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潇
去年“双十一”前夕,有网络拍客在微博上曝光了长相酷似马云的江西男童“小马云”及其家境贫困一事,引发热议,有网友呼吁“让马云资助他上学”。几日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通过内部邮件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小马云的上学费用,供到大学毕业。”
针对网络上关于“小马云”的各种信息,阿里巴巴官方回应称,这不是笑话,是沉重的现实。回应指出:网上关于“小马云”的各种信息,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不应该是一个笑话或者段子,“小马云”的背后是沉重的现实:我们社会还有那么多未脱贫人群。
更应看到,马云资助其上学,意在说明“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而不是简单地用金钱扶持一个人。相比那些希望马云直接包管“小马云”一生的人,资助学费既是给“小马云”的适当铺路,也是给一个人存立于社会最基本的尊重。与其直接用金钱改变“小马云”的命运,还不如告诉其一个做人的道理——只有通过自己辛勤努力换来的财富,才是属于自己的。
“小馬云”反映的不仅是个体不幸,更折射出乡村留守儿童权益的受损。他们有一颗想要逃离贫困和孤独的心,也想实现自我价值。让更多人理解“贫穷只能通过自己来改变”,才足以表达爱心和善意。只有这样,才能使爱心“走心”,相比于单纯的物质支援,精神上的善举更加美好。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希望爱心和善举能够最大化,因此提出“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但是,行善本来就应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无论马云对“小马云”的资助是否成为噱头,都应该看到这背后的沉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