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红莲
摘要 受农村养蚕条件和养蚕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白僵病已成为家蚕养殖中的常见病害,不仅严重影响家蚕的产量,还影响家蚕的质量,直接为蚕农带来经济损失。本文分析家蚕白僵病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与症状,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家蚕养殖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家蚕白僵病;原因;发病规律;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8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40-01
白僵病由白僵菌侵入而发,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一旦染病死亡率较高,死后尸体会逐渐变得僵硬,并覆有白色的分生孢子,因此得名白僵病。白僵病的发病和家蚕饲养环境有密切关联,蚕室条件差、饲养技术不专业、消毒杀菌不彻底、饲养环境温度较高等都将成为诱发该病的原因,一旦发病将会对家蚕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1 发病原因
1.1 饲养环境湿度过大
在蚕室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前提下,很容易出现不通风、不透气的问题,加之基础设施不完善、饲养技术不科学,在管理方面又相对粗放,难以做到精细化管理,在除沙、分匾方面不能及时处理,致使出现蚕沙堆积、蚕头过密,进而大大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不良气体也随之增多,为白僵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1-2]。
1.2 消毒工作不到位
目前,农村家蚕养殖户分布较为集中,且饲养范围较大,很难做到蚕室完全独立、蚕具完全独占,经常存在蚕室中存放其他杂物、蚕具用于其他生产活动,在混用后又不能做到彻底清洗消毒。此外,有的蚕室距离家畜家禽圈舍较近,卫生环境较差,清扫时又不彻底,为白僵病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大大增加了发病概率。
1.3 二次污染防御意识不足
由于大部分蠶农缺乏较为专业的技术知识,在二次污染防御方面意识不足,对病死蚕体没有及时进行移除处理,导致白僵病病菌侵染到其他健康个体。此外,在蚕沙处理方面,没有做到及时堆沤处理,导致蚕沙随风乱飞,使得白僵病病菌四处扩散,造成二次污染。
1.4 忽视桑园治虫工作
桑园害虫不仅危害桑树的健康生长,造成桑叶减产、质量降低,其中桑蟥、野蚕、桑螟等害虫还将携带白僵病的病原菌进行传播,扩大了病害的发生范围。
2 发病规律及症状
2.1 发病规律
接触传染、创伤传染是白僵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死蚕、染病的昆虫、蚕沙,以及残存病原体的蚕室、蚕具等都将成为该病的传染源。分生孢子借助风力、昆虫以及人为附带等方式接触到蚕体,并在适宜的温度与湿度环境下(温度为 24~28 ℃、湿度为75%以上)经过6~8 h便可以成功侵入蚕体,进而发病。
2.2 发病症状
在白僵病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行动稍微迟缓、反应较为迟钝,且体色略微片暗;待进入发病后期时,油渍状病斑便随处可见;濒死时伴有大量的软粪排除,且有少量吐液症状;死后尸体呈现头部向前伸出,身体柔软、松弛,死后逐渐硬化;待死亡1~2 h后,在口器、气门、间膜等处长有白色菌丝,并不断增多,最后遍布全身,如同白粉一般;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的时间:一般情况下,1~2龄为2~3 d,3龄为3~4 d,4龄为4~5 d,5龄为5~6 d。
3 防治措施
3.1 彻底消毒,最大限度减少病原
3.1.1 对蚕室、蚕具彻底消毒。在养蚕前,对蚕室、蚕具进行彻底消毒尤为关键,以免残留白僵病的病原体扩散传播。具体可用新鲜石灰浆粉刷墙壁进行消毒,养蚕用具(蚕网、蚕簇等)用前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流水中浸泡消毒,或通过放置在强日照下进行光照消毒,还可以通过含有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进行药物消毒,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传染源[3]。
3.1.2 合理处理病蚕。对于病蚕来说,一旦发现立刻捡出放入消毒器皿中,绝对不能喂养家禽或随处乱扔,对盛放过病蚕的器皿务必要及时消毒。对于蚕沙来说,应当及时进行堆沤处理,切勿随意堆放,也不要捡拾其中的伏沙蚕、弱小蚕,以免在翻动时造成蚕沙飞扬,带来病原菌扩散。发生白僵病后使用过的蚕簇应烧毁或消毒后才能再用。
3.1.3 强化桑园害虫防治力度。充分重视桑园中的虫害管理,以免带病昆虫将白僵病病菌扩散到周围环境,带入蚕室造成交叉感染。对于病虫害较为严重的桑园,可以采用有效氯0.2%~0.3%的漂白粉液对桑叶进行消毒处理,充分毒杀病害后再进行喂养家蚕。
3.2 使用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使用防僵药剂是目前防治僵病的发生与蔓延的一项重要措施,防僵药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一号、防病二号、蚕座净熏烟剂等[4]。防僵药剂使用次数应根据僵病的发生情况、历年来僵病流行规律以及饲育形式而定。防僵药剂多是粉剂,要求调剂时尽量磨碎粉粒,使有效成分与填充料充分混合均匀,否则粘着力差,撒在蚕体上容易脱落,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3.3 熏烟防僵
熏烟防僵是用木屑、谷壳、干草或松毛等作发烟材料,对白僵病菌的分生孢子发芽起抑制作用。蚕期前对蚕室、蚕具连续熏烟数次可以预防白僵病的发生。养蚕过程中发生僵病时,每天持续熏烟1次,可以制止僵病的蔓延。熏烟材料用量通常为10~15 g/m3,并采用不完全燃烧方式产生大量烟雾,门窗关闭的状态下烟熏大约1 h,随后将烟雾排出。
3.4 加强蚕室内温湿度的控制
根据不同的气候环境以及家蚕所处的不同生育期间,加强对蚕室内温湿度的控制力度[5],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升温排湿,在蚕室内多放置一些除湿材料,诸如石灰、焦糠等。且应当注意保持蚕座卫生,及时调整控制蚕头的密度,加除沙次数,勤调换蚕匾,保持蚕座干燥,降低蚕座的湿度,防止蚕沙发霉发热。
4 参考文献
[1] 宋爽,杨红丽,朱红涛,等.农村家蚕白僵病的发生与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08(增刊1):106-107.
[2] 朱丹丹,邵彬.家蚕饲养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9-61.
[3] 骆海玉.生物农药白僵菌对家蚕的致病性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4] 何静,王贤玉.家蚕白僵病的识别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56.
[5] 罗平.如何防治白僵病?[J].广西蚕业,200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