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探索

2017-03-06 13:47涂清芳程震姜自红江生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农林院校高职

涂清芳++程震++姜自红++江生泉

摘要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职责之一。目前,农林类专业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时存在与产业对接不紧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足、社会服务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明确办学定位、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广泛开展职业培训等途径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地方经济建设;社会服务;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81-02

Agriculture and Forest Specialty Serving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U Qing-fang CHENG Zhen JIANG Zi-hong JIANG Sheng-quan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uzhou Anhui 239000)

Abstract Social service is one of the du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peciality in serving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such as do not closely contact with industry,service consciousness is not strong,the service ability is insufficient,social service operational mechanism is imperfect.Thus,it can serv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way such as defining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deep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carrying out vocational training,etc.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pecialty;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social services;approach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责。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立足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和生命力的体现。随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如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持,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值得深入探讨。

1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1.1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1]。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地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体现了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1.2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的价值所在

高职院校,特别是地方性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提高地方人口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标志,是政府举办高职院校的意义所在,也是高职院校自身价值的所在[2]。如果不能够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难以得到政府的长期支持。

1.3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定会带来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这样,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就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共同发展与进步。由于办学成本高,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3]。没有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失去了政府、企业等的支持,高职院校将失去应有的活力。因此,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2 高职农林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现状

2.1 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对接不够紧密

目前,农林类专业主要包括农学、林学、园林、园艺、茶学、植物保护、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野生植物资源等。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之前,并没有对当地的产业和市场需求展开必要的调研,而是根据自身的师资、部分领导及教师的意愿等来设专业,使得开设的专业不能很好地对接地方产业的需求。这就造成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用武之地,而公司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2.2 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强

很多农林类的高职院校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同时,紧抓教研、科研工作,将教学、科研成果等作为教师考核与评价的标准。而服务地方经济的这项职能往往被学校和教师忽略或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强。

2.3 服务地方经济的科研能力薄弱

高职农林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科研工作往往需要长期在实验室或试验田进行大量的试验才能有所结果。不少高职院校農林类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科研。再加上一些学校的科研条件有限,科研经费不足,科研激励体制不成熟,都制约了高职农林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科研工作。

2.4 服务地方经济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和灵活

从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来看,很多学校并没有设置组织和管理社会服务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缺乏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服务机制,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和灵活。即使有教师有参与社会服务的想法,也感觉无从下手。同时,很多学校在与企业合作时,没有制定长远的计划,使得社会服务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影响服务效果和服务品牌[4]。另外,很多社会服务的成果无法量化、难以度量,也给社会服务的考核和评价造成困难。这些都需要学校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运行机制。

3 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途径

3.1 深入农村基层,服务“三农”

高职农林类专业教师可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与带动下,参与各种类型的服务“三农”的活动,如百名技术专家下农村、一村一名农业技术专家、农业项目一对一技术帮扶等。专业教师作为技术指导人员,深入农村基层第一线,走进农村、服务农业,根据农村生产与发展需要,利于发挥自身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增强工作经验,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另外,也可以和农村生产大户联合,创办示范性种苗繁育基地、花木栽培示范基地、果园、生态园等,形成了示范性产业联合体[1]。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专业所长,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还能使专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高,真正培养双师型教师。

3.2 专业教师联系农林类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除了直接服务农村、农民、农业之外,高职农林类教师还可以联系当地农林类企业,深入企业,为其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帮助解决公司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当地的农业产业园、园林绿化工程公司、优质苗木生产公司、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公司、植物组织培养公司、茶生产及制作公司等。在为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在公司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场地与机会。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科研项目带动方式服务社会。即专业教师主动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根据基本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引进或自主设计开发科研项目,并在实施生产项目的过程中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然后将科研项目研究的成果交与农林类企业开展合作,并及时转化成生产力。

3.3 通过校企合作、校办工厂等途径服务社会

高职农林类专业可以和当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农林类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发展校办产业,支持科研实力强、科研成果多的农林类专业创办经济实体,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将产、学、研紧密结合,以取得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以各类培训为契机,服务社会

高职农林类专业教师可以根据政府或市场需要,给各类人员开展培训,如农林类企业员工专业技术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前培训、农民提高劳动技能及创业培训、事业单位人员培训等。根据学员特点,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趣味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在达到良好培训效果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5 成立科技小组,开设专业技术咨询室

高职农林类专业教师可以组建科技小组,开设专业技术咨询室,为需要的公司和个人提供农林类技术资料;同时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现场答疑等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社会服务,同时也锻炼了专业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途径

4.1 明确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强化服务意识

办学定位内涵丰富,涉及层次定位、类型定位、学科定位、人才定位、面向定位和规模定位[2]。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首先必须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突出办学特色,尤其是突出“地方性”“高等性”“职业性”的特点。农林类专业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课程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方式方法选用等都要围绕办学定位来进行。

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对接。地方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将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地方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判断职业与岗位需求,从而进行相关专业的设置,直接对接当地产业,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服务。

4.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教师是高职院校正常开展工作和培养学生的基础,高职农林类专业的实践性均较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学历均较高,但是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指导水平较弱,不仅影响了对高技能型学生的培养效果,而且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也有所欠缺,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增强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关键。具体可通过教师下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教师到企业参与培训、从企业引进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从企业聘请高职称及高技能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等途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4.3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应该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推行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质量控制。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实现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这需要高职院校做到育人理念与用人理念对接、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质量标准对接。

4.4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发展建设中,实践教学条件简陋,资金不足,设备设施不完善,影响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高职农林类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为提高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4.5 产、学、研相结合,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由于办学资金的限制,大多未建成独立、完善的实训教学基地。企业由于生产需要,往往设备齐全且先进,但缺乏全面掌握系统性理论知识的人员。因此,可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环境和生产设备,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以及教师的科研成果解决技术难题,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生产力。另外,学校也可以和企业开发企业所需的专业和课程,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校企还可以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学校接受企业委托,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的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及人才相互渗透,推动校企共同发展,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目标。高职农林类专业只有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拓宽办学思路,树立服务意识,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职业教育中彰显吸引力和竞争力。

4.6 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工作

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广泛参与职业培训工作,为当地的农林类企业员工、下岗工人等提供职业培训,丰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在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同时,扩大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5 结语

总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存在的价值与发展动力,是地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标志。高职农林类专业教师和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在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林类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6 参考文献

[1] 梁继华.高职涉农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教育研究,2015,82(1):24-26.

[2] 杜祥培.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7):22-24.

[3] 陈振斌,韩洁.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53-54.

[4] 谢婧.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读与写杂志,2013,10(4):78-79.

猜你喜欢
农林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策略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析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