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防控技术示范及增产效果研究

2017-03-06 11:57纪绍兰马永利杜建菊李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期

纪绍兰++马永利++杜建菊++李青++邓世民

摘要 从小麦播种至收获整个生育期选用新型药剂,整合植保新技术在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应用,将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控制在防治指标以内,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之内。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应用植保新技术的示范田比常规用药田及空白对照田的苗情、长势更好,病虫害明显减轻,增产效果显著,示范田比常规用药田增产658.05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2 742.9 kg/hm2。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植保新技术;增产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098-01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苏鲁交界,被誉为“鲁南粮仓”,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常年种植小麦4.9万hm2。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秸秆还田面积加大,受暖冬气候的影响,全县小麦田病虫害越冬基数较高,中后期麦田群体普遍过大,郁蔽度增加,病虫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制约小麦丰产丰收。尤其2015年1月28日,农业部审议通过《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力争2020年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在农药方面,要淘汰剧毒高毒农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研究绿色生产模型[1-2]。为此,郯城县植保站于2014年秋季进行了小麦病虫防控的植保技术示范,研究整套技术的控害与增产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地概况

试验示范安排在郯城县庙山镇丰和农场小麦高产创建田,试验示范处理A区6.7 hm2,常规用药B区6.7 hm2,空白对照C区0.7 hm2。小麦播种时间10月16日,采用宽幅播种技术。三者种植的小麦品种、土壤肥力、种植管理模式等相同。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有机质0.9%,pH值6.7,前茬玉米秸秆全部还田,用腐熟剂30 kg/hm2,施配方肥(18-12-18)750 kg/hm2,返青期追施尿素75 kg/h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郯城主栽品种济麦22,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

1.3 技术措施

1.3.1 种子包衣。示范处理A区:施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75 mL/hm2包衣小麦种187.5 kg/hm2。常规用药B区及空白对照C区:播种225 kg/hm2,未进行药剂拌种。比较种子包衣对种子发芽势和出苗的影响。

1.3.2 拔节期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示范处理A区:施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mL/hm2+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300 mL/hm2。常规用药B区:施用25%氰戊·氧乐果乳油1 500 mL/hm2+20%三唑酮乳油750 mL/hm2+4%井冈霉素水剂5 250 g/hm2。空白对照C区:只喷清水,三者均兑水450 kg/hm2,茎叶喷雾。

1.3.3 抽穗开花至灌漿期防治。示范处理A区:施用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300 mL/hm2+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1 050 mL/hm2。常规用药B区:施用25%氰戊·氧乐果乳油1 500 mL/hm2+3%啶虫脒微乳剂750 mL/hm2+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5%己唑醇悬浮剂600 g/hm2。空白对照C区:只喷清水,三者均兑水450 kg/hm2,茎叶喷雾。

试验使用3WBD-16C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台州市凯锋塑钢有限公司)。

1.4 天气情况

试验观察期共231 d,期间最低气温为-9 ℃,最高气温为31 ℃,雨日42 d,4月27—28日和5月1—2日2次降雨过程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有利,5月雨日8 d,导致赤霉病偏重发生。

1.5 调查内容与计算方法

1.5.1 苗情调查。播种后8 d调查出苗情况,21 d调查基本苗,三者均采用对角线取样法,每个处理区调查5个点,每点量1 m双行进行调查[3]。

1.5.2 冬前基本性状调查。小麦越冬前调查单位面积茎数、单株分蘖、三叶大蘖、次生根、叶片数量。

1.5.3 防病效果。分别在拔节期、灌浆初期调查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病害[4]。纹枯病调查:每个处理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调查病茎数及其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黄熟期调查纹枯病白穗率。白粉病调查:每处理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100株,调查上部3片叶病情指数。锈病调查:每处理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100株,调查病情指数。赤霉病调查:每处理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100穗,调查病情指数。

1.5.4 防虫效果。分别在拔节期、灌浆期调查示范区与对照区的活虫数,计算相对防效。5点取样,每点20株[5]。

1.5.5 测产。每个处理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1 m2,调查单位面积穗数,每个点取28穗调查穗粒数,并带回实验室测千粒重计算单位面积产量[6]。公式如下:

理论产量(kg/hm2)=穗数(穗/hm2)×穗粒数(粒/穗)×千粒重(g)×0.85/1 0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包衣对苗情的影响

小麦播后8 d调查,示范处理A区种子包衣的小麦出苗率93.5%,常规用药B区、空白对照C区对照区小麦出苗率90.8%,示范处理A区出苗率优于空白对照C区,且较常规用药B区、空白对照C区提前1 d出苗,出苗整齐。调查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对小麦出苗无不良影响,并能促进小麦种子提早发芽,提前出苗。

2.2 种子包衣对小麦长势的影响

2015年1月5日冬前基本性状调查,示范处理A区小麦的平均茎数、单株分蘖、三叶大蘖、单株次生根、叶片数量分别为1 142.1万茎/hm2、3.1个、1.8个、2.8根、4.2片叶,常规用药B区、空白对照C区对应参数分别为1 122.9万茎/hm2、2.8个、1.7个、2.6个、4.1片叶。由此表明,示范处理A区虽然用种量减少了16.7%,但有效分蘖、总茎蘖数、单位面积穗数均相当,说明种子包衣对小麦长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3 防治效果

在拔节期、灌浆初期及黄熟期调查,示范处理A区药剂处理对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0.47%、86.20%、87.74%、63.16%,常规用药B区对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4.05%、67.42%、79.10%。黄熟期调查纹枯病白穗率防效为82.37%。说明示范药剂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在拔节期、灌浆初期调查示范处理A区药剂处理对蚜虫的平均防效为90.41%,常规用药B区对蚜虫的平均防效为81.23%,说明示范药剂对小麦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4 产量调查

6月1日对试验示范进行测产验收。示范处理A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702.6万穗/hm2、33.09粒、45.70 g,折合产量为9 013.5 kg/hm2,常规用药B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703.8万穗/hm2、32.48粒、43.03 g,折合产量为8 355.45 kg/hm2,空白对照C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678万穗/hm2、29.14粒、37.34 g,折合产量为6 270.6 kg/hm2。经测产,示范处理A区较常规用药B区增产6 583.05 kg/hm2,较空白對照C区增产2 742.9 kg/hm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示范表明,选择新型药剂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针对性地用药,集成植保新技术进行种子处理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收到了良好的控害效果,并提高了小麦产量。此项小麦全生育期控害技术示范能为小麦高产提供参考。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时,建议适当增加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4 参考文献

[1] 刘刚.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实施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J].农药市场信息,2013(26):47.

[2] 谢天丁.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9):99-103.

[3] 应林.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显高效[J].农药市场信息,2011(12):36.

[4] 顾旭东.“麦”动中国 丰收农民: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示范暨先正达小麦综合解决方案观摩会观感[J].农药市场信息,2014(15):8-9.

[5] 韩明娟,宋培培,胡星宝,等.酷拉斯种衣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科技致富向导,2015(6):186.

[6] 关立松.爱苗与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