理中心总经理毛守勇告诉记者,质量提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企业要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提升,将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从每一个细节抓起,才能持之以恒提升质量竞争力。

企业作为质量提升的责任主体,也意味着需要承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责任。今年5月,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召回1123083条逸新空气净化器配备的双插头内置交流电源线。本次召回范围内的交流电源线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过热、燃烧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对于召回范围内的交流电源线,将免费为客户更换一条全新电源线,以消除安全隐患。“此次电源线的更换,也是公司在持续监控产品性能过程中,主动及时采取的措施。为了让营销人员创造好业绩,我们必须有好产品可供销售。”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有关负责人指出,技术进步、产品升级过程中,产品存在缺陷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及时发现缺陷,积极实施召回,消除安全隐患。企业主动实施召回,体现的是责任和担当,赢得的是市场和信誉。

筑牢质量安全底线

质量提升活动中,政府和社会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首先,政府部门特别是质监部门要维护好产品的生产秩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靠法治、政策、监管等手段,建立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质量竞争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向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流动和优化配置,防止生产秩序混乱、扭曲,出现产品和服务的“劣币驱良币”。

其次,政府部门特别是质监部门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有限的行政资源进行集中监管,确保涉及人身健康、生态环境等产品安全可靠,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支撑民众消费升级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强对质量的全方位监管。新修订的《标准化法》也从技术规范的原理上明确了政府与市场的分际:凡是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管理的一些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要制定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在标准的实施上进一步明确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提供……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对消费品等重点产品的事中事后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举措,牢守质量安全底线,使市场机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是政府部门在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职能体现。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

“作为质监部门,一方面要从质量的角度切入,运用标准、生产许可、执法检查等手段,有力有度地推动过剩产能退出,推动形成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质量竞争机制;另一方面要以质量提升为手段创造有效需求,通过综合运用质量监督职能,深入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湖北省质监局局长邹贤启认为,要以提升质量为抓手,着力推动质量创新,促产品和服务转型升级,创新监管方式,在严格执法中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净化质量发展环境,引导推进企业、单位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走以质取胜的发展之道。要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全方位开展标准化活动,以高标准引领规范提升质量。要以质量安全为底线确保稳定,集中攻坚抓好重点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完善质量追溯体系,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消费合法权益。

浙江省质监局局长高鹰忠指出,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过程中,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战场,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产业对标达标提标行动,以标准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推动质量变革,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切实增强质量优势。同时,要当好主力军,充分履行好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着力形成一整套质量提升工作机制,体系化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大力营造浓厚氛围,让重视质量、提升质量、创造质量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

“提升质量最难的是什么?那就是企业没有提高质量的内在激励。质检部门工作人员的总人数不过30万,面对高达9000万的市场主体,如果要对每个主体监管到位难度非常大。怎么办呢?那就是通过改革让企业产生发展质量的内在激励。”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认为,近年来,监督抽查改革、质量认证改革等一系列的“组合拳”,有效推进了质量监管从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了质量的市场化竞争,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程虹建议,要建立微观产品服务质量与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双提高”的机制。“作为一个政府部门能做并且最需要做的,是要建立起通过微观产品服务质量提升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的机制,也就是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激活各个主体参与质量治理、促进质量提升。”他进一步指出,除了企业和消费者以外,质量发展中还有两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政府和社会主体。政府直接参与的是涉及质量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产品治理,制定强制性标准,那些丰富多样、每天在变化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团体标准来满足。“政府标准管住底线,各个市场主体参与并接受团体标准,通过充分竞争来获得各自利益。如此一来,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社会中介组织、服务性企业如检验检测、计量、认证以及咨询等相关产业也带活了。团体标准在政府的规则指导下,由社会组织服务于各个市场主体,而政府标准也可以搭团体标准的‘便车’,不断提升自身的适用性。只有有效激活政府、企业、消费者、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理顺各自的功能和定位,才能更好地推动质量提升。”

浙江省温州市质监局局长朱云华表示,在推动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质监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通过加强质量监管,保障企业质量发展环境。发挥职能优势,力推地方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提高供给质量。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矛盾中也孕育着新机遇。用好质量提升这把“金钥匙”,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既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又是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方向。

新时代的主题已经明确,新征程的目标已经树立,质监人肩负的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使命!

猜你喜欢
金钥匙供给产品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唐冰的“金钥匙”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