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淼
对历史的遥想,扩充了我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那些已经作古的人们似乎从未走远,总在我们遥想民族的历史的从前与未来时与我们对话,又或是在某个思绪浮动的时刻彼此灵犀一点,隔着遥远时空,有着老友般的惺惺相惜与慰藉。这是一份奇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寄托。
本期的主体是“历史的遥想”,分别选取了《汨罗江之祭》、《庄子的草帽》和《鸿沟,历史的裂痕》这三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思接千载,重回那些经典的历史时刻。
同点 这三篇文章都是历史随感,都是以一个历史名人作为生发点,对历史事件加以演绎,同时加入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于是历史与当今进行了交错与交流,作者借着古人之口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历史事件的重现中有着对现世的启迪和思考。
三篇文章的题材相近,体裁相同,语言风格虽稍有不同,但同样平易流畅,娓娓道来,于平实之中蕴藉着对历史的深度的思考,读来轻松晓畅,同时给人以启迪。
异点 《汨罗江之祭》是作者写给诗圣杜甫的一篇祭文,开篇却引出与汨罗江魂魄相依的伟大诗人屈原,二者的境遇却有天壤之别。杜甫才华卓著却遭遇坎坷,即使自己老而多病,心中仍是挂念干戈扰攘的苦难时代和黎民百姓,表达了作者对杜甫深深的敬佩之情。
同时作者内心的愤懑也是袒露无疑的,如果一个民族冷落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如果一个民族不能够让才华卓著的人用于当世而仅有千秋万岁之名,那么这个民族不免让人感到悲哀。作者在为杜甫鸣不平时进行了文化的反思,发人深省。
《庄子的草帽》采用比喻的手法,将庄子的思想具象化,强化了庄子的草帽这一特这,象征着庄子悠闲散淡的人生,草帽所具有的乡野性民间性,意味着庄子能自由自在地呼吸自然的气味,感知天人合一的境界,突出其茂盛不衰的特征和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的草帽体现了他对乡野和民间特质的自由思想的追求,是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生命状体,一种人格写照,是庄子自由灵魂的外化。
《鸿沟,历史的裂痕》写了项羽和刘邦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之时,文章回放历史,把鸿沟定格在浓墨重彩之处。从表达方式看,文章以叙述为主,议论点到为止,主旨水到渠成。从构思技巧上看,文章截取刘项之争中几个关键场景,把对历史经验的述评蕴含于历史场景的回放中,借古鉴今。
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项羽自身的缺陷决定了他最终会被排斥在古代帝王的名册之外,真正的英雄是能摈弃历史的缺陷,接受历史的教训,推动历史前进的人,“宜將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刘项之争留给后世的教训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