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何虎生编著的《毛泽东初进中南海》一书中讲述了毛泽东同志鲜为人知的“三怕”故事。
一怕群众眼泪。1948年5月,在东渡黄河后的一天,毛泽东由城南庄去西柏坡,途经平山县一个村庄时,发现一个奄奄一息的八九岁小女孩躺在路边茅草上,身边坐着个30多岁的农村妇女正悲痛地哭喊着孩子的名字。毛泽东连忙停车询问,让随行的朱仲丽医生抓紧救治。然而需要盘尼西林这个药,朱医生为难地对主席说:“这是进口药,买不到,您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快给孩子用上!”毛泽东口气坚决,不容置疑。朱医生将那支珍藏很久都没舍得用的盘尼西林给了生病的孩子。目睹孩子母亲感激的泪水,毛泽东也两眼泪花迷离。这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彰显了毛泽东同志无私的爱民情怀。
二怕见到流血。一次,毛泽东开会回来,刚下车,正好遇见几名警卫干部打了麻雀回来。他们枪法好,打了很多,拴成一串,鲜血直淋。毛泽东见了问:“谁叫你们打的?”接着,毛泽东又皱紧眉头责问:“它们也是生命么,麻雀也是有生命的么!它们活得高高兴兴的,你们就忍心把它们都打死了?招你们了惹你们了?”几个人无言以对。“以后不许打,任何人不许打!”毛泽东怕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对生命的爱护和珍惜,表现了其性格中悯善悲慈的一面。
三怕听人求饶。陕北时期,是革命斗争生活最艰苦的年代,有名警卫战士受不了苦逃跑了。警卫单位立即调动人马追捕,终于将那名逃兵捉住,捆了回来。战士们本来就憎恨逃跑行为,何况为了追逃兵大家受了不少劳累,担了不少的心,一肚子的火正等著发呢。“揍那个龟儿子!”“毙了狗日的!”愤怒的吵叫惊动了毛泽东,他走出窑洞,看到了押过来的逃兵。那逃兵年纪不大,长着一张娃娃脸,脸色煞白,鼻涕眼泪涂得满脸都是。本来就吓得抖个不停,当一听到喊要枪毙,一下子哇哇地哭叫起来:“饶命,饶命,饶命呀!我不是投敌呀,我实在是想家啊,求求你们饶我一命吧!”毛泽东本来是很痛恨叛变,憎恶逃跑的。可是,目睹这个不是投敌的小逃兵被抓回来的惨样,他悲怜地皱起眉头,眼圈都有些湿了。他扬起一只手喊:“放了放了,快放了他!”“他是逃兵!”“这小子坏着呢。”“哪个坏?”毛泽东依然皱着眉头,“他还是个娃娃么。快放了,别把娃娃吓坏了。”一名干部不服气:“这么严重的问题,不判不关还放了?不执行纪律就带不了兵。”“只有你会带兵?”毛泽东换上温和说服的语气:“孩子小,刚参加革命,没吃过苦,受不了罪,想家。他又不是叛变投降,他就是小么。快放了,多做点好吃的就少想点家,听见没有?”于是,这名逃兵被放了,不但没受任何处罚,反而连吃几天小灶。当然,这名警卫战士再也不曾逃跑。
素材压缩 何虎生编著的《毛泽东初进中南海》一书中讲述了毛泽东同志鲜为人知的“三怕”故事:一怕群众眼泪;二怕见到流血;三怕听人求饶。
阅古知今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充满革命大无畏精神的伟大革命家,而且也是无私爱民、富有情感的人。他坚强如钢的意志和他善良柔和的心地都是一样鲜明、一样强烈。本素材适用于人文关怀、作风建设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