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杰 石瑞
摘要 对比分析无线电应急示位标的国内、国际标准,分析目前我国渔船无线电应急示位标标准的欠缺之处,及标准中亟需变更的参数、方法,使标准满足目前产品生产的实际需要,提升标准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渔业船舶;无线电;示位标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144-03
渔船无线电应急示位标是一种渔船遇险报警装置,与传统的数字选择性呼叫(DSC)、渔业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不同,该装置能够在船只遇险的情况下,主动浮力船体并发送求救信号,进而获得救援。由于该设备操作简便、专业知识要求低,得到了渔船主管部门的广泛支持。目前,我国渔船无线电应急示位标没有对应的标准,在实际的型式认可试验时,只能将《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GB 14391-2009)标准引用至渔业船舶无线电应急示位标的型式认可过程中。然而,该标准发布实施至今,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标准的一些参数早已不适用于现在新无线电应急示位标生产的需要;其次,标准的许多试验方法制定得较为笼统,操作性不强;最后,我国的无线电应急示位标标准所涉及的检测项目较为简单,无法综合考量无线电应急示位标的产品性能。
1 我国渔船无线电应急示位标标准依据的国际文件
《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GB 14391-2009)标准的全部技术性内容为强制性,参照国际电信联盟《建议经406 MHz频带国际搜救卫星系统工作的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的传输特性》(ITU-R M.633-3)、国际海事组织《在406 MHz上工作的浮离式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的性能标准》[IMO A.810(19)]、国际搜救卫星《COSPAS-SARSAT 406 MHz遇险示位标规范》(COSPAS-SARSAT)C/S T.001第3版文件(2007年第8次修改)等建议、决议及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及此后历次修正案中性能标准的相关部分制定。
2 我国渔船无线电应急示位标所涉及的检测内容
该标准所涉及的检测项目主要分为技术性能要求、数字信息结构、环境和运行要求、设备主体结构性能和自由浮离释放装置结构要求。技术性能要求主要涉及示位标发射器的发射间隔、频率、功率、天线性能、杂散、数据编码、调制情况等;数字信息结构主要涉及示位标的解码数据是否对应规范中规定的数据位;环境和运行主要涉及示位标的环境适应能力,诸如温度冲击、机械环境等;设备主体结构主要涉及样品的结构,诸如结构组成、外壳材料、颜色、反光能力、外壳密封性、遇险报警操作方式等;自由浮离释放装置主要涉及样品水下释放深度、手动释放操作说明等[1-2]。
3 国际无线电应急示位标标准依据的文件
目前,无线电应急示位标的国际标准为《全球海上失事和安全系统-第2部分:COSPAS-SARSAT EPIRB-406MHAz无线电信号卫星紧急定位-操作和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要求的试验结果》(IEC 61097.2-2007)。其中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如下:《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 通用要求 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IEC 60945)、《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第1部分: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IEC 61108.1)、《海船技术 静水压力释放器单元》(ISO 15734)、《救生设备上的反光材料》[IMO A.658(16)]、《无线电应急设备自由漂浮和释放装置的性能标准》[IMO.662(16)]、《系统卫星应急示位标型式认可》[IMO A.696(17)COSPAS-SARSAT]、《海上移动服务身份的分配和使用》(ITU-R M.585)、《卫星无线电应急示位标在406MHz带宽上的传输特性》(ITU-R M.633)、《遇险信标的特性》(C/S T.001 COSPAS-SARSAT 406MHz)、《遇险信标的型式认可标准》(C/S T.001 COSPAS-SARSAT 406MHz)、《频率分配计划》(C/S T.012 COSPAS-SARSAT 406MHz)、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4 国际无线电应急示位标所涉及的检测内容
该标准中所涉及的检测项目主要分为性能要求和技术性能两大类。其中,性能要求主要涉及操作试验、遇险功能试验、自由浮离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不同环境自由浮离试验、电磁兼容试验、水中保持试验、安全预防措施、设备手册、设备标签、安装;技术性能主要涉及发射频率、信号信息格式、遇险信息存储、示位标识别码、121.5 MHz寻位信号、设备电源和天线性能[3-4]。
5 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检测项目对比
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检测项目对比如表1所示。
6 我国无线电应急示位标的不足之处
对比国外标准不难发现,我国的《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GB 14391-2009)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6.1 标准的技术参数过时
