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扫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
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节选自鲁彦《听潮》,题目为编者加)
写法出击
潮本是一种视觉现象,但作者别出心裁,从声音的角度去全面展示大海波涛汹涌的美,别有一番韵味。
潮落时,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開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海潮达到高峰时,作者运用“愤怒”“咆哮”“吞没”等词拟人化地写出海水的汹涌澎湃,“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充分展现了大海的豪壮与气概,就像冲锋陷阵的战士,这样的比喻让读者可以从听觉角度想象涨潮时的声音和情态。
(代安荣)