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 唐登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提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五年来,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会同军地各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融合理念逐步增强,实践探索逐步深入,融合效益逐步显现。
军民融合重大工程取得新进展。嫦娥三号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月面自动巡视勘察,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世界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遥感卫星发射入轨并交付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亚太地区米级、国内亚米级精度服务覆盖,风云四号卫星实现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更新换代,新一代大型和中型运载火箭、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
“军转民”释放新活力。培育了一大批军工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以军民融合产业为主体的军工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利用军工技术开发发展起来的华龙1号、高温气冷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魂芯一号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核、航天、安保、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军工高端装备和产能出口,有力支撑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玉龙”涡轴发动机
“民参军”取得新突破。传统军工企业、民口国有单位和民营企业共同支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发展态势逐步强化,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已超上千家。连续实施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一些民营企业不断进入微小型、无人系统、太赫兹和微纳米等前沿关键技术领域。
军民资源共享形成新格局。一大批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以及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特色学科实验室向社会开放服务。联合举办多届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按年度发布军转民推广目录和“民参军”推荐目录,开通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渠道更加畅通。
军民协同创新见到新成效。围绕长期制约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瓶颈短板,组建一大批产学研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以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为代表的军工企业,建立了“爱创客”“航天云网”等创新平台,开创了与社会群体紧密互动的军民融合新模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动员令,提出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目标。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必须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新动能。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深刻认识到,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战略性产业,作为连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关键桥梁纽带,肩负富国和强军的双重使命,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和排头兵。只有把国防科技工业根植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融入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才能获得更大支撑力,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才能拥有更强牵引力。
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的诞生
AC352直升机
国防科技工业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强国强军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优化体系,坚持融合共享,聚焦“民参军”和“军转民”两个关键,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落实融合举措,集智聚力谋融合、促融合、抓融合,着力解决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让一切有利于国防实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率先突破,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更强的支撑,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