《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GB 14391-2009)标准对于发射频率的规定为:发射频率有2个,分别为406.025 MHz和406.028 MHz,并对频率范围作了规定。然而,目前設备生产商所生产的无线电应急示位标标称频率为406.040 MHz。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COSPAS-SARTAR组织每年会对各个频率上示位标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当发现某个频率点上的设备使用数量过多,则会开辟一个新的频率点,对应的规范为《频率分配计划》(C/S T.012 COSPAS-SARSAT 406 MHz),从该规范中得出,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范围内所生产的示位标频率规定为406.040 MHz,而标准规定的406.025 MHz频率对应的示位标早在2002年1月已经停止生产,而406.028 MHz频率对应的示位标也在2007年1月停止生产。因此,这一参数已经不适用于目前设备生产的需要。而国际标准中对于发射频率的规定为:EPIRB的遇险报警信号应当在《频率分配计划》(C/S T.012 COSPAS-SARSAT 406 MHz)规定的406 MHz带宽内进行发射。频率分配计划具体如表2所示。
6.2 标准中的技术参数国语简单
首先,渔船无线电应急示位标在报警时除了发送报警信号,同时还会通过示位灯闪烁的方式对外界发送视觉求救信号。而在《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GB 14391-2009)标准中,对该装置的标准要求规定:设备应配有0.75cd的低负载循环灯,天暗时便能发光,用以向附近的幸存者和营救单位指明其位置。这种表述除了对光强有硬性指标外,没有对发光的时间间隔、灯光的占空比进行规定。而在国际标准中除了对发光强度进行了规定之外,还要求闪光灯的闪烁频率为20~30次/min,闪光持续时间为10-6~10-1s。
其次,对于反光材料的要求,国标也制定得较为简单,在国标中表述为“具有反光性能”,该条款并没有反光材料量化指标。而在国际标准中规定:浮于水面上的最小反光材料面积为25 cm2,至少宽25 mm,每个方向能够有5 cm2的可视范围,并且反光材料应该满足IMO A.658(16)的要求。再者,对用于系住救生筏的系绳来说,规定了系绳的长度范围、拉断强度。而国标只要求拥有系绳,没有对绳子的具体参数作规定。综上所述,国标中技术参数的过于简单是标准的一个重要问题。
6.3 国标中对于示位標的检测项目过少
近2年,在实船调研时发现,很多渔船示位标的电池已经过期,或者虽然仍处于有效期内,但电量过低,具体如图1、2所示。针对电池的标准条款,在《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GB 14391-2009)标准中几乎没有提到。而在国际标准中,对于电池的要求规定为:能够在极端条件下持续工作至少48 h;电池有效期至少3年;电池的过期时间应该为电池生产期加上不超过电池使用时间的一半。同时,该标准也对电池的损耗途径进行了说明,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设备的自测、电池的自放电、电池的待机损耗。
再比如电磁兼容测试,由于渔船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电磁空间,而无线电示位标又安装在船顶或者是船舷旁,通导设备的天线在该区域覆盖密度高,因此有必要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测试。在国际标准中对于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引用的是《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 通用要求 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IEC 60945),而在国内标准中,对电磁兼容性能没有任何要求。
6.4 国内标准的试验方法条款制定不详
《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GB 14391-2009)》标准中对于环境试验的方法几乎没有提到,常见的表述为“在保证满足可运行温度范围的前提下,激活EPIRB的同时进行30 ℃的温度冲击,15 min之后进行测量,发射频率稳定性平均斜率应满足要求”;“EPIRB应进行振动和冲击测试”;“在船舶通常所经历的各种海况、船舶运动、湿度、盐碱、水密的情况下,设备应能急需工作”;“设备应不受海水、油及长时间阳光暴晒的影响”,对于具体的试验方法只字未提。而在国际标准中对于环境适应性试验所引用的标准为《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通用要求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IEC 60945),其中所需要的试验可拆分为振动试验、冲击试验、盐雾试验、水密性试验、光照试验、耐油试验、湿热试验、热冲击试验,每一个试验项目都清楚地标明试验的具体方法,国际标准更具可操作性。
7 结语
渔船无线电应急示位标是渔船发生沉船时,发送搜救报警信号的最后希望,一旦该设备不起作用,所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然而,近年来各省渔船失联报道屡见不鲜,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产品,有必要对现有标准的某些条款进行修订,必要时增加检测项目。
8 参考文献
[1] 黄广应.浅谈如何加强无线电应急监测[J].通讯世界,2013(19):1-2.
[2] 张洪顺,赵世伟,常若艇.预警、减灾、救灾公共信息发布及公众求救信息接收体系研究[J].中国无线电,2010(7):56-58.
[3] 夏保成,牛帅印,张永领,等.我国专项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估指标与方法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9-24.
[4] 马方立,陈涛.无线电安全保障的管理与技术探讨[J].中国无线电,2007(1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